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東坡變身北宋“李佳琦”,為這個美味美物賦詩作詞連連打call

蘇東坡不僅是名滿天下的詩人、文學家、書法家,也是備受今人熱捧的專業“吃貨”。經他發明、改進或是讚譽的美食,難以勝數。

然而,他自己卻只對一樣兒推崇備至——不僅為它寫下很多傳頌至今的名篇佳句,還夢想著在告老還鄉之日,擇一處江南溫潤之地,與它相依相伴。

元豐五年(1082年),蘇東坡貶居黃州期間,偶然在朋友處品嚐到它,詩興澎湃,提筆賦詩一首: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綠葉照林光。竹籬茅舍出青黃。香霧噀人驚半破,清泉流齒怯初嘗。吳姬三日手猶香。

一夜風霜,菊花凋落,枯荷更顯殘敝,只有它依然綠葉滴翠。帶著些許膽怯的心情嘗一口,酸甜甘冽,如同清泉淌過齒頰,令人心曠神怡。而且,用手剝完橘子,三日之後仍然手留餘香。

此中讚歎的,正是柑橘。

蘇東坡變身北宋“李佳琦”,為這個美味美物賦詩作詞連連打call


元豐七年(1084年),48歲的蘇東坡在赴任常州途中經過陽羨,寫下《入荊溪題》:

吾來陽羨,船入荊溪,意思豁然,如愜平生之慾。逝將歸老,殆是前緣。玉逸少雲,我卒當以樂死,殆非虛言。吾性好種植,能手自接果木,尤好栽橘。陽羨在洞庭上,柑橘栽至易得。當買一小園,種柑橘三百本。屈原作橘頌,吾園若成,當作一亭,名之曰:楚頌。

從貶嫡黃州開始,蘇東坡學會了務農的本事,他善栽種果木,尤以橘樹為甚。

他夢想著在卸官之後回到陽羨,置辦一個園子,栽三百棵橘樹,再於園中建一亭,仿照屈原的《橘頌》,為亭取名“楚頌”。

遺憾的是,蘇東坡的造園計劃沒能實現,不過,這一襲文字流傳後世,變成了書法版的《楚頌貼》(又名《種橘貼》),與享譽天下的《寒食帖》一起,被視為蘇東坡書法的精品。

蘇東坡變身北宋“李佳琦”,為這個美味美物賦詩作詞連連打call


在蘇東坡看來,柑橘不僅“好吃”:

清泉蔌蔌先流齒,香霧霏霏欲噀人。

而且“好看”:

一年好景君須記,正是橙黃橘緑時。

蘇東坡喜歡品柑橘、栽柑橘、詠柑橘。

在《蘇東坡全集》中,寫“橘”的詩文多達三十餘篇,例如:

“橘懷幾日向翁開”、“白梅盧橘覺猶香”、“想見橘柚垂空庭”、“花如盧橘傲風霜”、…… ……

在歷史上,再也找不出另一個如此愛橘之人。蘇東坡不愧為“柑橘”的頭號“帶貨王”。


柑橘不僅是中國文學中的一抹亮色,在800年之後、萬里之外的大西洋岸邊,它也是另一位大文豪的靈感源泉。

他就是海明威。

在大家的想象中,海明威經常左手雪茄、右手龍舌蘭,是一個鐵骨錚錚的硬漢。但是在創作時,他會表現出非常安靜的另一面。

據說,在每次開始寫一本新書之前,海明威總是會一連好幾個小時地凝視著爐火,不停地剝桔子皮。

蘇東坡變身北宋“李佳琦”,為這個美味美物賦詩作詞連連打call


有人問他,“這不是在浪費時間嗎?你不應該做些更重要的事情嗎?”

海明威答道:

我這是在為寫作準備我的靈魂。就像漁夫出海前準備他的釣具。如果我不做這種事情,一心只想著魚,那麼我將永遠也捕抓不到任何東西。

想象這樣一個畫面:

海明威坐在爐火旁的靠椅上,火焰熾然,桔子在手裡輕巧地旋轉,表皮閃著金黃的光。隨著一片片桔皮剝下,柔軟的內瓤一點點顯露出來,到最後完整地展現在眼前,剝完桔皮的雙手,清香四溢,沁入心脾。

這不正是靈感從混沌到清晰的寫照麼?

小小的桔子,穿越800年,連接起了中西兩大文豪。

那麼,問題來了:原產亞洲的柑橘,是怎麼到美洲的呢?


柑橘原產於我國華南、西南與華東地區,《呂氏春秋》中記載,果之美者,有云夢之柚。

同時期的《晏子春秋》作了細分,“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葉徒相似,其實味不同。” 橘與桔是同一物種,南北叫法各異。

直至唐宋時期,中國都是世界最大的柑桔種植區。

1178年,南宋韓彥直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將當地二十七種柑桔的特徵性狀、栽種管理、病蟲害防治、貯藏加工等技術詳細記錄和總結,寫成了我國第一部、也是世界第一部柑桔專著《桔錄》(又名《永嘉桔錄》)。

蘇東坡變身北宋“李佳琦”,為這個美味美物賦詩作詞連連打call


隨著亞歐大陸貿易逐漸繁盛,柑橘沿著“絲綢之路”從中國傳到了中亞,又經小亞細亞傳到了意大利、西班牙、法國等地。

1421年,西班牙那伐爾地區出現了歐洲最早的桔樹栽種記錄。

1492年,哥倫布首次“發現”美洲新大陸,次年他重返美洲時,把柑桔的種子帶到了海地,開啟了美洲種植柑桔的歷史。

1565年,西班牙殖民者在北美東南端的佛羅里達半島建立了殖民地,並開始在這裡種植柑桔。

在北迴歸線的南北兩側,從海地到佛羅里達半島一帶,屬於典型的亞熱帶、熱帶氣候,常年氣候溼潤、光照充足,非常適合柑桔生長。現在佛羅里達半島已成了全世界最大的柑桔生產區。

蘇東坡變身北宋“李佳琦”,為這個美味美物賦詩作詞連連打call


在同一緯度的東方,也是中國重要的柑橘產地。

蘇東坡的名作《惠州一絕》寫的正是此地: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日啖荔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詩中的羅浮山,被譽為”嶺南第一山“、”百粵群山之祖“,司馬遷將羅浮山稱為僅次於五嶽之後的名山,將其稱為”粵嶽“。

位於北迴歸線上的羅浮山,一直以出產上乘柑橘而聞名,其中尤以惠州的龍門年桔最受稱頌。

手握橙紅、圓潤的龍門年桔,像海明威一樣輕輕剝去外皮,咬一口,一股清泉滋潤了每一個味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