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儒敏:不要濫用多媒體,部編語文教材“專治”孩子不讀書

教育部語文教材總主編溫儒敏再次談及中小學語文教學時,明確指出語文教學不要濫用多媒體,低年級或許可以用一點,越往高年級走越要減少。

日前,在《溫儒敏談讀書》新書首發座談會上,溫儒敏就當前社會關注的語文教材和中小學生閱讀等熱點問題,作了進一步的回應和闡述。(圖源:網絡)

溫儒敏:不要濫用多媒體,部編語文教材“專治”孩子不讀書

《溫儒敏談讀書》中收錄的40多篇文章,是其對語文基礎教育十多年來關注到的話題及觀點輯錄。

書中從多個角度闡述了語文教育教學中那些樸素的道理,尤其圍繞當下中小學生語文學習與課外閱讀等熱點問題談了許多觀點。

筆者注意到,在談論到其中一篇題為《部編本語文教材“專治”不讀書》的文章時,對於閱讀教學“1+X”的模式,溫儒敏認為,現在語文教學最大的弊病就是少讀書,不讀書,如果學生不拓展閱讀的話,語文素質就不可能真正提升上去。

溫儒敏:不要濫用多媒體,部編語文教材“專治”孩子不讀書


​“1+X”所揭示的道理並不複雜,老師講完一篇課文之後,再推薦其他與這篇課文相關的泛讀或拓展閱讀的篇目,學生一時半會兒讀不懂也沒關係,隨著年齡增長很多道理他們是慢慢能懂的。

溫儒敏進一步指出,以往那種靠精讀、精講,以寫作為單一目標的教學習慣需要改變。

而關於中小學生的寫作問題,溫儒敏教授在之前有過多次明確的闡述,很多學生所認為的“怕寫作文”,根本原因並不在於他們真的不喜歡寫作,而通常是由於那些沒有生氣、沒有活力的命題給束縛了。

溫儒敏:不要濫用多媒體,部編語文教材“專治”孩子不讀書


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中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作文能力的鍛鍊不能說不夠重視,但是有相當一部分老師在給學生講作文的時候又太過於偏重文章結構、文章字詞句,過於強調“漂亮”的一面,卻忽視了寫作的真正目的。

寫作的過程是一個訓練思維的過程,在之前的多次談話中,溫儒敏舉過一些具體的例子,他談到在以前他給學生出的作文題中,寫“一棵樹”、寫“一個人”這一類作文題時,老師引導的關鍵在於培養孩子們觀察、審美和表達的能力。

這其中重在形象思維、邏輯思維的訓練。

溫儒敏:不要濫用多媒體,部編語文教材“專治”孩子不讀書


對於部編本語文教材提倡的閱讀訓練體系,在對學生閱讀內容的劃分和選擇上,溫儒敏所闡述的道理也如之前一樣樸素深刻。

面對海量的書籍品類,哪些書需要精度,哪些可以泛讀或自由閱讀?

關鍵在於引導學生自己在選擇時,或在老師指導下把所閱讀的書籍或文章同語文的教學和學生的學習聯繫起來,這不但是利於學生閱讀興趣的培養,同時也是學生語文整體水平提高的一個有效途徑。

“打著手電筒躲在被窩裡看書”的閱讀狀態是最好的閱讀狀態,語文的閱讀要達到這種狀態並不容易,需要在語文教學中深入思考,不斷總結。

溫儒敏:不要濫用多媒體,部編語文教材“專治”孩子不讀書


此外,筆者特別注意到在本次座談會中溫儒敏明確指出的一個觀點:語文教學中對多媒體的使用,這也是當下教育中一個普遍受到關注的話題。

溫儒敏認為,對多媒體的使用,利用好多媒體可以活躍低年級的學生課堂,這沒問題,但越往高年級,就越要減少。

多媒體所展示的畫面,音響,文字,如果太多,目迷五色,擠壓了學生的自主閱讀和思考,也干擾了學生對文字的感受和想象,語文教學中“語感訓練”的目標也被“放逐”了。

對於中小學語文課堂與多媒體的結合運用,各方爭論已經很久了,優勢的一面的確表現明顯,但就其對學生深入閱讀和思考造成的消極和負面影響也不容忽視。

溫儒敏:不要濫用多媒體,部編語文教材“專治”孩子不讀書


​溫儒敏所談到的目迷五色、對深度思維的干擾效應,其中利弊關係不言自明,但在整個社會整個時代數字化急驟流行的背景下,對語文教學中多媒體的運用,筆者認為這也不單純是一個數量增加或減少的問題,單靠學校或老師某一單方面的引導,也必然會顯得力不從心,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還需要各界的協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