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口罩现状

随着全球疫情越发严峻,抢夺医疗物资的乱像在国际之上频频发生,其中口罩是最为热门的稀缺物资。不少国家为了购买口罩可谓是奇招百出,甚至还出现了「截货」情况,这样的情况在欧美地区尤甚。

欧美地区的「口罩之乱」

在过去两个月里,有10个欧美国家参与了口罩物资的抢夺之战。例如法国从中国订购了大量口罩,却被美国人出高价直接截取;法国之后,德国也就被美国截掉了防疫医疗物资。德国柏林一名官员当地时间4月3日表示,美国在泰国曼谷机场将一批原本将运往德国的在中国制造的口罩截下并转运美国。

但德国并无资格抱怨,因为几周之前德国就分别截取了瑞士和意大利24万及83万的口罩。而法国则是截取了瑞典发往意大利和西班牙的口罩。此外,瑞典此前的部分医疗物资也遭到了德国的扣押;捷克也在3月21日截获了意大利向中国购买的口罩物资。

除了抢别人的物资,为了保住自己的口罩,不少国家也是费尽心思,有的使用了军用设备运送医疗物资。比如法国卫生部此前向中国订购总共10亿个口罩,为避免交付运送过程中「横生枝节」,法国政府特地选用军用战机「安-124运输机」将800万个口罩的运抵巴黎,甚至出动了警察、宪兵维安巡逻。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全球持续发酵,口罩成为各国疯抢的重要医疗物资之一。

还有的采用了「先发制人」的战术,以舆论压力阻止「截胡者」的行动。例如加拿大总理杜鲁多4月3日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公开表示,自己很担心美国抢走加拿大在中国订购的口罩,将美国立即推入了「抢夺者」的舆论风口之上,以此减少物资被截获的可能。不仅如此,加拿大政府还在中国直接租赁了一个仓库,以便于尽快收集各类物资,集中运送降低被他国截获的风险。

从上可知,欧美国家的各个政府和领导人们为了抢夺口罩可谓是各显神通、相互提防。就目前全球疫情形势来看,欧美的疫情还在持续发酵。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及美国的确诊个案已超越中国,据美国卫生和公共服务部(HHS)的最新数据,外界预计美国目前的口罩供应缺口已经上升至3.15亿个。这也意味着各国对口罩物资的抢夺之战还将会继续上演。

谁在主宰口罩制造业?

在各国争夺口罩的形势之下,全球口罩制造业成为了舆论关注的热门焦点,谁是制造和出口口罩的主要国家,平息这场「乱局」的关键又是什么?

从产能数据上看,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口罩生产和出口国。据该国工信部最新发布的信息显示,中国国内约有2.1万家企业涉及口罩生产经营。在2019年时,中国对口罩的生产量就达到了50亿个(每天产约为2,000多万个,包括劳动防护和医用防护),约占全球口罩产量的50%,其中医用口罩的总产值约为54.91亿元。中国每年出口数量稳定在生产规模的70%以上,不少国家和地区的口罩也严重依赖中国进口,譬如美国市场有90%的口罩就依赖中国供应。

中国之外,日本也是另一个口罩大国。根据公开数据显示,日本每年的口罩产量和进口量也大约40多亿个,仅次于中国。由于疫情影响,日本目前也正在扩大口罩产能,预计3月的口罩月产量将超过6亿个。

越南、新加坡、韩国、中国台湾等皆是生产口罩的重要角色。就韩国而言,目前其口罩日产量达到了1,100万个,中国台湾日产量达到1,500万个,仅次于中国大陆。


全球口罩现状

另一边,欧洲口罩企业不少。意大利每年的口罩市场需求为1,500万至2,000万个。而德国口罩企业目前主要生产中高端产品,客户主要是专业客户,比如医院、技术人员、军队等。这些企业与中国组成一条供应链:欧洲公司设计出产品,中国生产原材料并制作口罩半成品,然后再于欧洲加工、销售。

通过以上数据分析,东亚和东南亚地区似乎才是口罩产能的重要聚集地,虽然欧洲有着不少口罩公司,但基本也依赖于亚洲地区的原料和加工,产能与东亚国家比还是较小。而在东亚国家中,中国和日本是口罩大国,两国口罩数量似乎不相上下。

不过即便是在东亚,每年40多亿的「日本口罩」,亦有70%是在中国生产的,仅有20%是在日本生产,剩下10%来自泰国、缅甸等国。

但由于疫情的爆发,「口罩制造业龙头」中国也受到了较大的冲击。此前为了防控疫情,中国政府以挥刀断臂的方式对湖北省武汉市进行封城,并向全国发布了停工、停学的措施——湖北省不仅是中国最重要的制造业基地之一,更是中国生产口罩所需原料「无纺布」的主要产区。

湖北省仙桃市下辖的彭场镇号称「无纺布之都」,无纺布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60%,占据全球市场份额的四分之一。强硬的防疫模式,让湖北处于停工状态,对于无纺布产品和口罩的供应也造成了较大压力,这也是造成欧盟「口罩之乱」局面的一大因素。

想要平息欧美地区的口罩之乱,最直接的方式便是向该地区「补足货源」。各地为了缓和口罩供需矛盾都已开始加大产量,譬如韩国,虽然仅靠韩国还是难以改变欧美口罩紧缺的疫情困境,但两地的增产对疫情皆有积极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