老子说“道法自然”,那么自然的法则是什么?

老子道德经里面说到,道法自然。

在这里“法”不是仿效,如果说法是仿效,那么在这里是是讲不通的,因为老子所说的“道”是至高至强的,无涯无边的,是一切的本体,所以这里道不是效法于自然,“道法”是连在一起讲的。

那么自然是什么意思?

老子说“道法自然”,那么自然的法则是什么?

从道德经的文体中我们大致认为“自然”是自我生发的,不以外力为转移的,“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的,是一种混混沌沌、无边无际、无象无音、浑然一体的形态。

包括我们现在经常说的“顺其自然”、“自然而然”等大概都是这个意思。

但这只是表面层次的论述,个人认为所谓的“道法自然”,还包含着一种博爱、无私、奉献的精神。

为什么这么说呢,老子的五千言里面其实很多地方都有文字印证这种“道”无私的特性。

在最开始的第二篇的后部,老子是这样说的“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 夫唯弗居,是以不去。”

意思就是说向万民施加恩惠却不自恃有恩,功成名就却不夸耀自己。

再比如第七章,“天地长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长生。是以圣人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以其无私故能成其私。”

老子说“道法自然”,那么自然的法则是什么?

奉献精神

天地为什么可以长久?因为它的运作不是为了自己的生存。圣人也是体现在置身度外,无私的奉献。

天道如此,人道也是如此。

我们说太阳不管什么人都一样的照耀,它的奉献是不分国度,不分物种的,所以它才能够长久。

再比如说到水的德行,水滋润万物却与世无争,甘居洼地,因为不和任何人争名夺利,所以才会没有过失。

而反观很多人,都攫取无度,这就不符合自然之道。自然之道是先施出去,然后才是顺理成章的收获。

佛教的“渡”其实也是一种施,渡别人其实是成就自己。一个人,必须在奉献中才能升华自己,而在这个过程中,所获得的将是更高层次的回报。

老子说“道法自然”,那么自然的法则是什么?

一个人的人生最高的价值,就是奉献,这个奉献就是符合道义,大道至简,成就大道极其的简单,就是这种发至内心的奉献精神,是不求回报的,是自然而然的,做到了这一点,基本是接近道心了。

当然,如果这个奉献首先是有目的的,这肯定有层次上的差别。这就不是自然,这是有目的的人为。如果出发点是好的,也算是符合人道,如果只是单纯想通过所谓的“帮忙”以获取自己的利益,这就属于非道义了。

比如贪官,利用手中的职权,给了一部分人的便利,然后获取不当的利益,这种不合法度的做法就不合符自然之道,下场可以想见。

所以道法自然,自然的法则就是无私的奉献!

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您也许会说道德经表达的也许不是这个意思,我承认,从不同的角度去解释道德经都会得到不同的妙用。道德经的魅力在于,不管是什么阶层,不管是什么样的人群,都会从中得到相应的智慧,所以这正是我极力推荐《道德经》这部经典的缘故。

由于个人的学识的局限,难免谬误,本文旨在抛砖引玉,希望引出精妙的见解,一起讨论互相学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