舌尖上的文明“走”起来


舌尖上的文明“走”起来

使用公勺公筷 健康文明生活

“公筷用餐,文明健康”“公筷公勺,健康生活”……随着一幅幅“公筷”公益广告出现在各大媒体上,沧州各地“公筷行动”开启步伐。近期,沧州市餐饮市场陆续复工,推行分餐制、推广使用公筷公勺的呼声渐高,市文明办推出“公筷行动”,推进舌尖上的文明。

公筷公勺

走向饭店餐桌

“您好,请使用公筷公勺!”“打扰了,海鲜我们已经给每位分好,请慢用。”……黄骅一家主营海鲜的饭店内,服务员的招呼和叮嘱,让前来就餐的食客,开始注意:每盘菜品都准备了一双公筷,有的还增加了菜夹,方便人们夹取海鲜、主食等。

餐饮企业复工后,黄骅率先启动“公筷公勺、健康生活”2020年文明餐桌行动。大中型餐饮企业极响应号召,主动推出公筷公勺,一些饭店还尝试分餐制,鼓励市民体验更加文明的饮食方式。

记者在市区走访时看到,不少餐饮店均对“公勺公筷”推广按下了“快进键”。在一家火锅店,每人一个小锅,肉和蔬菜分装,各夹各的,互不影响。“过去人们觉得在一个锅里涮肉才有感觉,现在想法变了,健康第一。”店主说,店内所有餐具进行蒸汽高温消毒,公共菜品实现一菜一公勺。

居家分餐渐成饮食风尚

三五亲朋好友围桌而坐、把酒言欢,一勺一筷间似乎拉近了彼此间的距离。但随着疫情的发生,人们对就餐方式有了新的看法。

家住沧州市天成明月洲的张女士,退休后搬到儿子家里照顾孙女。对于孙女的喂养,她一直坚持分餐,孙女有单独的餐盘和筷勺,她从不用自己的筷子喂孩子……最近,张海玲要求家里人都进行分餐,避免疾病交叉感染。炒一锅菜分三份,自己一份,儿子和儿媳一份,孙女一份,每个盘子都会准备上公勺,根据自己的口味和饭量自由支配盘中的食物。分餐开始后,几乎每顿饭都实现了‘光盘’。”张女士说,分餐饮食好处多多。

在一些年轻人为主的家庭中,不少人购买了分餐盘,开始分餐饮食。“热菜、凉菜、水果、米饭,摆在盘里,既好看又实用。”市民王悦说,自己早有在家分餐的想法,这个时候正好实施。

记者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多数市民表示,居家分餐有必要,只是实施起来还须渐进。

公筷、分餐很有必要

“使用公筷、公勺,实行分餐,这在中式餐饮文化的环境下,有必要吗?”一些市民对公筷行动提出了质疑。

记者咨询了沧州市疾控中心有关专家,得到的答复是:很有必要。“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非常有必要,这样可以有效预防各种经口、唾液传播的疾病并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

“去年在我们体检中心,一家六口都查出了感染幽门螺杆菌。”市区一家健康体检中心工作人员说,这种病菌能够引起胃炎、胃溃疡等疾病,目前来看尽快实行分餐、推广公勺公筷迫在眉睫。

“一家人吃饭尽量固定餐具,每位家庭成员有自己的碗、筷子、勺子、水杯,可以在外形或颜色上加以区别;和朋友吃饭,要使用公筷给对方夹菜。”疾控中心工作人员表示,实行分餐制可有效切断幽门螺杆菌的传播途径,降低感染风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