筆墨傳情——王彥發水墨人物畫賞析

水墨人物畫是一個具有悠久人文傳統的畫種,這個畫種經過幾代人的學理探索和創作積累,已經形成了一種當代水墨人物畫的新傳統。梳理、擴充、研究和理論的詮釋是一個有著重要現實意義和歷史意義的新課題。近日,看到王彥發教授的一組水墨人物畫作品,筆墨生動,氣息淳樸。作品的表現力、思想性,風格鮮明,凝聚著畫家對精神超越的理解和反思,飽含著中國傳統文人畫的內涵。

筆墨傳情——王彥發水墨人物畫賞析

王彥發,1977年畢業於河南大學美術系。曾任河南大學美術系主任、河南大學藝術學院常務副院長,河南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教育部高等學校美術教育指導委員會委員。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河南省美術家協會顧問,鄭州輕工業學院易斯頓美術學院常務副院長。他從事美術教育教學工作數十年,以油畫水彩聞名,兼作人物、花鳥。書畫作品多次參加全國展、專業展、學術展,創作的油畫、中國畫、書法作品被多家專業機構和書畫愛好者收藏。

筆墨傳情——王彥發水墨人物畫賞析

在當今水墨人物畫創作領域,王彥發教授在進行著穩健而富有實力的的積極探索。他關注社會底層人物,推崇人性中的真善美,對中國人物畫的創作有一種本能的熱愛。

筆墨傳情——王彥發水墨人物畫賞析

對於繪畫作品而言,“形”是外在基礎,是對物象的準確把控,水墨人物畫貴在造型。東晉畫家顧愷之在《論畫》一文中開篇即言:“凡畫,人最難,次山水,次狗馬。”他以繪畫技巧本身為人物、山水、狗馬等可傳遞神韻的題材確立難易程度,將人物畫置於首位。在水墨人物畫創作中,如何對人物進行傳神的塑造呢?王彥發教授用筆沉穩有力,墨色厚重凝練,用靈動的線條勾勒了生動的畫面,給予筆下的人物生活的深度、感人的力量及豐富的藝術內涵。王教授長期從事美術教學工作,尤為擅長素描、西畫,更重視對人物造型的錘鍊,因而在畫面的處理上,他在堅持中華優秀文化藝術本體的同時,不為傳統的筆墨程式所囿,參以西畫,把水墨語言的魅力與油畫的造型語言相互借鑑,從而創作出的人物形象更加個性鮮明,具有濃郁的中國文人畫風和現代繪畫意識。

筆墨傳情——王彥發水墨人物畫賞析

長期以來,“形神兼備”一直是中國傳統繪畫審美的理想追求,也是中華民族傳統國畫藝術的基本造型法則。“形”象則畫“好”,但是如果要達到精妙則必使之具有內部的張力,即“傳神”。“不獨貴其形似,而貴神采”。也就是說,繪畫作品除了展現作者嫻熟的技法之外,更重要的是要表現其精神世界。王教授熱愛生活,崇尚本真,從生活中找尋題材,從平凡中挖掘詩意。觀其畫作,深入而細膩的刻畫,透視著人物的內心世界,表達著人物的現實命運,蘊含著生命的原生態,為觀者帶來理性的思考和正氣的力量。陶淵明有詩曰:“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或許,這正是王彥發教授對於中國畫意境的理解和追求吧!

筆墨傳情——王彥發水墨人物畫賞析

筆墨當隨時代,藝術承載著藝術家對社會的思考,藝術家要走進生活、深入群眾。王教授雖已年近古稀,仍以飽滿的熱情投身於大自然,不斷地挖掘生活的美、自然的美、人生的美,用深情的筆墨謳歌道德新風,反映時代進步,傳達精神追求,抒寫新時代發展的新篇章!

筆墨傳情——王彥發水墨人物畫賞析

王彥發教授暢遊於當代生活和傳統水墨形式之間,努力延伸著水墨的文化內涵及藝術表現。期待著他的更多精品力作......(作者系名人名家雜誌執行總編丁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