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不务正业,到行业第一,30年的小漯河成为中等城市

漯河,河南中部城市,因沙河和澧河穿市区而过,因此也有水城之说。有水当然有桥,现在漯河成建桥光沙河就有11座大桥,而且漯河不单单有现代桥,古代桥也是有的,在漯河商桥镇,现存着世界最早的石拱桥——小商桥,这座小商桥要比河北赵州桥建造还要早21年,因此漯河还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桥城。

从不务正业,到行业第一,30年的小漯河成为中等城市

我2016年到漯河,今年已经在这里了三年,三年时光我几乎走遍了这里的大街小巷,从繁华的市井,到偏僻的小道,从朝阳四射的清晨,到依依落下的晚霞。三年时光也让我对这个城市更加的了解。有人说漯河更像是一艘飘在水上的船,曾经激流勇进过,也曾失意迷失过,兜兜转转今年已经30年有余了,现在这艘充满希望的船再一次准备蓄力远航。

从不务正业,到行业第一,30年的小漯河成为中等城市

1986年,是漯河地级市的元年,这一年漯河经国务院批准,由县级市升格为省辖市,摆脱许昌管辖,并辖郾城、舞阳、临颍三个县和源汇区,总行政面积为2640平方公里。其实当时漯河市总人口才40万,升为省辖市实属意外,但又不是意外,1988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河南郑州和河南漯河为全国经济试点城市的通知,一下子就将漯河拉上了一个高度。

从不务正业,到行业第一,30年的小漯河成为中等城市

到1992年邓小平在南巡中讲话,将改革推上浪潮,这也极大的刺激了内地学特区办特区的热情,在这种情况下,漯河被省委选中为内陆特区城市,时任漯河市第一任地位书记王有杰亲笔题写了内陆经济特区。《漯河日报》也更名为《内陆特区报》,一下子上了快车道的漯河经济迅速的崛起,但是三位市委书记接连落马的闹剧又将漯河一巴掌打趴下了。

从不务正业,到行业第一,30年的小漯河成为中等城市

引起的信任危机直接导致了内陆特区的取消,深受重创,曾经的三五载超珠海的梦破灭了,但是在消沉中前进,在苦难中挣扎,终于还是有成绩的,起码钟情的食品行业没有辜负漯河,2005年1月23日,中国食品工业协会通过评审,决定授予漯河为中国首个食品名城,终于,漯河拿到了第一个行业第一。

从不务正业,到行业第一,30年的小漯河成为中等城市

到今年,漯河的食品产业已经日趋完善,城市建设也相对完备,现在的漯河是一个有温度的漯河,最大的感触的就是公交服务,我也常常到河南周边城市,没有哪个城市能像近两年漯河的公交服务一样好,车长有温度,服务有深度,这个城市也会让人感觉多了几分活泼可爱。

从40万人口小城,到今天的中等城市,漯河用了30余年,11月3日,《河南日报》发表了河南城市规模全谱图,漯河为河南8个中等城市之一,在全省占到中等程度,现在漯河三区两县,各区发展都独有特色,工业基础相对完备,人民生活安居乐业。从不务正业到行业第一,漯河今天成为中等城市,希望漯河的明天会更加精彩。

2018年11月8日

漯河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