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三维如何斩获藤校哥大硬核专业offer?


本文由上海前途学员完成,经作者同意,

由上海出国读研(微信公众号:SHCGDY)

排版发布


为了帮助更多怀有出国留学梦想的学生,早日找到自己的目标可以有所启发,我们先后推出了学长姐亲述逐字稿、制胜美研申请等等版块,让这些“过来人”一一分享关于申请大学及留学生活的点点滴滴。针对申请中所涉及到的标化、活动、文书等等更为细节的内容,我们推出全新版块“2020美研早录取故事大赏”,通过采访的方式,将学长学姐不同的录取经验和感受分享出来。


基本背景:S同学


本科院校:悉尼大学 civil engineering

GPA76.2/100 GRE320

录取学校:哥伦比亚大学 QMSS(社会科学量化方法);USC financial engineering;港大finance

出国


我是在2012年9月去到西澳大利亚佩斯读高中,2016年在悉尼大学读土木工程系。我想去美国读书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我觉得自己还年轻,还是想出去看看,在澳大利亚也生活了几年,还是想去美国体验一下那边的教育和文化;第二是对更好学校的向往,美国的教育世界首屈一指,有四千多所高校。在配套设施、师资水平、教育支出、教学等级甚至教育环境以及整个社会对教育的认知及重视程度上,都有着很大的优势,再加之美国总体经济水平比较高,文化极具多元化色彩,而且拥有着世界顶尖的科技,这些因素一直以来吸引着全世界的学生。


最后一个考虑因素是就业,我个人是想以后回国发展,我觉得Master的文凭是必不可少的,相比于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中国香港,我觉得美国的文凭是最被认可的。


选校


我本科学的是土木工程,但是经过大一1年的学习之后,我觉得我并不是很喜欢这个专业,我也考虑过换专业,比如说Engineering和Commerce一起读,但我觉得这样做的话,本科阶段我就要读5年,所以说我打算在读完本科阶段之后,利用Master的机会去跳到另一个领域进行学习。


我这个人是这样的一个性格,我不确定自己会去喜欢什么,但我很清楚的知道自己讨厌的是什么,所以说我在选择专业的时候,肯定不会去选择土木工程或者是其他工科专业。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金融对于我这种工科背景的学生来讲是一个最好的选择。但是金融也会有不同的领域,因为我自己是有着工科学生的背景,所以说我去选择了BA,Financial Engineering,因为这些东西都会运用到大量的数据和编程,我也去选择了纯Finance的专业,当然还有我现在的QMSS这个专业,它里面会有一些关于到经济的问题,因为是跟Commerce有一些关系,所以也是在我考虑之内。


我觉得Finance是对于前置课程的要求比较低,就是说如果我再去读一个其他的类型的工程,需要我本科阶段也是在工程领域进行学习;如果我去读一个其他的Science degree的话,也需要我本科阶段,比如说是数学专业毕业的或者其他的;如果再去读一个其他文学专业的话,我觉得会不利于我就业,所以综合考虑下来,我最终还是选择了金融这一个领域。


普通三维如何斩获藤校哥大硬核专业offer?


关于择校的话,其实在澳大利亚留学圈里面有这样一句话,如果你光看重排名,难道去澳国立大学不香吗?它全球排名QS 20,所以说我在考虑学校选专业的时候,综排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但它绝对不是一个绝对因素。我第一个看重的是声誉。比如说JHU排名很高,但是它的Finance声誉在国内比较一般。


第2点的话就是地理位置,我首先考虑的是大城市,比如说洛杉矶、纽约这些地方,因为我之前在西澳大利亚佩斯待了三年左右,这个城市的话我觉得跟美国大部分城市都会比较相似,是一个比较村的地方,我觉得我个人性格不适合在这种比较村的地方,所以我想往大城市去发展。第3点的话我我才会去看它的综排最后我才会去关注它的专业排名。因为我觉得如果去读一个金融专业的话,其实它的综排应该是会大于它的专排的。


下面我就根据我的一些申请材料来介绍一下,我个人认为QMSS会看重哪些方面。从QMSS的课程来看的话,QMSS学的东西会更加的硬核一些,相比于其他finance或Financial Engineering这样一个学科。因为它里面会涉及到很多算法的东西,这个项目比较大的一个特点是他们会要求我们去写Thesis,这门课会更加注重学生的一个学术背景。


所以我觉得除了常规的三维,QMSS更看重的是你的学术态度,还有你过往的学术经历,比如说你做过哪些research?做了哪些项目?还有一个点是这个项目在提交推荐信的时候需要三封,不能让一些实习的老师去给你递交推荐信的,所以说我觉得如果想要申请这个项目的同学,相比于一些相关领域的实习的话,我觉得research会更为重要一些,会对学生的学术背景有一些要求,特别是研究方面的话,因为QMSS本身课程内容也比较硬核,如果你有一些相关论文撰写方面的经验的话,会比较有利。


实习/科研


我有两段实习+一段创业经历,第一个实习是在某国内券商研究部门进行实习,工作内容想对比较简单,写写报告这种。第二个实习是在某保险公司有为期一个月的短暂实习,我觉得创业经历这段有可能是我的一个亮点,但是我不觉得这个亮点在申请QMSS中帮到了我。


科研经历的话主要体现两点:第1点是你真正做的一些东西,比如说你真正意义上的创造出了一个模型去模拟一些东西,或者说是你真正意义上的去有做出了一些结果。第2点是你技能的diversity,你得向那些招生官展示我会不同的技能,比如说我会Python、matlab等等一些技能,你可以展现给面试官看。


下面来讲一下我个人的一些科研经历,我觉得最重要的一段是我写毕业论文的这段科研经历,这段经历是跟着我们学校的professor一起做的,主要研究的是transportation领域,

这段科研经历中,我是真正的做了一个模型,去模拟人们的停车习惯,而且我整个科研项目都是在Python中进行的,所以说我能像那些招生官展现我有非常强大的Python技能。虽然我是土木工程背景,但是我的Python技能足以支撑我建立起一个模型。另一段科研经历,我能够展现我如何将我的Python技能运用到business model里或者是统计中去,这段经历能向面试官展现,我能在不同的场景之下去运用我的编程技能。


第三段科研经历是在新东方进行一段远程 finance的经历,这段经历的话会展现给我的面试官看,虽然我是一个工科学生,但是我懂得怎么在finance方面做研究;还有两段科研经历,我向招生官展示了,除了会Python,除了我知道怎么在finance方面去做研究之外,我还知道怎么去运用Java。这几段科研经历,每一段都向招生官展示了我是真正在做东西,且每一段科研经历都让我学会了不同的语言,不同的programming。


普通三维如何斩获藤校哥大硬核专业offer?


语言准备


我因为是海本,不需要去准备托福,我来着重讲一下GRE考试的准备。纠正大家一个误区,很多学生认为我GRE考好了、GMAT拿到高分、托福拿到100+,申请就稳了,接下来的事情我就可以不去上心,但我觉得事实并不是这样。


这就好比你去做饭,你考GRE考GMAT考托福,你只是把你所需要的食材全部准备好了,但是接下来怎么变成一个美味佳肴,是要在申请过程中通过你的简历、通过你的面试、PS给招生官进行展示的。像我自己,我觉得我的GRE或者GPA并没有那么出色,但是如果我经过自己的努力,我可以让它变成一个很好吃的菜。很多学生有可能说我的三维很好,但是没有很好的去在申请过程中推销自己,导致自己不能去申到一个更好的学校。所以说我想在这里提醒大家一下,你考完这些考试之后,这仅仅是你申请的开始,你在申请过程中也一定要认真的写文书写CV,认真的去准备面试。


我在整个申请过程觉得最难的是GRE。因为我一开始非常轻视这个考试,我觉得自己是海本,英语肯定没有问题,GRE既然作为一个美国研究生入学考试,相比普通的语言测试来讲,它肯定会有一定的技巧性,还有逻辑思维性。所以说在准备GRE的时候,建议大家可以去网上报些课程,然后一步步的跟着老师走从而掌握方法,再进行大规模的刷题,你才能取得一个比较理想的分数。GRE最重要的一点是单词!一定要去背单词!背到当你看到一个单词,你的脑子里面马上蹦出来这个单词对应的意思是什么,而不是说我要思考5秒钟才会知道,因为真正的考试中时间是非常紧的。


GRE一定要遵循记忆曲线来背,不能说我今天背200个,接下来一周都不去复习,然后我突然之间有一天又被500个,又不去复习。一定要去循序渐进,把之前的全部给复习了。背单词一定得一次大量,多次重复,差不多背5~6遍的样子,记住90%+,你的成绩自然而然会上去了。


亮点


我在跟后期老师进行交流的时候,我觉得他对我能收到QMSS这件事情也比较惊讶,因为从我自身的实际来讲,我的GRE或者是GPA其实都非常一般,或者说比一般都要差一点。我觉得我能收到offer的关键点,主要是我自己在申请过程中的一个申请态度,我所有的文书都是我自己的idea,自己把它写完之后再叫老师帮忙指点,因为我一直觉得只有你才是最了解你自己的那一个人,只有你才能把自己去描绘的最好。


我无论是PS还是CV都是花了心血,自己从自己身上去挖掘亮点。我觉得还有一个点就是我自己有可能运气也比较好,但是运气也是实力的一部分,由于我之前准备了那么多,有可能才会有那么好的运气。


普通三维如何斩获藤校哥大硬核专业offer?


未来规划


因为QMSS这个项目是一年的,但是很多学长学姐,包括我自己都准备用1.5年的时间把这个项目读完。因为这样的话我在研究生读到一半的时候,也有机会去参加实习,来丰富自己的工作背景。那至于未来的规划的话,我觉得投资这一块领域对我的吸引会比较大,所以我会尽全力进入到一些风险投资公司,比如说红杉资本或其他的一些投资公司进行工作。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在美国工作了1~2年之后再回到上海。我一直觉得父母花了那么多钱送我出去,父母年龄也越来越大,他们更希望我待在他们的身边,所以说在一定程度上我也得满足他们的心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