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短篇节选

11、钱 卜 巫

夏商的父亲非常富有,但他并不珍惜财物,生活十分铺张,每次吃包子,总

要丢掉边角,弄得满地乱七八糟。因为他长得胖,人们常喊他“丢角太尉”。到

了晚年,家境变得很贫寒,一日三餐都不能保证,两条臂膀瘦得皮肤下垂,像挂

着的口袋。人们因此叫他“募庄和尚”。临死的时候,他对夏商说:“我平生糟

踏天物,得罪了老天爷,以至于挨冻受饿而死。你应当爱惜东西,努力行善,以

赎救我的罪过。”

夏商严格遵照父亲的遗嘱行事,他靠种田过日子,待人诚恳朴实,没有二心

。乡亲们都很喜欢他、尊敬他。有个富翁可怜他家道衰败,借钱让他学做生意,

但他总是连本钱都赔进去了。没钱还给别人,他感到很惭愧,于是要求给那富翁

做工抵债,但那个富翁不肯。夏商心里很不安,把家里的田产卖了,去还富翁的

钱。富翁了解了实情以后,更觉得他正直,硬要给他赎回产业,又借给他大笔的

钱,让他开店铺。夏商推辞说:“我连十多两银子都偿还不起,怎么敢欠来世的

牛马债呢?”富翁便招呼其他的商人与他合伙。做了几个月生意返回后,一算钱

,仅仅只能保本。富翁不收他的息钱,叫他再干。一年多以后,夏商果然赚了大

钱,赚的钱已有满满的一车。但乘船回家的途中,在江中碰上暴风,差点翻了船

,货物损失了一半。回来一结算,钱只够还富翁的本息,便对同行的商人说:“

老天爷让我受贫,谁救得了呢?很抱歉,我把你们连累了!”便把清点好的帐目

交给了同行的商人,然后离去。富翁还要让他再去做生意,他坚决不答应,照旧

耕种田地。不过,他也常独自感叹说:“我为什么就这样倒霉呢?”

有一回,来了个外地女巫,她以数钱的方式占卜,能算出人的运气。夏商很

恭敬地问卜。这女巫是个老太婆,她租了间房子,收拾得很整洁,在房中设下神

座,常常香气缭绕。夏商进去朝拜完后,巫婆便向他要钱。夏商给了她一百钱,

巫婆把钱丢进木筒里,然后拿着木筒跪在神座前,摇响着木筒祈祷。一会儿又起

来,把钱倒在手中,而后在案上依次摆着。其占卜的方法就是以钱币上有字的一

面表示倒运,无字的一面表示走运。数了五十八个钱,都是有字的一面,以后都

是无字的。巫婆问夏商:“今年多大年纪?”答道:“二十八岁。”巫婆摇摇头

说:“还早得很呢!官人现在走的是先人运,不是你本人的运。五十八岁才交上

本人的运。到那时就没什么不顺的事了。”夏商问:“什么是先人运呢?”巫婆

说:“先人有善行,他的福还没享完,后人就接着可以享;先人有不善的行为,

他受的祸还没完,后人接着受。”夏商弯着指头数着说:“再过三十年再行本人

的运,到那时年纪都老了,也快进棺材了。”巫婆说:“到了五十八岁那年,自

然会有一笔大财来到,不必费力谋求。官人一生没有什么过错,下辈子会有享不

完的福。”夏商告别巫婆回到家里,半信半疑,他依旧安贫守业,不敢有非份之

想。

一转眼二十多年过去了。到了五十三岁时,夏商开始留心当年巫婆所说的话

是否灵验。这年春耕之时,他正患病不能耕种田地。等到病好了,天又大旱不雨

,早春的庄稼都干死了。快到秋季,才下雨,家里没有别的种子,几亩田都种上

了粟米。不久,天又大旱,荞麦、豆类都快干死了,只有粟米安然无事。后来遇

雨长得生机蓬勃,获得了大丰收。第二年春天闹饥荒,他家没有挨饿。夏商因此

相信巫婆的话了,他从富翁那里借了钱,作小本经营的本钱,后来也发了点财。

有人劝他去做大买卖,他不肯。到了五十七岁那年,他找人给他家修补围墙,挖

地时发现一个铁锅,揭开一看,竟是满满的一罐白银。抬回去一称,共有一千三

百二十五两。夏商夫妇暗地里议论说巫婆的术数还是小有差错。这时,邻居的妻

子到夏家来借东西,她偷看到了银子,回去告诉了自己的丈夫。她丈夫很嫉恨夏

家,暗地里告诉了县太爷。县太爷是个贪官,便以莫须有的罪名把夏商拘禁起来

,要他给钱。夏商的老婆想隐瞒一半,夏商说:“不是应该得的,留着只能招致

灾祸。”夏商把银子全都交了。县太爷得了银子,怕夏商还隐藏有一部分,又向

他要来装银子的罐子。银子正好装满罐子,县太爷这才放了夏商。过了不久,县

太爷升了官。到了第二年,夏商到南昌贩货,那个勒索他银两的县太爷已死。县

太爷的老婆急着回老家,便把一些粗重的东西变卖了。其中有好几篓桐油,因为

价钱不高,夏商便买下回了家。到家以后,有一篓桐油有些渗漏,便将桐油倒进

另外一个篓,倒完油,夏商发现那篓内竟有两锭大元宝,再看其它几篓桐油,里

面都是这样。其数额刚好与去年挖出的银子一样多。

夏商从此暴富起来,但他经常接济那些贫苦人家,非常慷慨,毫不吝借。妻

子劝他多积些钱留给子孙,夏商却说:“我这样做正是为了给儿孙留下遗产呀!

”那个向县令告密的邻居后来穷得要饭,想求夏商施舍一点,但心里终觉有愧。

夏商知道后对他说:“当年的事情,是因为我的时运未到,所以鬼神通过你使我

没得手,你有什么罪过呢?”最后还是救济了他。邻居感动得哭了起来。后来,

夏商活到八十岁,子孙们继承了他的遗产和德行,接连几代都兴旺不衰。

聊斋志异——短篇节选

12、蛇 人

有个人靠耍蛇卖艺为生。这位耍蛇人曾养过两条很驯服的蛇,它们的皮肤都

是青色的。耍蛇人管那条大蛇叫大青,小蛇叫二青。二青的额头上长有小红点,

它很机灵,盘旋起来,没有不如人意的地方。因此,耍蛇人特别喜爱它,对它的

护理不同于对其它的蛇。一年之后,大青死掉了,耍蛇人想找一条蛇来替补,但

一直没遇到合适的对象。

有天晚上,耍蛇人寄宿在一座山寺中。天亮后,他打开箱笼一看,发现二青

不见了。这下可把他给愁坏了。他到处寻找,大声呼叫,还是不见二青的踪影。

以前每次遇到林深草茂的地方,耍蛇人常常要放二青出去,让它自由自在地活动

一下。每次二青总是一会儿就自动回来。这一回,耍蛇人寄希望它跟往常一样,

能自动回来。于是,他坐在寺中苦苦等待,太阳已爬得老高了,仍不见二青回来

。最后,耍蛇人绝望了,只得没精打彩地走出了山寺。可出寺门没几步路,他忽

然听到草木丛中窸窸窣窣的声音,停住脚步仔细观察,吃惊地发现竟是自家的二

青爬过来了。耍蛇人又惊又喜,好似得到了极为珍贵的玉器一般。他赶忙放下担

子歇在路边,这时二青也停下来了,它的后面还跟着一条小蛇。耍蛇人轻轻地抚

摸着二青说:“我还以为你跑掉了哩。这个小家伙是你介绍来的吗?”他拿出食

物喂二青,又喂小蛇。小蛇虽未离开,但蜷缩着身子,不敢吃食物。二青衔着食

物喂它,这情形就像主人礼让客人进餐一样。耍蛇人再次给小蛇喂食,这次小蛇

没有拒绝。吃完食后,它便随二青进入箱笼。

耍蛇人收下小蛇并开始驯教它。小蛇蟋曲盘旋很快合乎要求,跟二青已无多

大差别。耍蛇人于是叫它小青。他带着它们四处奔走卖艺,获利不少。对耍蛇人

来说,蛇的身长一般以二尺长为最好,太大则太重,不便于耍弄。正因为如此,

所以耍蛇人要经常更换蛇。因为二青特别驯服机灵,所以它虽然很大,耍蛇人却

舍不得马上放它走。这样又过去两三年光景。后来,二青长到三尺多长,一睡下

就把笼子挤满了。耍蛇人不得不放它回归大自然。有一天,他来到东山间,用好

东西喂二青吃,祝福完后便放二青出笼。二青没爬出多远,便又爬回来了,弯弯

曲曲地盘在笼外。耍蛇人对二青挥挥手,说:“你去吧!世上没有百年不散的筵

席。你从此隐身大山谷中,来日必然能成为神龙。这个小笼子你怎么可以久居呢

?”二青听了这番话果真走了,耍蛇人目送着它离去。过了一会儿,二青又返回

来,耍蛇人赶它也不走,只见它用头触笼子,笼中的小青也把笼子震得直动。耍

蛇人突然醒悟说:“莫非你是要与小青告别吗?”于是,他打开笼门,放出小青

。二青和小青便亲昵地交首吐舌,好像在说告别的话。不一会儿,两条蛇曲曲弯

弯一起走了。耍蛇人以为小青也不会回来了,但小青很快就独自爬回来了,径直

爬进笼里躺下。此后,耍蛇人时时处处物色好蛇,但一直没有觅到。小青渐渐长

大,已不再适宜缠在身上献艺。后来,他虽觅到一条小蛇,它也比较驯服,但始

终不如小青。这时,小青已长得像小孩子手臂一样粗壮了。

起先,二青在山中活动,打柴的人经常看到它。过了几年后,二青长到数尺

长,身围有碗口粗。它开始追逐过路人,因此,过往旅客不得不加防备,尽量不

走二青所在的那条山路。

有一天,耍蛇人正好经过这里。突然一条大蛇猛地爬出来,耍蛇人吓得没命

地奔跑,那大蛇在后面紧追不放。耍蛇人回头一看,大蛇快追上来了,当他发现

它的头上有个非常明显的红点时,他才醒悟过来,原来它是二青。耍蛇人急忙放

下担子,叫它“二青,二青!”大蛇顿时停住了。它抬头看了耍蛇人很久,接着

跳起身来绕在耍蛇人身上,就像以前盘旋卖艺一样。耍蛇人意识到二青并没有恶

意,只是它的躯体太重,他已经受不起它的缠绕,就扑倒在地上求它松开,于是

二青也就放开了他。它转而用头触箱笼。耍蛇人懂得它的意思,便打开笼子放出

小青。二青小青相见后,马上甜甜蜜蜜地交缠在一起,很久才慢慢松开。耍蛇人

于是叮嘱小青说: “我早就想和你告别,今天你总算找到伴侣了。”又对二青说

:‘它本来就是你引荐来的,还是托你把它带走吧。我还必须嘱咐你:深山大谷

里并不缺少食物,你以后不要再惊扰行人,以免遭到天神的谴责。”两条蛇听了

以后都低着头,好像是接受了他的劝告。突然,它们扬起头,二青在前,小青在

后,往山中爬去。它们所经过的林木中,留下一条路的痕迹。耍蛇人站在那里目

送它们,直到看不见才离去。从此以后,行人又能安全地从这条山路经过,二青

和小青不知爬到什么地方去了。

聊斋志异——短篇节选

13、狐嫁女

历城有个官宦人家的住宅,面积有几十亩之大,楼宇相连,结构复杂。因为

宅中时常出现怪异现象,因此人去屋废。久而久之,里面蓬蒿杂草横生,大白天

也没人敢到里面去。有一天,殷公与一群书生在一起喝酒。酒席上,有个人开玩

笑说:“谁能进去住一夜,我们就把这桌酒菜送给他。”听了这话,殷公从座席

上跳起来说: “这有何难!”于是,他就带着一桌酒菜到旧宅里去了。众人送他

到废宅门口说:“我们暂时在这里等候。你如果发现鬼怪,就大声喊叫。”殷公

笑着说:“如有鬼狐,我就捉住它作为证物。”说完,他就走进去了。只见住宅

里野草遮路,蒿艾如麻。当时大约是初十边上,幸好月光昏黄,眼睛还能借月光

分辨出门房。殷公沿着墙壁摸索着过了几幢楼房,才到后楼。登上月台,发现台

上光洁可爱,于是,他就在这里停下来。抬头西望,见月色明净。他在月台上静

坐了好一会儿,并未发现什么怪异现象,心中暗自好笑传说的不真。于是,他便

以地当床,以石作枕,躺在那儿看牛郎织女星。

一更过后,他神思恍惚想入睡。忽听到楼下有脚步声,好像有人沿着台阶走

上来了。于是他假装睡熟了却眯着眼睛偷看,只见一个青衣丫头,手拿莲花灯上

楼来了。她一看到殷公,吓得往后退,并对后面的人说:“有陌生人在这里。”

下面的人问:“是谁?”丫头说:“不认识。”不一会儿,上来一个老头。他走

到殷公旁边,仔细打量了一下,对旁人说:“这是殷尚书,他已睡熟了。我们只

管办事情,他为人豪放不羁,也许不会责怪我们的。”于是,老翁带领大家上了

楼,把楼门全部打开。一会儿,往来的人熙熙攘攘,楼上灯亮如同白昼。殷公稍

稍转动了身子,打了个喷嚏。那老翁听见殷公醒了,连忙出来,跪在地上说:“

小人有个女儿今天夜里要出嫁。不想触犯了贵人,请你千万不要怪罪我们。”殷

公起身,用手扶起老翁说:“我不知道你今夜办喜事,惭愧得很,没有什么礼物

表示恭贺。”那老翁说: “贵人光临,能压邪驱凶,我们觉得非常荣幸。请你入

席坐一坐,这对我们便是莫大的荣光。”殷公很高兴,便答应了他的要求。走进

楼一看,只见摆设很华丽。一位年过四旬的妇人来拜见殷公。老翁介绍说:“这

是我妻子。”殷公也还了一礼。紧接着,乐声大作,十分悦耳动听。有人跑上楼

说了声“来了!”只见老翁连忙出门迎接,殷公也站在那里等候。在一串用纱罩

起来的灯笼的引导下,新郎官进来了。他年约十七八岁,长得健康俊秀。老翁先

教他向贵客行礼。新郎官看了看殷公,以为他就是女方的傧相,赶紧给殷公行了

大礼。然后老翁与女婿相互行礼。敬完礼以后,众人入席。不一会儿,许多打扮

一新的女郎上来了。这时,酒肉蒸腾,香气扑鼻,金杯玉碗的光辉,照亮了酒桌

。酒过几巡以后,老翁叫丫头去请小姐出来。丫头应声而去。但过了好久还未见

小姐出阁。老翁只得自己起身,掀开帘子催促女儿快出来。在几个丫头与老妪的

簇拥下,新娘子终于出来了。她佩环戴玉,香气四溢。老翁便教新娘先拜殷公,

行过礼后,新娘随即紧挨着母亲坐下。殷公稍微打量了一下新娘,但见她头戴翠

凤,耳坠明珰,称得上是绝色佳人。接下来,那老翁用大金杯与客人饮酒。殷公

没有忘记他此行的目的,于是趁老翁不注意,暗暗把金杯藏进袖中,待返回朋友

们中间时,可拿此物作证。他假装喝醉酒了,便一头靠在酒桌上昏睡起来。旁边

的人真的以为他醉了,都没去打扰他。过了一会儿,殷公听见新郎告辞,这时,

笙乐之声大作,许多人纷纷下楼送行。筵席散后,主人前来收拾酒具,发现少了

一只金杯,怎么找也找不到。有人暗中议论说是那个睡在酒桌上的人偷了。老翁

听了急忙制止,唯恐让殷公听到了。过了一段时辰,楼内外都寂静下来,殷公这

才起身。但室内一片漆黑,只闻满室的脂粉香和酒气。待到东方破晓,殷公便从

容地走出后楼。用手摸摸衣袖,发现金杯还在里面。他刚走到废宅门口,见一群

书生早已在等候他出来。他们不相信他真的在废宅里过了夜,都说他是晚上溜出

来一大早又进去的。殷公不慌不忙地从袖中取出金杯给他们看,书生们惊奇地询

问金杯是从何处得来的,殷公便把昨夜发生的情形告诉了他们。大家一听都当真

了,因为一个穷书生不可能拥有什么金杯。

过了几年,殷公中了进士,他被委任在叫肥丘的地方任职。当地世家一位朱

公子请他赴宴。酒宴上,朱公子叫家人取大金杯敬殷公酒。家人久去不回。有个

年轻的佣人用衣袖掩着嘴悄悄对朱公子说话,只见朱公子脸色大变,怒气冲冲。

一会儿朱公子手捧金杯来劝殷公饮酒。殷公仔细看了看金杯,发现金杯的款式与

花纹,与自己取作物证的那樽金杯一模一样。殷公疑惑不解,忙问这金杯是哪里

制造的。朱公子回答说:“金杯一共八樽,是先父当京官时,特别物色技艺高超

的金匠制造出来的。这些杯子作为家宝传下来,珍藏已久。承蒙您屈尊光临寒舍

,我特意叫人从箱中取出来敬酒的。谁知竟少了一只,我怀疑是家人偷走了。但

十多年来尘封未动,并无挪动的痕迹,真是叫人不解啊!”殷公笑着说:“金杯

大概成了仙物吧。然而家传的宝物千万不可丢失。我家里有一只,与你的金杯非

常相似,应当把它奉献给你。”酒席散后,殷公回到衙门,连忙派人把金杯送到

朱公子家。朱公子仔细看了以后,不由得大吃一惊。他亲自去谢殷公,并问殷公

的金杯是从哪里得来的。殷公便把几年前废宅发生的事原原本本地讲了一遍。他

们这才知道,千里之外的东西,鬼狐都可以随时取用,但它们终究还是不敢据为

己有。

聊斋志异——短篇节选

14、娇 娜

书生孔雪笠,是孔子的后代。孔生为人儒雅风流,擅长作赋吟诗。他有个好

朋友在天台当县令,写信邀请他去天台。不料,孔生到天台时,那位朋友刚刚去

世了。孔生是个穷书生,没有朋友接济,他连回去的盘缠都没有,只好寄居在菩

陀寺内,受雇替和尚抄写经文,借以糊口度日。

离菩陀寺西百余步的地方,是一位单先生的住宅。单 先生本是世家公子,只

是因为吃了官司,家境变得萧条起来。他的家中人口不多,一家人一合计,举家

搬到乡下去了。于是,这座单家大宅便空无人烟。

有一天,大雪纷飞,路上不见行人的踪影。孔生偶然从单家故宅门前路过,

只见有个少年从宅里出来。他长得很俊秀,看见孔生,连忙上前行礼。两人问候

几句后,少年便邀请孔生进屋。孔生很喜爱这个少年,便高兴地答应了。进屋后

发现房屋并不那么宽敞,到处悬挂着锦帘,壁上挂着许多古人的书画。桌上放着

一本书,书签上有《琅嬛琐记》四个字。孔生把这本书大致翻看了一遍,觉得书

中的内容都是自己所不熟悉的。孔生以为少年住在单家故宅里,就是这里的主人

,也不问他的姓氏与家世。倒是少年把他的经历细细问了一遍。听了孔生的述说

,那少年很同情他,并劝他在这里设学馆教学生。孔生叹了口气,说:“流落他

乡的人,谁肯当介绍人呢?”那少年说:“如果您不嫌我愚笨,我愿拜您为师。

”孔生听了以后非常高兴,说是不敢称老师,愿意作学友。孔生顺便问少年:“

这住宅为什么长期关闭?” 少年回答说:“这是单家住宅,因单公子移居乡下,

所以长久空着。我姓皇甫,老家在陕西省。因为家中的房屋被一场野火烧毁了,

所以暂借单府住一下。”孔生这才知道他不是单家人。

当天晚上,孔生和少年谈得很投机。少年留孔生住在一起。天亮时,有个仆

人在室内生了一盆炭火。少年先起床进里屋去了,孔生还抱着被子坐在床上。仆

人进来说:“老太爷来了。”孔生吃了一惊,赶紧下了床。这时,一个满头白发

的老人进来了,一见面,他就向孔生道谢:“先生不嫌弃我的小儿,愿意教导他

。只是小儿初学,请千万不要以故友、同辈的身份来对待他。”老人的话讲完以

后,有人送来一件棉衣,还有貂帽、鞋、袜等物。孔生洗漱完毕以后,老人便吩

咐摆上酒宴。屋内的桌、几、床等家当,虽叫不出名称,但都光彩夺目。喝了几

杯酒后,老人起身告辞,拄着拐杖走了。吃完饭后,少年把作业本送给孔生看。

孔生发现,本子上都是些古人文词,并无八股文。孔生问少年为何不作八股文,

少年笑着说:“我不愿考取功名。”到了晚上,两人又同桌共饮。少年公子说:

“今晚我们尽兴喝吧,明天我父亲就不允许这样喝了。”他又对书童说:“去看

看太公睡了没有?如果睡了,你悄悄把香奴叫过来。”书童进去,转身抱起包着

绣花锦囊的琵琶。不一会儿,进来一个丫鬟。只见她身穿艳丽的红装。少年公子

让她弹奏《湘妃》琵琶曲。丫鬟用牙拔子勾动丝弦。琵琶声激扬哀婉,曲调完全

不同于孔生以前所听过的。少年公子又叫家人拿大杯子来饮酒,一直喝到三更才

入睡。第二天,两人早起共读诗书。少年公子人很聪明,有过目不忘的功夫,两

三个月之后,他的文章就已作得非常好。

半年后的一天,孔生想到郊外散步。他走到门口时,见门上挂着一把锁,便

问公子是怎么回事。公子说:“父亲怕我因交友而分散了学习精力,所以谢绝客

人来访。”孔生听这么一说,便打消了郊游的念头,安安心心地住下来了。到了

盛夏之日,天气闷热,他们便将书房搬到园亭上。不料,孔生的胸部突然红肿起

来,一夜之间那痈疖便有碗口大,而且疼痛不已,日夜呻吟。孔生患病后,少年

公子每天从早到晚看护着他,自己连吃饭睡觉都顾不上。几天后,孔生的病情加

重,痛得更厉害,而且不吃不喝。得知此情,老太爷也前来看望孔生,父子两人

相对叹气。少年公子说:“孔 先生病得很重,我想他的病只有娇娜妹妹能医治。

我已派人到外祖母家叫她回来,不知为何到现在还没回来?”话刚说完,就听见

书童进来说:“娇娜姑娘回来了,还有姨和松姑也一同来了。”皇甫父子急忙起

身进里屋,不一会便引着娇娜来为孔生治病。

娇娜年约十八九岁,她那娇美的眼睛里流露出聪明和智慧,苗条的身材像细

柳婀娜多姿。孔生眼见娇娜美丽超群,精神顿时为之一振,呻吟之声也自然停止

了。少年公子对娇娜说:“这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情深如同胞兄弟,你可要好好

给他治病啊。”听兄长这么一说,娇娜即收敛起羞答答的神色,轻挽长袖,走近

病床,给孔生诊断起来。当娇娜用手轻轻给孔生按脉时,孔生直觉得她身上飘过

来的香气赛过兰花。娇娜笑着对孔生说:“你的病虽然凶险,但可以治好。不过

,肤块已经凝肿,非割皮削肉不可。”于是,她脱下手臂上的金钏,把它放在患

处,慢慢地往下按。只见痈疖往上凸出,高出金钏一寸多,而痈疖根边余下的肿

块,全部收束在内,范围缩小,不再有碗口大了。娇娜一手轻掀罗衣,解下腰间

一刃佩刀,按钏持刀,顺着痈根轻轻割下肿块。流出来的紫色淤血,沾满了床席

。孔生的心情一直很好,他内心希望娇娜给他做手术的时间越长越好。从孔生身

上割下来的一块腐肉,团团圆圆的,像树上的瘦结疤。娇娜又叫人拿水来,替孔

生清洗伤口。然后,她从口中吐出一粒红丸,按在伤口边的肌肉上,不断地旋转

。转了一圈,孔生便感到热火蒸腾;转到第二圈,觉得肌肉里隐隐发痒;第三圈

转完后,感到遍体清凉,沁入骨髓。这时,娇娜方才收起红丸吞入咽喉,对孔生

说:“你的病已经完全好了!”说完,她就转身走了。孔生从床上一跃而起,他

嘴里说着感激的话,身上的疼痛已完全消失了。

孔生的病经娇娜之手完全治愈了,但他又添新的痛苦:这便是他对娇娜的思

念、倾慕之情,几乎达到无法控制的地步。从此,他时常抛开书本呆呆地闲坐着

。少年公子早已猜透他的心事,便对他说:“我为兄长找到一位美丽的女友。”

孔生问:“是谁?”公子说:“也是我的亲戚。”孔生凝思良久,回答说:“不

必了。”于是对着墙壁吟诵唐人元稹的悼亡诗:“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

是云。”公子懂得孔生的意思是他已情有独钟,公子说:“我父亲仰慕你的才华

,常想与你联姻。但我只有一个小妹,年纪又小。我有个姨表妹阿松,年满十八

,长得落落大方,你如果不相信,可以前去打量。她每天在花园散步,你可悄悄

到前厢房去观察她。” 孔生照少年公子的话去做,果然看见娇娜陪伴着一个漂亮

的女子来了,她的画眉弯细,步态轻盈,姿色与娇娜不相上下。孔生很高兴,便

请公子作媒。第二天,公子从内室里出来,祝贺孔生说:“事情已办成了。”于

是,公子吩咐家人装修了一间房子,要替孔生办婚事。举行婚礼的那天晚上,鼓

乐大作,热闹非常。孔生觉得仿佛跟仙人住在一起,快乐极了。

光阴荏苒。一天晚上,公子对孔生说:“你对我学业帮助很大,我将终生不

忘。最近单公子已打完官司,马上就要搬回来住,他催我们尽快搬出。我们打算

回陕西。以后我们很难再相会,为此我感到很难过。”孔生说愿意跟他们一同西

行,公子则劝他回家乡,孔生感到进退两难。公子说:“不必担心,我能马上送

你远行。”没有多久,太公带着松娘进来了,他赠给孔生百两黄金。接着,公子

用左右手分别握住孔生与松娘的手,叫他们闭起眼睛。孔生只觉得身体飘飘然在

空中飞行,耳边风声呼啸。过了半晌,公子说:“到了。”孔生睁开眼一看,果

然已回到老家、这才知道公子原来是仙人。孔生满面春风去敲家门,母亲见他回

来了分外高兴,看见儿媳妇长得端庄漂亮,老太太更是乐得合不拢嘴。待孔生回

头一看,公子早已没影儿了。松娘孝敬公婆,她的容貌与贤惠,远近闻名。后来

,孔生考中进士,在延安当司法官。他携家眷赴任,母亲因路远没有一同前往。

松娘生了个男孩,取名小宦。过了一段光景,孔生因指控上司违法而被革职,只

是由于公事还没办完,暂时还没有还乡。

有一天,孔生偶然到郊野打猎,在途中遇到一位骑着黑马的英俊少年,那少

年看见他便不住地打量他。孔生仔细一看,原来是老朋友皇甫公子。两人不约而

同勒住马。多年未见面,真是悲喜交集。公子邀孔生到家里作客。他们策马走进

一个村庄,只见树木葱葱,遮天蔽日。进入家门,里面金碧辉煌,俨然世家模样

。孔生问娇娜在哪里,公子说她已出嫁了。

听说岳母已去世,孔生心里很难过。住了一夜回家后,孔生又与松娘一同来

公子家作客。凑巧娇娜也来了,她抱起小宦逗他说:“姐姐把我们的种族搞混乱

了。”孔生感谢她当年治病之恩,她笑着说:“姐夫已成贵人,疮也好了,还记

得当时的疼痛吗?”娇娜的丈夫吴郎,也来拜见孔生,住了两夜才告别。

有一天,公子忧心忡忡地对孔生说:“我家有大灾将临,你肯相救吗?”孔

生虽不知是什么事,但愿以死相救。公子迅速回去,把一家人都带来,跪在堂上

围拜孔生。孔生大吃一惊,忙问原由。公子说:“我们并不是人,而是狐狸。现

在已难逃雷霆劫难。你如果肯以身相救,那我们全家都能活命;如你不肯,就请

抱小宦快快离开,以免遭连累。”孔生发誓要与公子一家同生共死。于是,公子

就让他拿着宝剑守在门口,并嘱咐说:“雷击时,你一定站稳不要动!”孔生按

照公子的要求去行动。刹那间果然阴云密布,白昼变成黑夜。孔生回头看看旧屋

,不见门房,只见高坟像小山,下面有个无底的大洞。孔生惊魂未定,忽听得一

声巨响,地动山摇,雨急风狂,连老树都被拔根而起。他的眼被震花了,耳朵也

被震聋了,但他仍然屹立不动。这时,他看见浓黑的烟雾中,一个利嘴长爪的鬼

怪,从洞穴中抓起一个人,随烟直上。孔生觉得被抓的那个人的外貌很像娇娜,

他急忙跳起来,用剑击鬼怪,那个人便随着剑掉下来了。突然雷声大作,把他击

倒在地上,他当即死去。过了片刻,天晴云散,娇娜也苏醒了。她见孔生死在自

己身边,边哭边说:“孔郎为我而死,我还活着做什么?”这时,松娘也出来了

,两人把孔生抬进屋去。娇娜叫松娘捧着孔生的头,叫哥哥用金簪拔开他的牙关

,自己托起他的下巴,用舌尖把一粒红丸送入他口中,然后做人工呼吸。红丸随

着呼气进入孔生的喉咙,发出格格声响。过了一会儿,孔生又活过来了。他看见

家人都站在他面前,仿佛刚从梦中苏醒。这样,全家人又团圆了。孔生认为

这地方太幽旷了,不可久居。他建议一同回老家。对他的建议,大家都很赞成,

只有娇娜有些不高兴。孔生邀请吴郎同行,娇娜则担心婆婆舍不得幼子,商量来

商量去还是没结果。忽然,吴家家奴汗流浃背地跑过来说吴家在同一天也遭雷劫

,全家都死了。娇娜顿足大哭一场。大家一个劲地安慰她、劝导她。于是决定都

搬走。孔生进城办了几天事,他回来后,连夜启程搬回老家。回到老家以后,公

子一家住在空闲的园子里,园门常常反锁着,只有孔生与松娘来时才开启。孔生

与公子两家人相聚,下棋、饮酒、聊天,就跟一家人一样。小宦长大后,面貌清

秀,但透出几分狐媚。他到外面游玩时,别人都知道他是狐仙的儿子。

聊斋志异——短篇节选

15、叶 生

淮阳有个姓叶的书生,文章词赋在当地称得上是首屈一指。但叶生时运不好

,每次应试都名落孙山。直到有一天,淮阳来了个新知县,叶生的命运才随之发

生了一些变化。

新知县丁乘鹤,很欣赏叶生的文章。这位知县不仅接见他,而且让他住在县

衙内继续研读诗书,还经常用钱粮接济叶生家。县里预试时,丁知县在考官面前

赞扬叶生,于是叶生夺得乡试第一名。丁知县对叶生抱有更大的希望。正式考试

结束以后,他将叶生的试卷拿出来审阅,边打拍子边赞赏。谁知,叶生依然时运

不济。公榜后,叶生又一次落榜。叶生很沮丧地回到家,觉得愧对父母和知已,

于是,形容日渐消瘦,神情也变得痴呆,像个木头人。丁知县听说后,赶忙安慰

他。对知县的关照,叶生感激得泪流不止。丁知县约叶生在自己任满后进京应考

。但叶生回家后不久就病倒了。丁知县经常派人去看望他。尽管吃了不少药,但

叶生的病仍不见好转。这时,丁知县因触犯上司被免职,准备离开淮阳。他写信

告诉叶生说:“我已准备回故乡,之所以迟迟未动,是为了等候你同行。你如果

早晨赶到,我晚上就可动身。”

叶生在病床上接到知县的信时,泣不成声,他告诉送信的人:“我病重一时

难好,请丁公先行。”丁知县得知此情后,决定继续等他。过了几天,守门人报

告说叶生来了。丁知县高兴地迎接并问候他。叶生说:“因我的病,让您久等,

真是不敢当。幸好现在我可以跟随您了。”第二天清晨,丁公和叶生等一行人便

匆匆上路。到了家乡,丁公要儿子拜叶生为师,早晚与叶生在一起。丁公的儿子

叫丁再昌,时年16 岁,还不会写文章,但为人聪慧,任何文章只要读上两三遍便

烂熟于心。在叶生的帮助下,丁公子不到一年就能落笔成文。不久,他就考取了

秀才。叶生把自己生平所写的八股文全部口授给公子,省考时的七道试题,丁公

子全部命中了,结果夺得第二名。丁公颇有感慨地对叶生说:“你仅仅发挥了一

点点才学,就使我儿子成了名。然而你有满腹学问却未能考取,这真是无可奈何

!”叶生说:“这是命中注定的。我借公子的福气为文章吐气,让天下人知道我

半辈子沦落,并不是我才学不如人,而是时运不济,这也就满足了。况且人生得

一知己足矣,又何必非要自己中举,才算是走运呢?”丁公考虑叶生长久在外客

居,怕耽误了他的岁考,便劝他回家省亲。叶生听后很不高兴。丁公也就不再勉

强他,并嘱咐丁公子在京城替叶生捐钱买个监生。丁公子在京城又中了进士,当

上部中主政官。他带着叶生一同赴任,又和叶生早晚住在一起。一年后,叶生参

加京中乡试,竟考中举人。这时,丁公子要到南方督办水利,他对叶生说:“我

这次办事离先生老家不远。先生已赢得功名,应该高高兴兴地衣锦还乡才是啊。

”叶生也很高兴。于是,

选择一个良辰吉日,丁公子和叶生一同启程南行。到淮阳境界时,公子命仆

人备马送叶生回家。叶生回到家,见门前冷落萧条,心里十分悲伤。他慢慢走到

庭院中,正巧妻子拿着簸箕出来,她突然发现叶生在院子里,吓得丢下簸箕就跑

。叶生心里很难过,他说:“现在我富贵了。你我三四年没见面,你怎么就不认

识我了?”妻子站在远处说:“你已经死了很久,说什么富贵?之所以没有安葬

你,是因为家里穷加上儿子又小。如今儿子长大成人了,马上就要厚葬你。请你

不要作怪吓人。” 叶生听了这番话,心里好生凄凉!他走进里屋一看,只见黑棺

材明明白白地停放在那里,于是,他即刻扑倒地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妻子惊恐

地看着,只见他的衣冠像金蝉脱壳一样褪落在地上。她悲恸不已,抱着衣冠大哭

一场。这时,儿子从私塾回来,见马车停在自家门前,问明情况后,惊慌地跑来

告诉母亲。母亲流着泪对他讲了事情的全部经过。母子又仔细地询问随从,才知

道事情的原委。随从回去报告丁公子,听说叶生这番遭遇,公子也为之伤心落泪

,并很快赶到叶家哭灵,出钱操办丧事,按举人的级别来安葬叶生。临走时,丁

公子还送给叶家很多钱物,让叶家请老师教叶公子读书。丁公子还向考官打了招

呼,请他关照叶公子。第二年,叶公子便考取了秀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