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照,被《中国诗词大会》遗忘的诗人!

提起中国诗歌,国人皆称唐宋,往前追溯,便是《诗经》、魏晋南北朝。《诗经》,国人皆知;魏诗,国人也都知道三曹建安七子等;晋诗,就是陶潜和竹林七贤为代表。但南北朝时期的作品并不为国人所称道,连《中国诗词大会》上也少有提及。但看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香菱学诗,林妹妹就提到了应、谢、阮、庾、鲍,这个鲍就是鲍照,林妹妹是一刻薄之人,凡能入她的眼睛的,都不是一般人。其他人暂不表,由于文字篇幅所限,这次不才只大体讲一下《鲍诗》。

和谢灵运不一样,鲍照出身贫寒,一生无高官厚禄,最大的官也是在县长以下,在当时做官不是以学识,而是论门第。他没有像谢灵运那样寄情山水,而是积极入世,把心中之不平化而为诗,创作了大批反映社会现实和黑暗统治的乐府诗篇,成为了南北朝时期最杰出的乐府诗人。作为基层干部,鲍照目睹了太多的民间疾苦,而苦难恰恰也成就了这个诗人。下面通过作品从三个方面了解一下这个被冷遇的诗人。

一、忧民之心

束薪幽篁里,刈黍寒涧阴。

朔风伤我肌,号鸟惊思心。

岁暮井赋讫,程课相追寻。

田租送函谷,兽稿输上林。

河渭冰未开,关陇雪正深。

笞击官有罚,呵辱吏见侵。

不谓乘轩意,伏枥还至今。

乍一看,像是杜甫写的,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之韵,多少也有点《卖炭翁》的意思,也像柳宗元的《捕蛇者说》,重重地刻划了百姓疾苦。艰难的砍柴,辛苦地割黍,饥寒交迫,心中酸楚,上交重税,食不果腹,还要受打骂欺凌,句句含悲,字字见血。若无悲天悯人之情怀,如何写出此诗?

二、报国之心

羽檄起边亭,烽火入咸阳。

征骑屯广武,分兵救朔方。

严秋筋杆劲,虏阵精且强。

天子按剑怒,使者遥相望。

雁行缘石径,鱼贯度飞梁。

箫鼓流汉思,旌甲被胡霜。

疾风冲塞起,沙砾自飘扬。

马毛缩如猬,角弓不可张。

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投躯报明主,身死为国殇。

此诗像不像《白马篇》,我认为李世民的“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就是抄袭于此。是不是热血沸腾?那就再来一首

幽并重骑射,少年好驰逐。

毡带佩双鞬,象弧插雕服。

兽肥春草短,飞鞚越平陆。

朝游雁门上,暮还楼烦宿。

石梁有余劲,惊雀无全目。

汉虏方未和,边城屡翻覆。

留我一白羽,将以分虎竹。

《白马篇》的又一翻版,有过之而无不及,比范仲淹和辛弃疾的词如何?见仁见智,看官自析!

三、热爱生活

就是这么一个悲苦的诗人,是不是就不懂得浪漫呢?眼睛里是不是就没有美好?下面这首三言诗能惊掉你的下巴

《代春日行》

献岁发,吾将行。

春山茂,春日明。

园中鸟,多嘉声。

梅始发,柳始青。

泛舟舻,齐棹惊。

奏《采菱》,歌《鹿鸣》。

风微起,波微生。

弦亦发,酒亦倾。

入莲池,折桂枝。

芳袖动,芬叶披。

两相思,两不知。

恕不才将它白话一下:

春天伊始,我俩踏青,春山丰茂,春日晴明。

园中鸟儿枝头唱,梅枝吐蕊柳泛青。

兰舟入河,水鸟齐惊,我吹曲《采菱》,她和歌《鹿鸣》。

东风徐徐,春波微生,琴声已响起,美酒入杯中。

船儿晃入莲池,折柄桂枝相赠,衣袖翻然飘起,青春气息香浓。

莲叶两边分开,芬芳熏染微风,两人互相爱恋,谁也不敢表明!

够美吧!比《关雎》如何?这场景只存在于诗画之中,梦境一般,随舟荡出一幅幅画卷。

最后再来一首不输谢灵运的山水诗,看看功力如何?

《登翻车岘》

高山绝云霓,深谷断无光。

昼夜沦雾雨,冬夏结寒霜。

淖坂既马岭,碛路又羊肠。

畏途疑旅人,忌辙覆行箱。

升岑望原陆,四眺极川梁。

游子思故居,离客迟新乡。

新知有客慰,追故游子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