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什么是管理者?

对管理者的一般定义是——当你的工作并不都是自己完成的,而是需要依靠他人完成时,你就是一个管理者。

而德鲁克在《卓有成效的管理者》一书中对管理者的定义则更为明确,同时也将管理者的群体拉得更大。他指出——任何因自己的有效工作而为整个组织作出贡献的人,都是管理者。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的这本经典著作——《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假如你没有时间完整的读过这本书,就来看看本文吧,因为这本书是任何一个管理者必须精读的。

在我们身边的管理者比比皆是,大到公司董事长,小到某个小组长,他们都是管理者。对于任何一个管理者来说,首先要对自身有效的管理,才能达到对组织的贡献。这里强调了两个词汇:

  1.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有效“。
  2. 管理者的工作必须对组织有”贡献“。


(一)何为”有效“和”有贡献“?

在德鲁克的这本书中,所谓”卓有成效“指的就是”有效“且”有贡献“。那么什么是”有效“和”有贡献“呢?

听上去很简单,所谓”有效“就是只做有用的工作,不做无用的工作。

这看似是一句废话,但仔细想想,我们平时是否做了很多无用的工作。一些工作因为是领导安排的,所以无论我们的内心是否觉得它有用,也会去做完它。一些工作消耗了很多资源,最后却不了了之。这些都是无效的工作。甚至我们从一开始就知道它是无效的,但我们没有与任何人沟通,也没有提出质疑,只是为了”完成工作“而去机械的做事,这引起了整个组织的低效运转。

假如我们对每一项工作都去主动思考它背后的意义是什么,并且在工作的过程中去有意识的实现这个”意义“,那么我们的工作就会变得更加”有效“。

对于”贡献“,则是相对于整个组织来说的。如果你的工作是有效的,那么作为一个管理者,你就要考虑一下这个工作究竟对于整个团队意味着什么,它对于整个团队的整体工作有没有价值?

有些工作,是否是仅对上级领导有价值,而对团队本身没有价值?比如一些重复性的请示汇报。有些工作,是否虽然对团队有价值,但并不”划算“?比如一些低效的会议。

作为一名管理者,要时时刻刻明白的是,你的工作并不是自己的工作,你的每一个思考,每一个动作,都在影响着整个团队。所以,你的工作不但应该是有效的,更应对团队是有贡献的。

如果你的工作是”有效“且”有贡献“的,你就是一名”卓有成效的管理者“。那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且”有贡献“呢?德鲁克在书中列举了五项要素。


(二)如何做到”卓有成效“?

1、时间管理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对于大多数管理者来说,时间管理首先是最大的瓶颈,也是”卓有成效“的隐形杀手。所以,德鲁克对于管理者的第一个建议就是有效的”时间管理“。

每天都有不同的人来找你,每天都有不同的会议,时不时的有客户来拜访,各种无聊的应酬……这是每个管理者都有面对的工作场景。

一方面,当你在组织中的地位越高,属于你自己的时间就会越少。另一方面,组织的规模越大,你能自己掌控的时间也就越少。时间是承载一切的容器,如果无法有效的管理时间,你的时间碎片会越来越多,整块时间越来越少,每天能做的事情就会变少,又何谈”有效“和”贡献“呢?

我个人在时间管理方面的方法,可以列成如下几条:

1、定出一个有望达到的中长期目标。

2、根据中长期目标,拆解为短期内要做的事情。

3、分析短期内每件事情要做什么,预估出它要消耗的时间。

4、对于每一件事,根据重要和紧急程度,排出优先级。

5、按照优先级去安排每天的工作计划。

6、细致的记录每一天的实际工作情况。

7、尽可能为重要工作安排整块的时间。

8、如果实在无法在白天抽出整块时间,我会牺牲晚上的时间。

9、对于未能完成的工作,重新排定优先级,从2开始重复这个步骤。


2、目标明确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上面的第1点和第2点,都属于”立目标“。事实上,这属于战略范畴,确切的说,这是”个人战略“。

什么是战略?简而言之,战略就是一个可被实现的愿景,以及愿景的路径。从这个角度来说,设定可达到中长期目标,便是战略中的”愿景“,而”短期内要做的事情“,便是实现实现愿景的路径。

我们常常要定出年度目标,然后分解为月度计划,在实际工作过程中,我们又要对每周设定周计划,并且通过日志的方式来管理每日的工作。这便是”自顶向下,逐层细化“的工作分解法(WBS)。因为,面对一个宏观大目标,任何人都不知道从何做起,而逐层拆解后,形成的”任务群“便是实现这个大目标的路径。

有了清晰的目标,并且有实际可执行的方法路径来实现目标,这便是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第二个要素:目标明确


3、要事第一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在时间管理中,详尽列出要做的事情固然重要,而合理的排出任务优先级则更重要。因为这意味着你究竟是有条理的去做每一件事,还是眉毛胡子一把抓。

很多管理者,每天显得很忙乱,时时刻刻都在忙,可忙过后却不知道忙了些什么。回顾一天,感觉真正有价值的工作很少。造成这种情况,很重要的原因便是没有合理的对任务排定优先级。这就涉及到了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第三个要素:

要事第一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精力内,只能做优先级更高的事情,否则即便安排的再多,目标再远大,该完不成还是完不成。与其这样,不如从一开始就抓大放小,分清轻重缓急,选择关键的事情去做。而做的每一件事情,都要从其”贡献“角度去考虑,而不是从绩效、工作量,甚至满足某个领导的要求等方面去优先考虑。

"四象限"法进行优先级管理,是一种非常实用的方法。即把要做的事情,按照重要紧急、重要不紧急、紧急不重要、不紧急不重要分为四大类,形成坐标轴上的四象限,然后将任务拖入对应的象限中。对于每个象限的任务,处理方式也不一样: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 重要紧急的任务要优先办,比如某个重要客户的来访接待,某个重要的会议。这类任务不应该太多,如果你发现自己的任务都是重要紧急的,那么已经说明你对自己的时间和目标管理是混乱而低效的。
  • 重要不紧急的任务,往往是最有价值的,你应该花费整块的时间来完成它们,比如一份计划书,一场团队培训等。它们需要花费最多的时间,而真正完成它们后,也能带来最大的价值。但如果你的所有时间已经被切成了碎片,你会发现你始终无法完成它们,因为它们”不够紧急“,所以它们会在每次安排计划的时候都被推迟。”要事第一“变成了”急事第一“,这是一个管理者最大的失误,也再一次说明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 紧急不重要的任务,比如某个不得不出席的应酬,上司临时安排的一些私人事务。这些事情往往有严格的时间要求,但对管理者却没有太大价值。最好的方法是安排相关人员代劳,给予充分指导,并要求及时反馈。
  • 对于不紧急又不重要的任务,这些事情的出现本身就是个错误,花费任何时间都是不值得的,想方设法推掉它,才是你应该做的。

对于一个管理者来说,优秀的时间管理,明确的目标,并且合理的划分优先级,可以让自己的工作更有条理,从而让自己有更多的可支配时间,也让自己的时间利用率更高。

但在时间管理的基础上,管理者还有另一项重要的职责,便是充分调动下属能力,即德鲁克所说的:管理便是让一群普通人,做出不普通的事。


4、扬长避短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很多管理者希望自己的下属在工作所需的任何方面,都能够尽善尽美。对于优点,认为是应该的,对于缺点,是不能容忍的。我认为,这是一个失败的管理者。人是没有完美存在的,所谓”复合型人才“本身就是个伪命题,因为人性决定,人只会把兴趣点放在有限的几个方面上,所以每个人身上有多少优点,就会有多少缺点,这是永远无法改变的事实。

所谓样样精通的人,实际上可能一无是处,最发达的部位就是他的嘴。而才干越高的人,其缺点往往也很多。有高峰必有深谷,谁也不可能十项全能,与人类现有博大的知识、经验、能力的汇集总和相比,任何伟大的天才都是不及格。世界上没有真正全能的人,最多只有在某些方面特别有能力的人。

人际关系专家有一句俗语:”你要雇佣一个人的手,就得雇佣他的整个人。”而组织却有一种特殊的手段,它既可以使人的长处得到发挥,又可以使人的短处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优秀的管理者,也不担心任用比自己更强的下属,甚至应该以此为荣。钢铁大王卡内基就在自己的墓志铭上写着:”这里躺着的人,知道选用比自己能力更强的人来为他工作。“

这便是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第四个要素:扬长避短。在我读到德鲁克这本著作前,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没想到与德鲁克大师的观点如此契合,心中窃喜,至少在某一方面,自己还算”卓有成效“。各位可以点击此处阅读这篇文章:《木桶原理是个伪命题》


5、合理决策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有效的时间管理,让管理者可以更高效。

明确的目标,让管理者可以设定合理的战略和路径。

要事第一,让管理者可以知道在达成目标的路径上,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

善于扬长避短,让管理者更合理的识人和用人。

而最终,管理者的”有效性“和”组织贡献“,是通过他的决策来做到的。这就是德鲁克”卓有成效“的第五个要素:合理决策

如果你发现,任何组织上的问题,都必须管理者事必躬亲。甚至很多重复性的问题,管理者也必须一次次的重复过问,那么这个组织的管理一定是低效的。

德鲁克说道:高效的工厂,表面看上去非常平淡,很少发生什么激动人心的事件。而一个每天都热火朝天的工厂,其内部往往隐藏着大量的问题。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其决策不是为了”救火“。而是为了建立可以”自运转“的体系而不懈努力。一套合理的管理体系,可以脱离管理者而自发运行,其内部包含了职责、制度、流程、考核、奖惩、激励。这些部分相互关联,形成一个完整的制衡与促进机制,让组织可以自发运转。

所谓公司”上了轨道“,所说的就是公司拥有了一套可以”自运转“的体系,并且已经在公司内磨合成熟。这时候,组织如同一个有机的生态,不再依赖输血和输氧,而是可以自主呼吸,自主新陈代谢。公司的管理者,便可以有更多的精力来作出更多创新,拓展更多领域。

怎样才能成为“卓有成效的管理者”?

以上便是我在阅读德鲁克这本经典著作后的一些发散性想法。”卓有成效“理解起来很简单,做起来却并不简单。但”卓有成效“的确是可以学会的,因为德鲁克说过,”管理是一门技术,而非艺术“。既然是技术,便可以用公式表达,便可以熟能生巧。

然而,管理者的见解,源自实践、学习、修炼。仅仅通过看书,是难以成为一个卓有成效的管理者的。不断地实践、反思、调整,才能不断提升自己的管理能力。

借用禅宗里的一句话:借来的火,点不亮自己的心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