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眼中的自己,就是自己眼中的那個人嗎?

昨天中午和幾個同事一起吃飯,助理小姑娘胃口不錯,就多要了一碗米飯。結果一個不熟的男同事馬上說:“呦,都胖成那樣了,還吃那麼多,難怪沒男朋友。”

我剛想要發作,他又來了句“哎呀,我就開個玩笑,怎麼這麼小肚雞腸?”

你們身邊是不是也有這樣的人:

經常口無遮攔,卻偏偏自詡幽默,說自己只是性子直。


不分場合地開別人玩笑,你還不能生氣,你生氣就是沒度量、開不起玩笑。

和這樣的人相處,一句話:太糟心了。

朋友眼中的自己,就是自己眼中的那個人嗎?

這讓我想起了綜藝《我們是真正的朋友》的大S,節目中她開啟“毒舌”模式,在另三個姐妹中(范曉萱、小S、阿雅),專對阿雅開火,每句話都能直接刺傷人心。

女人普遍在意自己的長相和身材,她卻一點不留情面。

在大S向阿雅推薦化妝品,說用了之後臉會顯得很高級,阿雅很貼心地說:“你就是很適合用高級貨,你的臉很高級。”

大S卻回應阿雅:“你是我們姐妹當中看起來最不高級的。”

朋友眼中的自己,就是自己眼中的那個人嗎?

阿雅穿了條牛仔褲,大S嘲笑阿雅腿短,五五比例的身材。

朋友眼中的自己,就是自己眼中的那個人嗎?

類似的事情還有很多,我就不一一列舉了。總之大S跟阿雅之間的相處,讓人感覺特別不舒服。

網友紛紛為阿雅打抱不平,怒懟大S:

“你自以為高高在上的樣子,真的很醜!”

“大家都是20多年的好姐妹,幹嘛說話帶刺?”

“真正的朋友絕不是處處壓制對方來抬高自己,這樣的朋友表示不想要!”

無關人設,大S常常用語言打壓別人的自信從而抬高自己,不把別人放眼裡,還美其名曰“這就是我們相處的方式”。這樣的人,自然不會招待見,除非是性格極好的人,否則沒有人和她相處得來。但是她自己卻渾然不知,以為很受朋友們的喜愛和羨慕。

朋友眼中的自己,就是自己眼中的那個人嗎?

有缺點而不自知,就是一種“性格盲點”。

你是否也有過這樣的疑問:為什麼我的圈子,好難交到一個真心的朋友?我總是找不到適合的戀人,為何真心總換不來同等的愛?我自認為性格蠻好,但總有人私下說我壞話?和我同級的同事都升為主管了,我卻還是原地踏步……

其實,這都與自我認知偏差有關,心理學上稱之為“性格盲點”。在成長過程中,這些性格盲點會內化成我們的一部分,影響我們思考、感受、行動、交際的方式。

美國心理學家約瑟夫和哈里提出了分析人際關係和傳播的“約哈里之窗”理論,將人的認知分為四個窗口:

朋友眼中的自己,就是自己眼中的那個人嗎?

1、自己知道,別人也知道;

2、自己知道,別人不知道;

3、自己不知道,別人也不知道;

4、自己不知道,別人卻知道。

第4格就是你的盲目區。就像你的衣服有破洞,你還不知道,但旁人一眼就看到了它。

陷入性格盲點中不自知,很容易在盲區中鑽牛角尖,陷入莫名的困惑,不知道別人為何不喜歡自己。甚至以自我為中心,覺得都是別人的偏見。

其實,你的感情不和、圈子窄很難交到真心朋友、職業上升受限等等,都有可能跟你的性格盲點有關。性格盲點才是你最大的弱點。

趁此特殊時期,好好發掘一下自己的性格盲點吧。待霧散雲開之時,給大家看到一個閃閃發光的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