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局小姐夜話」Vol.1


歡迎來到「局小姐夜話」。


作為節目的第一期,我想和大家聊聊,中國名士史上最特別的一次祛病驅邪、賞春遊春的宴會:


「蘭亭雅集」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永和九年(也就是東晉時期公元353年) 在三月初三的這一天,出身於魏晉名門琅琊王氏的書法家王羲之,在今浙江省紹興西南會稽山陰的蘭亭,舉辦了一場流芳後世的修禊大Party——蘭亭禊事,也稱為蘭亭雅集


此後,這一事件一直為後人津津樂道。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提到蘭亭雅集,我們不得不說到幾個關鍵詞:


王羲之

雅宴

曲水流觴

《蘭亭集序》


王羲之,自然不必多講,大家都很熟悉,是東晉時期著名書法家,有“書聖”之稱。


而“雅宴” 和 “曲水流觴”呢,我想借著王大人的這篇《蘭亭集序》,跟大家好好聊聊。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中學時期,我們都學過《蘭亭集序》這篇文章,也背過。但我感覺,當時並沒有那麼喜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年少時的我還涉世未深,對於文中所描繪的場景、心境,都很陌生,沒有共鳴,無法領悟到其中精髓。


然而近些年,我卻對這篇文章愈加喜愛,甚至於它變成了我所期待的生活方式的楷模。


《蘭亭集序》這篇文章,有一種抑揚開闔間的魅力,它的前半部和後半部情緒特別不同。


蘭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是魏晉名士。

魏晉時期講九品中正制,也叫九品官人法。就是門閥制度,從魏開始,一直到兩晉都這樣。


有一句話叫:上品無寒門,下品無勢族

說的就是在上品官員中,絕對沒有出身寒門的人,寒門永遠做不了上品。所以當時的上品官員皆為世襲,家族世代當官,享受恩蔭制度。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這裡面說的 “王謝”,就是指魏晉時期的名門望族王家、謝家世襲做官的典故。


蘭亭序一開始,就是講王家、謝家這些望族子弟,在三月的上巳日,於蘭亭舉行修禊活動。


什麼是「修禊」?


修禊,中國古代的習俗之一。

每年三月的第一個巳日,(曹魏後改為三月三日)


配合春風和煦、萬物生長、陽氣布暢的時令,人們三五成群聚於水濱嬉戲,洗濯身上疾病、祓除不祥。


因為這些人都是豪門貴族,都有文化,平常也不需要幹活兒,就是擅長詩文。所以名士相約,自然免不了飲酒、遊戲、鬥詩、作賦。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這一眾四十來個人就在蘭亭蜿蜒的小溪邊兒,由小書童伺候著,一邊玩兒著“曲水流觴”,一邊感嘆春色美豔,抒發胸中懷抱。好不快活~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上好的紹興黃酒溫上一溫,

倒入特製的木盞。

輕輕置入溪中,任其蜿蜒,順流而下。

賓客分坐溪邊,

待酒踟躕於前,便需賦詩一首。


這次Party席間眾人一共寫了37首詩,匯聚成集,並讓王羲之為詩集作序,於是就有了我們現在聊的這篇《蘭亭集序》。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蘭亭序》屬於駢體文。因為王羲之書名太大,所以後人一說蘭亭序,就是字帖,使王大人的這篇文章 “文名被書名所掩”。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實際上,這篇文章的文意堪稱佳品。


【原文-上半部】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於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鹹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絃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是日也,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


上半部場景描寫美妙舒暢。介紹了時間、地點,人物、事件:永和九年是晉穆帝永和的年代,修禊事就是祭祀祛除不詳。


然後他寫聚眾辦趴時,周邊的自然環境,描寫得可謂歡暢雅緻,堪稱美妙


群賢在此,看天看地, “極視聽之娛” ——是聽也舒服,看也舒服,哪兒哪兒都舒服~


從 “統籌組織一場派對” 的水平來講,這次的活動簡直可以說是:Perfect!完美~


上圖體會: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可是寫完這特別美的上半部,

下半部突然就感傷了


【原文-下半部】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或取諸懷抱,悟言一室之內;或因寄所託,放浪形骸之外。雖趣舍萬殊,靜躁不同,當其欣於所遇,暫得於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情隨事遷,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終期於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於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齊彭殤為妄作。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悲夫!故列敘時人,錄其所述,雖世殊事異,所以興懷,其致一也。後之覽者,亦將有感於斯文。


王羲之說:這人與人打交道,一抬頭,一低頭,一生就過去了。隨著人們年齡增長,時代變遷,以前你特別喜歡做的事兒,可能不知不覺就不喜歡了。


然後他還特別感慨了一件事。


因為魏晉時期從名門望族開始,大家都很喜歡學老莊,修仙煉丹妄圖長生不老,跨越輪迴永葆青春。


每個人都希望這種錦衣玉食、無憂無慮的生活——不~要~停~! 所以就有很多人信奉莊子 “方生方死,彭殤等同”的說法,相信人只要求仙,就永遠不死。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王羲之就感慨了:

“ 把死和生等同起來,是多麼虛妄、荒誕呀!”

“ 把長壽的彭祖和夭折的小孩等同看待,是多麼不著邊兒的事兒呀!”


簡直就是胡亂造作!~


所以他說 “死生亦大矣” : “死”和“生” 對於我們每個人來講,才是天底下最最大的事兒。(對於這一點,我也十分認同)


在《蘭亭序》的末尾,王羲之還不忘總結一下:這次活動做得很成功,得了好多詩,我也做這麼一首蘭亭序。“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也許後人看今天,就像我們今天看古人,到底為什麼有這種想法我也說不清楚,但是我感覺是相同的,

我猜後人看到此文,一定會感傷的


後記丨


疫情之下的這段日子,好像一切人文活動都被凍結、封印。音樂會、藝術展、嘆茶席、品酒會……對於像我這種喜歡時常聚友暢敘的文藝老青年來說,著實是一種折磨。


所以,見今日窗外春光明媚、鳥兒歌唱、花草樹木兀自生長……心中就不免蠢蠢欲動,又憂從中來——對於2020這個無人享受的春天,產生了些許惋惜。


實際上我們今人的心態,何嘗不與古人等同呢?


當我們奔波一天、一個月、一年,我們難得的有靜下來的時間。其實我們停下來想一想,我們和古人是多麼的相似呀:人常感嘆人生,人生就是這樣——最終就是一種無悔,不管你做什麼。


古藝裝備丨“春不待”「局小姐夜話」Vol.1

“ 你睡前的一杯暖茶 ”




局小姐:北京姑娘,留法多年。物質欲低,精神食糧吃起來沒夠。琴棋書畫,詩酒茶花。最愛結識才華橫溢的創作者,歡迎入局來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