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彗星來的那一夜》:硬科幻背後藏匿的人性弱點及現實思考

當慾望佔據了理性,貪婪吞噬了心智,迷失自我盜取的幸福,最後也只會如數喪盡。@愛閱影人

若要提一部科幻元素與人性探討並存的電影,那麼除了《星際穿越》外,必然是《彗星來的那一夜》。這部由詹姆斯·沃德·布柯特執導,超低預算成本的硬科幻電影,雖然上映之後票房僅為14萬美元,但是後續發酵的口碑卻一舉將它捧上了神壇,豆瓣評分8.5,榮登top250,好評如潮。

《彗星來的那一夜》:硬科幻背後藏匿的人性弱點及現實思考

《彗星來的那一夜》以相干性原理為基礎元素,“薛定諤的貓”為背景支撐,闡述了在平行時空裡的人們,每一次做出的選擇所帶來的其他無數種可能性坍塌於一個點,最終導致的這些可能性造成的結果存在於每一個時空裡的硬科幻燒腦故事。

影片主角團一共有8人,四男四女,兩兩配對,他們是互相熟識的好友,時常一起聚會。在一個彗星穿過地球的夜晚,他們如往常一樣,相約前往其中一對夫妻家裡聚餐。

影片開始的第一個畫面,是女主到達目的地,一邊與電話那頭的男友交談,一邊尋找停車位時,手機屏幕突然毫無徵兆的破裂,此時導演將電影鏡頭從女主身上移走,對焦於前方漆黑一片的街道,喻示此刻即將開啟多個平行宇宙,而那條漆黑無光的街道便是連接著多個平行宇宙的“蟲洞”,故事也就此開始。

電影一直圍繞著這條漆黑的街道來展開,只要主角團的人每穿過一次街道,一個新的空間就會被隨機開啟,且這些開啟的空間之間存在著一定的時間差,但是由於人物本身性格的趨勢,不同的時空裡的人物會在某些類似情況下,做出相同的動作或對話,因此影片中會出現一些重複的鏡頭或者臺詞。

《彗星來的那一夜》:硬科幻背後藏匿的人性弱點及現實思考

此外,影片的一大亮點在於手持攝影,看似一直晃動的鏡頭和不斷切換的畫面,有些雜亂無章,使人煩躁,但其實這增強了人物內心焦慮的表現力,使觀眾更加容易感受到角色情緒上的變化,縮小了觀眾與角色之間的距離感。

01潘多拉魔盒一旦開啟,就再也無法關閉,與其追溯過去,不如享受未來

《彗星來的那一夜》能博得如此高的口碑,可不僅僅依賴於它的硬科幻外殼,因為比之起那硬核的科幻元素外,更讓人驚歎的是它對人性的深層次探索。

故事中主角團第一次打散是在停電之後,他們決定穿過漆黑街道去對面有亮光的房子借用電話,於是其中兩人“休”和“阿米爾”,在爭得大家同意後,成為第一批離開房子的人。就是此刻,“潘多拉魔盒”被開啟,時空開始交錯,離開房間的人,再也回不去原本的時空。

頭部受傷的“休”和“阿米爾”回到女主所在的房子後,“休”被眾人逼問受傷的原因,無奈之下,“休”坦白說自己在有光亮的屋子裡看到了他們自己,霎時間,恐慌在房子裡蔓延,每一個人心中都生出疑慮。

當威脅來臨,是先發制人,快刀斬亂麻,還是按兵不動,靜觀其變?有時候或許後者的冷靜分析更可取。

《彗星來的那一夜》:硬科幻背後藏匿的人性弱點及現實思考

自私的人,骨子裡總是藏著一絲嗜血。最先“暴走”的是邁克,被恐懼衝昏頭腦的他,決定先聲奪人,讓時空另一頭的自己永遠消失。他抄起棒球棍便要奪門而出,好在被其他人攔下,才沒有造成不可回收的局面。

恐懼的盡頭是猜忌,當危險一步一步逼近,你又無能為力改變一切時,陰謀論就會被搬上臺面。

壓抑的氛圍感染著所有人,女主“艾米”突然回想起來,“休”的妻子“貝思”有一小瓶“致幻劑”,她質問“貝思”,是否在他們食用的晚餐裡下了藥,聞言大家都氣急敗壞的認為是“貝思”造成的這一切。猜忌成了每個人心中的隔閡,各自開始有了提防之心。

戲劇性的故事還沒有結束,主角團的人一次又一次的因為各種雞毛蒜皮的小事穿梭在漆黑的街道之間,直到他們被徹底打亂,每一個人都跑到了其他的平行時空。目睹著其他時空的“同伴”互相廝打,互相埋怨,互相撕破臉皮,陷入混亂。

大家開始懷念最初的時空,懷念自己最初的愛人和朋友,懷念大家依偎在一起,溫馨和睦,無話不說的用餐場景。

《彗星來的那一夜》:硬科幻背後藏匿的人性弱點及現實思考

執著於丟失的曾經,忘卻了此刻的美好,拋棄了可塑的未來。

人性裡的弱點就是如此,後悔於過往的遺憾,懷念著舊時的美好回憶。在全新的環境裡,如果遇到任何不順心的事情,首先想到的並不是改變眼前的現狀,而是怨天尤人,消極待物,用以往的標準來衡量此刻的窘境,用自嘲的行徑來掩蓋對外界的不滿。

正如主角團,儘管他們出現了人物之間的交錯,但是這並不影響他們各自對未來的塑造,因為每一個人物本身的性格都是不變的,現在的愛人和曾經的愛人毫無區別,唯一改變的只是客觀物品的變化,都是一些能過掌控,能夠改善的事物。

永遠沉溺於昨日,既浪費了今日又損耗了明日。往日不可追,來日卻可期。

02平行宇宙裡可以挑挑撿撿的房間,現實裡不存在的後悔藥

《彗星來的那一夜》裡全片時常89分鐘,卻有著整整74分鐘的鋪墊,直到最後十幾分鍾才真正迎來本片的高潮,也就是在這十幾分鍾裡,導演詹姆斯·沃德·布柯特完成了從科幻外衣到人性主題的昇華,讓觀眾在感嘆震驚導演的編制才能之餘,有了更多對於複雜人性的思考。

女主“艾米”在經歷了一波又一波的折騰之後,跌跌撞撞的莽入了一間主角團友情出現裂痕的屋子,在這個屋子裡相處幾分鐘之後,“艾米”發現了一些蛛絲馬跡,然後推斷出這個屋子裡的所有人都來自於不同的時空,自己也是其他時空的“入侵者”,她再三斟酌之後,選擇了相比於其他人情緒要平穩一些的“邁克”說出了實情。原本以為性格急躁的邁克會陪同她一起離開,可沒想到,此時的邁克竟然一反常態,絲毫不見動作,只是自己一個人默默的坐在桌邊品味著手中的紅酒,敷衍的回答了“艾米”的問話。

直到更糟糕的事情出現,“邁克”與“貝思”的偷情被“休”知曉,“休”惱羞成怒,對著“邁克”一頓胖揍。眾人合力將“休”拉走,留“邁克”在客廳,這時的“邁克”終於向“艾米”說出了留下的原因,那就是他的妻子“李”,一直深愛著他,他不確定其他空間的“李”是否如現在這樣愛他,所以他寧可選擇留下。

《彗星來的那一夜》:硬科幻背後藏匿的人性弱點及現實思考

一語驚醒夢中人,上一刻還猶豫不決的“艾米”茅塞頓開,她在混亂之際,悄悄離開了房間,因為她不喜歡這個時空的大夥,她厭惡這個時空裡精神出軌的男友。“艾米”獨自一人來到漆黑的“蟲洞”前,一次又一次的穿梭著時空,一次又一次的回到人生的十字路口,尋找著美好的結局。

貪婪是人性的劣根,它驅使著人們追逐最有利於自己的結果,而忽視了創造美好結果的過程,用坐收漁利的心態去看待萬物,總是希望能夠在人生旅途上一帆風順,無阻無礙,但這真的可能嗎?

人生不如意十有八九,不論是誰,不論何事,多多少少總會有過遺憾,十全十美只存在於“烏托邦”式的幻想主義裡,有缺陷的人生未嘗不是一件好事,過度執著完美,往往都只會被完美吞噬。

03美麗的玫瑰都帶刺,和睦美滿的表象下危機四伏

“艾米”最終選擇了一個和諧友愛,幸福美滿的空間,然後設計殺害了原空間的自己,並將“自己”的屍體藏匿在衛生間。在朋友的催促下,手慌腳亂的“艾米”隨隨便便用幕布遮住“自己”的屍體,搖搖晃晃的走出衛生間,在眾人的注視下暈倒。


《彗星來的那一夜》:硬科幻背後藏匿的人性弱點及現實思考

第二天早上醒來,心中不安的“艾米”試圖到衛生間檢查“自己”的屍體,可發現屍體已經消失,所有人都是一副完全不知情的樣子,好像衛生間裡從來沒有過屍體,自己也從來沒有殺害過人。“李”在廚房準備著早餐,“貝思”洗完澡從衛生間走出,表面上一片祥和。

而其實最後的房子,才是最恐怖的,這裡才是人心的最黑暗面的體現。“邁克”曾說過一句話:“這一整個夜晚我們都在擔心,擔心不知在什麼地方,存在著我們的黑暗版本,但若是我們就是黑暗版本呢?”

這個房子表面上看起來其樂融融,實則危機四伏,因為這所房間裡的人都是來自其他空間的“侵略者”,他們來到這個最美好的空間取代了“自己”,然後互相演戲,心照不宣,帶著面具生存,用一個個笑臉來掩藏住真實的內心。

虛偽是這個空間的主導者,它教授著人們如何應對外界的變化,如何維持對自己最有利的現狀,用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的方式,擺脫自己的困境。

04迷失本性,又怎麼可能獲得幸福?

電影《畫壁》中有一句臺詞:“風未動,旗未動,是人的心在動。”

用這句話來解讀《彗星來的那一夜》再合適不過。主角團的人一整夜都在猜忌、自私、貪婪、虛偽中度過,每一個人都幻想著最壞的結果,卻執著的追求著最好的結局,都想通過外界的改變來得到自我安慰,而從未想過改變自身來使外界向著好的方向發展。

《彗星來的那一夜》:硬科幻背後藏匿的人性弱點及現實思考

兜兜轉轉一大圈,換來無數次的空間,最後還是回到人物角色身上,如果從一開始大家就選擇信任,那麼所有空間都會相安無事,哪怕後來跑錯了空間,也可以互相救贖,因為外界的改變來源於自己的選擇。

人生的結局永遠都把握在自己手裡,是選擇等待外界的轉機,還是選擇自我救贖,需要靜下心來認真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