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挂羊头,卖狗肉”这些俗语都是哪个地方人发明的吗?

俗语,就是流行于民间,在群众口头中常用的一些定型的、地方色彩很浓的通俗语句,包括谚语、俚语、歇后语等。在我国民间俗语中,有许多与齐文化相关,笔者特摘录整理了一些,以飱读者。

你知道“挂羊头,卖狗肉”这些俗语都是哪个地方人发明的吗?

一.打牙祭

我国南方民间素有“打牙祭”之俗。“牙祭”一般指旧时农历每月初二、十六,工商业主各给店员、匠师、徒工等一次肉食,后泛指百姓隔段时间吃肉,改善生活。此俗来自于厨师祭祀其祖师爷——春秋时期齐国厨艺大师易牙。每逢初一、十五,厨师要用肉向易牙祈祷,称为“祷牙祭”,后来讹传为“打牙祭”。又因为每月初一、十五为供佛、敬神之期,“忌荤”,所以一般打牙祭吃肉也就顺理推迟了一天,成了每月初二、十六。

二.挂羊头,卖狗肉

“挂羊头,卖狗肉”意思是表里不一,名实不符,欺骗别人。常比喻商业上的欺诈行为,讽刺一些不法商家以好的名义做招牌,实际上兜售低劣的货色。

这个俗语出自《晏子春秋》。春秋时期,齐灵公喜欢宫女穿男装。此风一开,齐国妇女群起效法,闹出了许多男女不分的笑话。灵公怕有伤风化而影响齐国的声誉,急令各地禁止女扮男装,但竟遇到“令不行、禁不止”的尴尬局面。晏子进言:“大王在宫内提倡女扮男装,而在全国却加以严禁,这好比有的肉店外面挂的是牛头,可里面却大卖马肉,这样怎么能禁得住呢?如果您在宫内禁止,外面妇女岂敢不遵!”灵公一听有理,照此执行,不到一月,全国风气焕然一新。后来有人把晏子的“犹悬牛首于门而卖马肉于内也”引申为“挂羊头,卖狗肉”。

你知道“挂羊头,卖狗肉”这些俗语都是哪个地方人发明的吗?

三.孺子牛

据《左传·哀公六年》记载:“鲍子曰:汝忘君之为孺子牛而折其齿乎?而背之也。”这里所说的孺子,是指春秋时期齐景公的幼子——荼。齐景公特别宠爱他的孺子荼,有一次,齐景公趴到地上,嘴衔绳子,装作牛,让荼当牛骑。荼正玩得高兴,不小心从“牛”背上跃了下来,绳子把齐景公的牙齿折断了。显然,当年的“孺子牛”是指齐景公对他幼儿的宠爱。鲁迅《自嘲》诗里:“俯首甘为孺子牛”,将这个典故,注入了全新的内容,表示了他甘为人民大众的牛的高贵品质,表达自己对人民大众的无限忠诚。

四.替罪羊

“替罪羊”一般指代人受过、替人顶罪的人。这个俗语起源于《孟子·梁惠王上》:“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注:新钟铸成,宰杀牲畜,取血涂钟的仪式)。’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棘,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欤?’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文中说有一次,齐宣王坐在朝堂上,看见有人牵着牛路过,要杀牛来取血涂钟,进行祭祀。齐宣王不忍心看见牛恐惧战栗的样子,就命令以羊替换牛来祭钟。从此以后,“替罪羊”作为一个悲剧色彩的词汇就流传开来。

五.不管三七二十一

不管三七二十一意思是不问是非情由,不分青红皂白,一味蛮干。这个俗语也来源于齐国。战国时,苏秦到了齐国都城临淄,见到了齐宣王,进行游说抗秦。苏秦说,齐国都城临淄有七万户,我私自计算了一下,每户按3个男子服役,这就是三七二十一万兵,用不着再往别处征兵,仅临淄一城,就足够了。苏秦的这个算法,显然有些夸大,当时临淄全城不可能达到每户都出3个男子当兵。即使男子,也不一定都能从军,因为还有老、幼、病、残在内。所以当时有些齐国人就说苏秦只知道瞎吹,“不管三七二十一”。后来,慢慢的,这句话成了贬斥那些缺乏实际经验的愣头青的代名词。

六.借光

“借光”一词,意思是麻烦别人或请求别人给以帮助。如通过稠密的人群时,便说:“借光,借光。”等。此词来源于齐女徐吾的故事。《战国策·秦策二·甘茂亡秦,且之齐》和汉朝刘向的《列女传》中记载,齐国有一个贫女叫徐吾。每天夜里,她与邻女们在一起纺线绩麻,而纺线的蜡烛则由每个女子从自己家中带来。徐吾因为家里贫穷,所以她带来的蜡烛最少。有一个姓李的女子很不高兴,便对其他人说:“徐吾带的蜡烛不够,以后就不要她和我们一起干活了。”徐吾听了此话,颇感不平。她分辩说:“你怎么能这么说呢?大家都知道,我每天来得最早,休息得最晚。天天都在打扫卫生等待你们的到来。坐的时候也是自觉地坐在下面。这都是因为我穷,自知带的蜡烛少的原因。何况,同一个屋子里,多我一个人,烛光不会暗淡下来;少我一个人,烛光也不会明亮一些,而我只是借东墙上的余光,每天来干自己的活。请大家不要吝惜那一点儿余光,让我接受一点儿大家的同情和恩惠吧。”见徐吾说得很有道理,而且她确实很让人同情,其他的女子都不再有异议,李女也无话可说了。从此,徐吾仍旧和大家在一起纺线绩麻,也不再有人因为她带的蜡烛少而说三道四了。后来,这个故事慢慢的演变成了“借光”一词。

七.拍砖、掐黑砖

掐黑砖,或者叫拍砖,意思是报复、陷害别人。这个俗语出自北魏杨衒之的《洛阳伽蓝记》。其中记载了这样一件事:北魏永安年间(528-530),庄帝的母舅,太傅李延实被任命为青州刺史,临行前向庄帝辞行。庄帝对他说:“青州地方有‘怀砖’的风俗,世人号称难治。舅舅此去可要小心从事,别辜负了朝廷的委托。”当时,黄门侍郎杨宽站在庄帝旁边,不明白“怀砖”是什么意思,下来后私下里向舍人温子昇请教。温子昇说:“我听人讲,庄帝的哥哥彭城王做青州刺史时,曾询问当地风俗,有位从青州来的宾客说:‘齐地的百姓喜欢高谈阔论,追逐名利。凡新太守初次上任,他们都怀揣砖头,俯首叩头,以表示赞美欢迎之意;一旦这个太守政绩不好,被人接替离任归京,齐地人便用砖头砸他。’”后来,“怀砖”慢慢演变成了“拍砖”、“掐黑砖”。

八.吃醋

房玄龄,唐朝一代名相,临淄人。其妻卢氏,也是临淄人,性情刚烈,对丈夫十分忠心。据《太平广记》和《临淄县志》记载,房玄龄还没有腾达时,一次大病,眼看就要死了,就对夫人说:“我死后你不要守寡,你还年轻,有合适的可以再嫁一个。”卢氏听后,非常伤心,跑回卧室拿了剪刀把自己的一只眼睛挖了出来,血淋淋的捧给房玄龄看,表明自己从一而终的坚定信念。在夫人的精心呵护和照顾下,房玄龄的病不久康复。病好后,房玄龄对夫人更加宠爱敬重。

据唐朝刘餗的《隋唐嘉话》和明代浮白斋主人《雅谑》记载,房玄龄做宰相后,唐太宗打算赐给房玄龄几位绝色美人做妾,房玄龄一直不接受。太宗叫长孙皇后出面做房夫人的工作,房夫人坚决不同意。于是唐太宗派太监持一壶“毒酒”传旨房夫人,如不接受这几名美妾,即赐饮毒酒。夫人面无惧色,接过“毒酒”一饮而尽。结果并未丧命,原来壶中装的是醋,皇帝以此来考验她,开了一个玩笑。于是“吃醋”的故事传为千古趣谈。现代生活中,有些人见别人受到表扬或奖励,心存嫉妒,眼红别人,也被戏称为“吃醋”。

九.太太

“太太”原指周朝开国时的三位妇女。周文王的祖母太姜,他的母亲太任,他自己的夫人太姒,这三位皆是圣人之母。

太姜,是周太王的妻子,她美丽、端庄而又贤惠,充满着智慧,却不显露,性格贞静而又柔顺,每当太王有什么事情的时候,总喜欢与太姜商量,乃至迁徒国都的大事都要问一下太姜。太姜生了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季历,她教化儿子非常尽责,使得每个儿子都很有德行,而且三兄弟互敬互爱。后来,泰伯与仲雍知道父亲古公亶父想让位给三弟季历,便被发纹身,跑到江南建立了吴国,而把周的继承权让给了季历,也就是周文王的父亲。

据《国语·周语》记载“周之皇妣王季母太姜者,逢伯陵之后,齐女也,故言出於天鼋”,太姜是逢伯陵的后裔,而据《晏子》等文献可知,逢伯陵在商代就已在临淄一带。由此可见太姜为以临淄为中心的齐地女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