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2003年深受SARS病毒之害的广东就立法“禁食野味”举行听证会,竟遭多人反对,不得不将“不吃”改为“不滥吃”;将“切断由动物引起病媒传播疾病的途径”改为“预防动物传播疾病”。那么为什么中国人这么喜欢吃野味呢?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宋以前的国人吃野味属无奈之举

《周礼.天工.庖人》:庖人掌共六畜、六兽、六禽,辩其名物。

庖人,周朝官名,掌供王室所需牲畜禽鱼。所谓六畜,指的是马、牛、羊、猪、狗、鸡,六兽:麋、鹿、熊、麕、野豕、兔等六种兽类,六禽:雁﹑鹑﹑鷃﹑雉﹑鸠﹑鸽等六种供膳的禽类。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孟子·告子上》: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圣人孟子喜欢吃鱼和熊掌,对熊掌的喜爱更甚。若在这两种食物中选择其一,孟子只能舍弃鱼而选择熊掌。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汉代刘歆著《西京杂记》:……徒卒赠高祖酒二壶,鹿肚、牛肝各一……后即帝位,朝晡尚食,尝具此二炙,并酒二壶。

两千多年前的汉高祖刘邦对鹿这一野味情有独钟,常以鹿肚、牛肝作为下酒菜。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只知杜甫名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殊不知还有前段:劝客驼蹄羹,霜橙压香橘。

驼蹄羹,唐玄宗和杨贵妃喜爱吃的一道菜,制作这道菜的主要原料就是骆驼之蹄足。安禄山一胡人,为什么受到唐玄宗的重用,掌控着唐朝平卢、范阳、河东三大藩镇?只因安禄山知道唐玄宗、杨贵妃的嗜好,时常进献鹿尾这种只有边疆地区才有的野味给唐玄宗。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三字经》有“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之说,最早的医学典籍《黄帝内经》更是以中医食养的原则,对五畜(牛、羊、鸡、犬、豕)等肉食动物为人体提供必需的蛋白质和脂肪,是人体所需热能的重要来源创造了理论基础。我们现在所说的“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中的六畜在原始社会就已驯化成功并已开始养殖;但宋朝以前,中国人对六畜的食用量并不高: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一、在古中国,六畜中的马是重要的战略物资、牛是重要的生产工具,宰杀马牛一直都是被杜绝的、是违法的;雄鸡可打鸣、狗是狩猎的助手,长期作为肉食的也就猪、羊而已。古中国,养殖水平低下、生产效率一直不高,鸡狗猪羊等家畜、家禽的养殖量远远满足不了“肉食者”(《左转》“肉食者谋之”之“肉食者”,指王侯、贵族)的需求,更不说寻常老百姓家了。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二、宋朝以前,中国是一个“尚武”的国家,在正常生产养殖的家畜、家禽无法给予自己对蛋白质、脂肪的进食需求的时候,才选择狩猎寻找野味此无奈之举。然“溥天之下,莫非王土”,寻常老百姓自然是“有心无胆”,唯有贵族、王侯才可以随意狩猎来满足自己的口腹之欲。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宋朝繁荣的饮食文化冷淡了野味

宋朝自立国起“重文轻武”,导致只能偏居一隅,没有了北方广阔的狩猎之地。但成熟的烹调技术、烹调工艺创造了高度繁荣的餐饮文化,人们开始从唐以前单一的崇尚“肉食”转而对“荤素搭配”的多样化饮食需求。畜牧养殖行业在当时得到了长足发展,对蔬菜的重视,水产、海货等食材的加入,人们逐渐丧失了对野味的兴趣。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清朝的统治扩大了对野味的需求

清朝的统治者在入关之前本为东北游猎的女真族,喜食野味那是最为正常不过的了;自宋朝起成熟起来的烹调技术、烹调工艺,在清朝入关后更是发挥得淋漓尽致,许多乡食野味终于成了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乾隆时期发展起来的满汉全席囊括了驼峰、 熊掌 、猴脑、猩唇、象拔、豹胎、犀尾、鹿筋、红燕、飞龙、鹌鹑、天鹅、鹧鸪、彩雀、斑鸠、红头鹰等珍奇名贵食材,简直就是一珍稀动物器官大聚会,其品类之盛、逼格之高,无与伦比。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所谓上行下效,《红楼梦》第五十三回一庄头进献给贾府的年货清单:有獐子、狍子、暹猪、汤猪、龙猪、野猪、野羊、青羊、鲟鳇鱼、野鸡、熊掌、鹿筋、鹿舌、蛏干……,又一珍稀动物世界,贾府奢侈之度岂是寻常人家可比?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现代的中国人为什么还喜欢野味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经济的提升,人们的过度开发及环境的改变已让某些珍稀动物减少甚至灭绝。发达的种植业及畜牧养殖业提供了多样化的食材,餐桌上的美味佳肴应该足以让中国人忘记了那些珍稀动物;而且大多数野味多皮厚、骨多、肉少、土腥味重,需加以更多香料、调料予以掩盖;但,为什么国人还趋之若鹜呢?

一、清代文人金圣叹曾感叹“圣叹清贫娱箨龙,自无熊掌及驼峰”。野味数量的减少越发显得其珍贵,新富起来的中国人为了彰显自己的身份,选择野味招待客人成了新贵们的装逼首选,毕竟穷人只能吃得起猪肉。

二、自清朝起,官宦人家多吃野味。如今政府已加大了对稀有动物的保护力度,吃得起野味、可以吃野味成了权力、身份的象征,吃得上野味才可以彰显自己的特殊地位。为了自己的利益,选择野味来送礼或接待某些地位特殊的人就成了不二之选。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三、以动物入药是中医的特点,《神农本草经》记载的动物药材就有67种,而且都是一些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譬如:穿山甲可消肿溃痈、通经下乳,蛇胆可清火等。中医提倡“药食同源”,民间流传的“吃啥补啥”就是受其的影响。譬如:吃核桃补脑,吃鹿鞭可壮阳等。在此种思维的影响下,某些野味被堂而皇之的摆上了餐桌。

有SARS病毒的前车之签,中国人为什么还是这么喜欢吃野味?

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呼吁,取消穿山甲鳞片入药,穿山甲或将从中国药典删除。我们已经遭到动物两次疯狂报复了,真的不要再碰野生动物了,从2020年开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