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農曆三月初三,俗稱上巳。古時有臨水修禊的習俗。

穆帝永和九年(353),五十一歲的王羲之時任會稽內史(相當於郡太守)。三月三日,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他邀集友人謝安、孫綽等四十餘人聚於風光秀麗的蘭亭,作曲水流觴之飲。當時要求與會者每人作四言、五言詩各一首。之後,王羲之將諸人詩作一一記錄,並作序一篇,記述其事並抒寫內心感觸。此序即《〈蘭亭集〉序》。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王羲之


《蘭亭序》一出,古今獨步。被歷代書家奉為圭臬,有人臨其筆意,有人摹其字形,自此之後,中國書壇無不在“書聖”的影響之下。

正如現代書法名家潘伯鷹所言:“自從王羲之精於隸法獨成新派之後,中國書法的傳統已與他分不開了。唐太宗時最大的書家虞歐褚薛無不從王氏得法。自顏柳以至宋四家,也全是以王氏為指歸。自趙孟頫以至董其昌更是明白地有志承繼王氏。即使清朝以來,書法衰歇,但凡是學書者也無不拱王氏為北辰。

辭書君今天為您奉上歐陽詢、虞世南、褚遂良、馮承素、趙孟頫、文徵明和董其昌等歷代書法大家臨摹的《蘭亭序》。


1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王羲之蘭亭序三種


唐太宗李世民得到《蘭亭序》真跡,愛不釋手,命歐陽詢、褚遂良、馮承素等人臨摹《蘭亭序》,賞賜給親貴近臣。其中歐陽詢臨寫的《蘭亭序》上石,被後人稱為“定武本蘭亭序”。此刻渾樸敦厚,為諸多“蘭亭序”刻本之冠。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定武蘭亭序”(柯九思藏本)


此外,藏於故宮博物院的神龍本“蘭亭序”和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的一件名為黃絹本褚遂良臨“蘭亭序”,亦為眾多讀者所喜愛。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馮承素臨“蘭亭序”(神龍本)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褚遂良臨“蘭亭序”(黃絹本)


2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唐人臨蘭亭序

在故宮博物院,除藏有唐代馮承素摹“蘭亭序”外,還藏有唐虞世南臨“蘭亭序”、褚遂良臨“蘭亭序”等珍跡。虞世南臨“蘭亭序”,紙本,縱二十四點八釐米,橫七十五點五釐米。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虞世南臨“蘭亭序”


褚遂良臨“蘭亭序”,紙本,縱二十四釐米,橫八十八點五釐米。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褚遂良臨“蘭亭序”


除虞、褚臨“蘭亭序”珍跡外,在湖南省博物館也藏有一件署名褚遂良臨“蘭亭序”的唐人摹本珍跡,此件絹地,縱二十四點四釐米,橫六十五點七釐米,此作曾經清代名人梁章鉅收藏。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唐人摹本珍跡


3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趙孟頫書蘭亭序


蘇州博物館珍藏一件趙孟頫臨定武《蘭亭序》真跡,此作頗受眾多學書者喜愛。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4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文徵明書蘭亭序


明嘉靖三十七年,八十九歲的文徵明臨寫“蘭亭序”一文。此卷縱二十九點二釐米,橫一百二十點五釐米,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5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董其昌臨蘭亭序•自敘帖


董其昌多次臨寫《蘭亭序》。其六十四歲時臨《褚遂良本蘭亭序》一件。此作冊頁,縱二十五釐米,橫二十七釐米,現藏臺北故宮博物院。有方家評說,書家臨寫此作,自求右軍閒曠自在之意和褚遂良靈秀遒媚之趣。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6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柳公權書蘭亭詩


在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卷唐人書寫的王羲之、謝安等人當年所賦詩篇及詩序。這卷珍跡傳為柳公權書,絹本,縱二十六點五釐米,橫三百六十五點三釐米。宋代《宣和書譜》中著錄,明代曾刻入《戲鴻堂法帖》,後入清內府。有專家認為,這件墨寶筆力遒逸,鬱勃頓挫,結字意態爛漫,每於險中生態。不僅有其書法價值,且有重要的文獻價值。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7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趙孟頫蘭亭十三跋


元朝至大三年(1310)九月,應召赴京的趙孟頫乘舟北上。在南潯,得獨孤長老贈送一件定武蘭亭。這件定武蘭亭,非常珍貴,後有南宋書家吳說、南宋名家朱敦儒、元代名畫家錢選、書家鮮于樞四人題跋。吳說在題跋中認定,此定武舊刻為長安薛紹彭所藏。鮮于樞在題跋中評說:“蘭亭墨本最多,惟定武刻獨全右軍筆意。此薛紹彭家所拓者,不待聚訟,知為正本也。”趙孟頫此次北行,時年五十有七,歷時三十餘日。在舟中,他時時展讀這件定武舊刻,並寫下十三段題跋。誠如安岐《墨緣匯觀》所言:“諦觀文敏諸跋並序,實趙書中奇品,假如文敏再為之,亦是右軍書禊序,不復如是也。”元代,這件定武舊刻及趙書蘭亭十三跋,曾經曹世長收藏。清代乾隆年間,此件由譚祖綬收藏。後來遭遇火災,由英和將燒剩殘卷重新裝裱,又經翁方綱考證題跋。嘉慶年間,又有成親王永瑆等人題跋。近代,此件曾由藏書家蔣祖詒收藏,後流失到日本。慶幸的是,此件在遇火前,由清人馮銓將趙書蘭亭十三跋刻入《快雪堂帖》,此書才得以完整地留存下來。


三月三,欣賞天下第一行書——《蘭亭序》


蘭亭十三跋不僅是趙書中之奇品,而且在書法理論上,也有其真知灼見,值得習書者精心研讀。為見其全貌,編者嘗試將《快雪堂帖》中十三跋翻成陽文,與火燒殘本十三跋拼成完璧,放大印出,供讀者觀臨。


供圖:柴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