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學者:全球經濟遭重創,沒有一國可以是“孤島”

【僑報特約記者萬淑豔4月8日報道】4月2日,國際知名期刊《外交學人》刊發了100名中國學者聯名《致美國社會各界的公開信》,從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角度,呼籲全球團結合作。多位參與聯名信的中國經濟學者對美國《僑報》記者表示,全球疫情暴發,沒有一個國家可以是“孤島”,疫情讓全球經濟遭受重創,各國需摒棄偏見和攻擊,攜手共同抗疫。

中国学者:全球经济遭重创,没有一国可以是“孤岛”

3月24日,舊金山灣區聖馬特奧縣街頭空無一人,雨後的天空出現一道彩虹。(圖片來源:中新社)

全球經濟或將陷入長期衰退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研究員梅新育是武漢人,疫情暴發後,他先是參與協調海外採購醫療物資捐贈給中國,隨後又推動組織復工復產,進入3月份,又參與協調在中國採購醫療物資捐贈、出口到海外,他還很早就呼籲組織中國醫護人員救援海外。

“對疫情的殺傷力、破壞力和抗疫工作的繁雜,我多少有點切身體會,因此格外希望各國能共同抗擊這場人類共同的災難,不要浪費中國人民、首先是我家鄉人民付出巨大犧牲作出卓絕努力為人類贏得的抗疫時間。”梅新育說。

梅新育看到,疫情已席捲全球200多個國家和地區,連亞馬遜雨林深處的印第安人部落也未能倖免,在當前這個階段又以長期以來作為世界經濟中心的歐美國家受創最為沉重。

他制定了兩個指標來衡量各國疫情嚴重程度,一個是“全民確診率”,即一國(地區)確診病例佔其總人口比例,超過中國3月9日24時水平(0.58名/萬人)為嚴重;一個是“全民死亡率”,即一國(地區)新冠肺炎死亡人數佔其總人口比例,超過中國4月5日24時水平為嚴重。

計算結果是,截至北京時間4月6日10時34分,除獨聯體和非洲之外,至少有64個國家全民確診率超過中國,有49個國家全民死亡率超過中國。

“自3月疫情在美國大暴發以來,美國失業人數已經猛增1000多萬,市場普遍預期歐美國家二季度GDP將萎縮6%甚至兩位數。”在梅新育看來,如果不能集中精力共同抗疫,全世界遭受的重大沖擊很可能會成為延續數年的重大經濟災難,西方國家在4月底、5月甚至可能面臨物資全面短缺的人道主義災難。

盤古智庫理事長易鵬表示,全世界經濟均遭到重創,中國第一季度經濟增長預估在負10%左右,摩根士丹利預計第二季度美國經濟將大跌30%,全球貿易下降,民眾收入下降,失業問題、次生災害爆發,進而可能會引發一系列社會問題、金融危機乃至地緣衝突問題。

“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影響將遠超1929年到1933年‘大蕭條’的程度,有可能是大蕭條的兩倍至少幾倍。”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助理院長賈晉京說,聯儲會資產負債表疫情前是4.3萬億美元,現在驟增到近6萬億美元,到6月或將達到10萬億美元,結構性損害已經產生。

“經濟衰退不僅是美國,也不僅是中國。全球化程度這麼高,肯定會互相傷害。”易鵬表示,病毒是全人類共同的敵人,各國應摒棄埋怨和攻擊,聯手應對,靠孤立主義、一個國家和地區很難戰勝挑戰。

全球化被“速凍” 缺乏有效合作機制

近幾年來,逆全球化聲音一直不絕於耳。這次疫情伴隨全球化加劇傳播,有西方輿論認為,疫情可能是壓垮經濟全球化的最後一根稻草。

在賈晉京看來,疫情對經濟影響非常大,最直接的影響是全球化被“速凍”,各國之間的人流、物流、資金流都在很大程度上被速凍,西方國家疫情高發,需求大量萎縮,中國出口面臨很大挑戰。聯儲會採取“大水漫灌式”刺激政策,使得全球經濟和金融環境更充滿不確定性。

賈晉京認為,全球化正在碎片化,疫情是病毒和人類的戰爭,不是人類內部的戰爭,各國更要加強團結、增強合作,攜手共渡難關,不要成為“麻煩製造者”,過度政治化、汙名化顯得別有用心,不利於團結抗疫。

聯名信呼籲“所有國家團結起來,真誠合作,全力應對人類健康的共同敵人”。但這次面對疫情,無論是東西之間,還是西方內部,始終沒有建立起有效的合作機制,反而是詆譭和抹黑居多。

聯名信發起協調人、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執行院長王文表示,目前全球有效合作機制的缺乏,主要是長期以來以西方為主導的全球化到了必須調試與改革、轉型的重大時刻。這次疫情的合作瓶頸恰恰證明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以來的全球治理改革過渡期已終結,新的全球治理時代正在到來。

他認為,短期內,全球化休克,會造成保守主義和反全球化浪潮的反撲。但中長期看,這次疫情讓全世界都重新認識病毒作為人類公敵的致命性。相比於國家博弈、戰爭、經濟危機,病毒的危害更大。希望這次疫情給人類帶來一次巨大的思想、文化和現代文明理念的革新,這種革新對未來國際格局的影響和重新塑造是不可限量的。

“中美兩大經濟體脫鉤的風險在加大。”易鵬認為,全球化不是完美的良藥,但利大於弊,不可能一帆風順,全球化的未來需要自由貿易和公平貿易結合,加強應對突發問題的全球協作能力。(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