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都是閒的,不喜歡請轉身,謝謝!

四大名著中《西遊戲》是我看過次數最多的,覺得故事新穎,法術神奇。那個時候的我喜歡六小齡童的孫悟空,覺得他好厲害,無所不能。

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後來有了很多奇奇怪怪的孫悟空比如周星馳 張衛健……,但一直不喜歡那個樣子的悟空。

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那個時候在《西遊記》裡領悟到的大概就是成功從來不是容易的,要經過磨難,經過誘惑,堅定本心才能取得真經!

追過一段時間的《西行紀》,更新慢的讓人無語。而且剛開始還有些看不習慣,唐僧居然是個大法師,而且很厲害。孫悟空居然掛了,八戒和沙僧都離開了。其實《西行紀》裡很多東西我都不喜歡或者不習慣 。

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大概是因為關於取得真經後的那一段,讓我覺得殘酷,冷血,無力。顛覆了我對《西遊記》原本的認知,本來我應該轉開視線,不再看下去。但意外的動搖了。想看下去,這本是個虛構的故事,但卻有些赤裸裸的現實。

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西行紀》這位作者最深刻的一段話:“你對善良嚴厲,對邪惡包容,只要能站在道德的制高點自我感覺良好,就可以無視他人的痛苦”。

毫無疑問,《西遊記》是一部非常經典,非常有新穎的書。但有些疑問一直都在,取完真經後的孫悟空到底是個什麼結局。成佛,佛?

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這個孫悟空像不像我們,出生,對外界的新奇,努力的學習,習得本領,才剛開始浪,就被N多原因壓在了五指山下,然後隨著時間被迫成熟成長。然後離開家鄉,打拼事業。經歷親人分離,被身邊人誤會,被不公平對待,被差點取代,漸漸看清並接受現實,有了不知道結局的成功!

很多人曾試圖解析作者吳承恩在書中想表達的真正意願。就像隨著時間的推移,我也開始質疑起自己曾經信奉的東西。

以前看了一本小說《老衲要還俗》,最近在聽故事沒什麼很特別的。嗯…主角是個和尚,陽光帥氣的純情男孩。被強制性安上了佛祖系統,只能做好事,修身養性,成佛才能還俗!

聶遠的形象蠻方正滿搭的,有代入感!

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很喜歡主角方正的一些觀點,每個心裡都有一尊佛,修佛,有的人修的是別人的佛,而他修的是自己的佛!他的理解就是提高自己的修養,改善自己的缺點,發揚自己的優點,尊崇本心!這是修己佛。修別人的佛,不說大概你們也懂了吧!

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但誰又能說他原本的樣子不好呢?他原本的生活就不好嗎?為何要修佛……???

無論是《西遊記》《西行紀》還是小說《老衲要還俗》,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有人在制定規矩,有人在被迫長成別人希望的樣子,無論你願不願意,都只能接受!

《西遊記後傳》有多少人看過,蠻喜歡後傳的,起碼我看到他們都有了不錯的結局。對大boss無天對佛的觀念也挺認同的:“食人間煙火卻高高在上,不為世事,不明情理,盡都是一些無能之輩!”

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以前看到的都是正能量,什麼有付出就有回報。“九九八十一難”後取得真經,眾人成佛,皆大歡喜。現在看到的卻是……作者應該是被現實壓迫過的吧!

西天就像一個殘酷的煉獄場,升級版的人間,它給人們畫好它給安排好的人生軌跡,完美模樣。不聽它的,下場你懂的……

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佛祖就是高高在上的權勢或是禁錮內心的思想,眾多神仙有的是壓力,有的是責任,或者是異樣的眼光……驅趕著人們走向他們認為的完美

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勞其筋骨,餓其體膚,空乏其身,行拂亂其所為,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西遊記》將這段話體現的是淋漓盡致啊!

一晃多年說《西遊記》!少年不識愁滋味……而今識盡愁滋味

所以這些年我一直對後續念念不忘,為何不是輕鬆的活,而是被壓著往前走!修佛到最後,還記不記得自己最初的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