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商隱《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繪得淋漓盡致,最後警醒

《碧城三首》其三

七夕來時先有期,洞房簾箔至今垂。

玉輪顧兔初生魄,鐵網珊瑚未有枝。

檢與神方教駐景,收將鳳紙寫相思。

武皇內傳分明在,莫道人間總不知。

李商隱《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繪得淋漓盡致,最後警醒

這首詩是《碧城三首》全詩的總結。首聯一般以《漢武內傳》所載王母七夕來會作解,因為尾聯也提到“武皇內傳”。《漢武內傳》記雲:“帝閒居承華殿,忽見一女子,美麗非常,曰:‘我墉宮玉女王子登也。七月七日王母暫來。’帝下席跪諾。於是登延靈之臺,盛齋存道以候之。至七月七日二更後,王母果至。”其實,這裡用“七夕”的典,就是借牛郎織女七夕相會來比喻公主與情郎的幽期密約,因為公主在“碧城”之上,與牛、女同居太空星漢之間,這樣理解似乎較為自然。洞房垂簾,正指公主與情郎歡會。

李商隱《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繪得淋漓盡致,最後警醒

頷聯頗為難解。程夢星曰:“顧兔生魄,早已有娠,珊瑚無枝,但猶未產耳。”(《重訂李義山詩集箋註》)即言公主有孕,尚未生產,一說聯繫下一聯希望青春永駐,美色不衰,“玉輪顧兔”,用《楚辭·天問》的典故:“夜光何德?死而又育。厥利維何?而顧兔在腹。”王逸注云:“言月中有兔,何所貪利,居月之腹而顧望乎?”“初生魄”,是指望月始缺時有體無光的陰影部分。《尚書·康誥》雲:“惟三月哉生魄。”

李商隱《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繪得淋漓盡致,最後警醒

注云:“始生魄,月十六日明消而魄生。”“鐵網珊瑚”句,據《本草》:“珊瑚似玉,紅潤,生海底磐石上,一歲黃,三歲赤,海人先作鐵網沉水底,貫中而生,絞網出之,失時不取則腐。”這兩句的意思,大約是說時光流逝,人生易老,容顏易衰,當及時行樂。“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李商隱《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繪得淋漓盡致,最後警醒

頸聯承接頷聯意緒,既然時光易逝,青春易老,則希望通過修道祈求青春永駐,美色不衰,如此便可以歡情永結,長享溫柔。“檢與神方教駐景”,馮浩解雲:“《說文》:‘景,光也。’駐景猶駐顏之意,謂得神方使容顏光澤不易老也。”“鳳紙”,系唐朝中所用,道家青詞亦用之。王建《宮詞》有云:“每日進來金鳳紙,殿頭無事不多書。”這裡是說公主拿修道用的鳳紙竟寫起相思的情書來了。

李商隱《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繪得淋漓盡致,最後警醒

最後一聯劈頭而下,十分突兀,似乎要將入道公主突然喚醒:君不見漢武帝臨幸大長公主及呼賣珠兒董偃為主人翁等宮闈秘事在“武皇內傳”(當為《漢武內傳》)中一一記錄在案:公主也切莫僥倖,以為碧城雲霄中做的好事人間並不知曉,其實早已盡人皆知了。這對於沉迷於溫柔鄉中的公主不啻是當頭棒喝,定然要嚇出一身冷汗來的。原來詩人的用意全在於此!

李商隱《碧城三首》其三,把男女之事描繪得淋漓盡致,最後警醒

故程夢星評曰:“唐時貴主之為女道士者不一而足,事關風教,詩可勸懲,故義山累致意焉。”本詩通篇採用隱喻的手法,把場景安排在雲端碧城之中,頗能切合入道修仙的公主。詩中把男女情事描繪得淋漓盡致、香奩可掬,直到最後,才從雲端跌落到現實的地面,末尾兩句極具警醒的力量,此即所謂“侈言情事,歸於正道”。可以說,《碧城三首》是在浪漫的情調中體現了詩人一貫的現實精神。

《碧城三首》其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