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0亿斤!够吃,别囤了!

1300亿斤!够吃,别囤了!

河南商报首席记者 张恒

今天(4月8日)下午,在河南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专题第48场新闻发布会上,河南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副局长刘云,针对大家关切的问题作出回应。

河南商报记者从省政府新闻办组织的此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目前我省粮食库存处于历史最高点,其中口粮占9成以上,粮食库存/消费比,不仅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同时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刘云说,河南省2019年产能1339.08亿斤,保障本省1亿人的粮食消费没有问题,没有必要囤积粮食。

据介绍,首先,从粮食生产能力看,我省粮食产量大于消费量。2004年以来,我省粮食产量一直保持稳定增产的势头,2019年达到1339.08亿斤的历史最高水平,这是连续第14年保持在1000亿斤以上,连续第3年保持在1300亿斤以上。按全省常住人口计,人均占有粮食695公斤,高于全国470公斤的平均水平,显然也高于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标准线。

其次,从对外部市场的依存度看,我省粮食是“出超”。近些年随着粮食需求结构升级,我省粮食进口从无到有,省外购进也有所增加,但是二者占我省粮食消费的比例处于较低水平,进口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且主要用于口粮品种调剂和饲料用粮,我省粮食消费对外依存度很低。而反观粮食调出,作为全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我省是全国主要粮食调出大省,准确说是第一小麦调出大省。调出/调入相抵,调出远大于调入,是个不折不扣的净调出省。也就是说,我省生产的粮食,不仅能保障本省的消费,还能为国家粮食安全作贡献。

第三,粮食库存处于历史高位。由于我省粮食长期保持产大于消、供大于需状态,在粮食供需平衡表上就表现为年末粮食库存不断增加。目前我省粮食库存处于历史最高点,其中口粮占9成以上,粮食库存/消费比,不仅远远高于国际公认的17-18%的粮食安全线,同时也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关于河南省库存粮食的数量和质量安全问题,刘云介绍,河南省去年按照国家统一部署,对包括政府储备在内的政策性粮食库存进行了一次全国性的大清查,共查了2149家企业、1.7万个货位,检验了2万多份样品。从检查结果来看,我省的粮食库存符合“数量真实、质量良好、储存安全”的要求,大家可以放心,库存粮食是真实有效的,关键时刻是可以调得出、用得上的。

第四,紧急情况下的粮食供应也是有保障的。粮食直接关乎人的生命和健康,一天也不能少。为了有效控制各类突发公共事件引起的粮食市场异常波动,确保非常态下的粮食供应,省政府在2016年就颁布了《河南省粮食应急预案》,就粮食市场监测预警、应急响应和粮食应急保障系统,包括粮食应急加工、应急配送和应急运输等进行了系统安排。

这次新冠疫情对我省粮食应急体系建设是一次大考,全省粮食部门按照国家和省里的统一部署,端口前移,超前行动,一方面加强市场信息监测,一方面引导应急加工企业复工复产、加强粮源调度,及时增加成品粮油和主食供给,到目前为止可以说我们的应急供应网络经受住了这一考验,疫情高发时段成品粮油和馒头挂面等主食产品没有出现大面积的断供脱销,没有明显涨价。

刘云说,综上可以看出,在粮食问题上,河南省的家底是比较厚实的——粮食的产量大于消费量,调出量大于调入量,库存/消费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完全能够满足全省城乡居民日常消费需求,能够有效应对重大突发事件的考验。

“但是这绝不是说粮食问题从此就一劳永逸、高枕无忧。”刘云说,从长期看,河南基本省情粮情是人多、地少、水缺,资源环境压力很大。人口峰值还没有到来,粮食消费还会增加,农民种粮比较收益还很低,粮食产业链还不够结实、强劲,我们还要多方努力,补短板、强弱项。

刘云说,目前国际粮食市场的异动不是粮食短缺引起的,而是疫情引发的恐慌心理导致的,而且有多重风险叠加的特征,我们要密切关注全球粮食市场走势,防范风险向内传导,及时采取应对措施,切实保障我国、我省粮食供给,扛稳国家粮食安全重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