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鵲三兄弟的故事

春秋戰國時期,有位神醫被尊為“醫祖”,他就是“扁鵲

”。一次,魏文王問扁鵲說:“你們家兄弟三人,都精於醫術,到底哪一位最好呢?”扁鵲答:“長兄最好,中兄次之,我最差。”文王又問:“那麼為什麼你最出名呢?”扁鵲答:“長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發作之前,由於一般人不知道他事先能剷除病因,所以他的名氣無法傳出去;中兄治病,是治病於病情初起時,一般人以為他只能治輕微的小病,所以他的名氣只及本鄉里;而我是治病於病情嚴重之時,一般人都看到我在經脈上穿針管放血,在皮膚上敷藥等大手術,所以以為我的醫術高明,名氣因此響遍全國。”

  


扁鵲三兄弟的故事

  啟示一::各有所長

  

  從故事中,可以瞭解到:扁鵲大哥擅長的是“事前控制”,具有敏銳的洞察力和戰略眼光,能夠幫助人們防患於未然。因此,如果在現代社會,扁鵲大哥應該比較適合去賣保險或者保健品——趕快保險,重視保健,一句“君有疾在腠理,不治將恐深”已足以讓現代人提心吊膽。而且,這年頭,如果保險或者保健品賣得好,更容易出名。當然,如果扁鵲大哥不想去賣保險或者保健品,也可以到企業去做戰略規劃、項目投資的特聘專家。總之,一句話,在這個一切成功的要素都已經存在的今天,戰略眼光已經顯得比能力更加重要。所以,若干年前,扁鵲先生的謙虛,也具有很強的預見性,看來還真是兄弟一家親。扁鵲二哥擅長的是“事中控制”,具有出手迅速、果斷、幹練的特點,能夠幫助人們免受重大疾病或災難的折磨。拿感冒來說,相信大部分人都有過感冒的經歷。感冒雖是小病,但如果不及時根治,很容易引起鼻炎、肺炎、病毒性心肌炎等很難治療的慢性疾病,給病人帶來巨大的身體痛苦和金錢損失。所以,扁鵲二哥的迅速、果斷與幹練能及時地扼殺病毒,斷病根於初起之時。如果在現代社會,扁鵲二哥一定會大受企業老闆的歡迎。一方面,能夠及時清除企業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同時又節約成本,不至於讓企業損失巨大的經濟利益和商業機會。扁鵲先生擅長“事後控制”,能夠扶大廈之將傾,挽狂瀾於即倒,是臨危受命型的關鍵人物——企業的救命草。當發生重大危機時,扁鵲先生往往能夠將企業盤活,把企業從奄奄一息或者休克的狀態中搶救過來,從而延續生命。所以,扁鵲先生不輕易出手,而是該出手時就出手;也不會受僱於一家企業,因為有太多的企業等著他去救死扶傷。因而,扁鵲先生類似於現代的諮詢專家,在從一家企業走向另一家企業,一次手術到另一次手術的過程中,成就了自己的名聲。因為人們天生對痛苦的經歷記憶深刻,而且對沖在第一線的救命人員心存好感,所以,扁鵲先生的“醫祖”之稱自然當之無愧。

  

  啟示二::各司其職

  

  現代社會,企業更多的強調團隊精神,“扁鵲三兄弟”便是團隊合作的經典代表,只不過,在這個團隊中最出名的不是老大、老二,而是老三——扁鵲。既然是團隊,那麼就來看一看“扁鵲三兄弟”是如何分工的。扁鵲大哥主要對付那些稍有不適便來尋醫問診的人,這類人對健康問題很關注,而扁鵲大哥正好能憑藉自己的敏銳洞察力找出他們的癥結所在,而且也不必超耗費太多的精力,只需開點補藥就可以將這類人搞定。扁鵲二哥主要對付那些比較關注健康的大眾“小”病人,這類人害怕大病的痛苦,扁鵲二哥正好能憑藉自己的迅速、果斷和幹練,抓幾服中藥,以藥到病除的神速將他們的小病治癒。扁鵲先生主要對付那些患有重大疾病或受到嚴重創作的病人,這類人已經飽受病痛的折磨,對治癒抱有很大的期望,同時又做好了最壞的打算。此時,扁鵲先生便成了他們的救命草,幾翻手術過後,總算挽回一條小命,於是感激涕零,無以言表。扁鵲也因此逐步成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