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航母在海戰中被擊沉了,已經起飛的艦載機將會面臨什麼結果

航母是以艦載機為主要作戰手段,航母也是艦載機起飛、降落以及維護保養、補給彈藥燃料的平臺,如果在海戰中,航母被擊沉或者飛行甲板遭到破損,無法接受艦載機降落,那麼已經起飛的艦載機怎麼辦?

若航母在海戰中被擊沉了,已經起飛的艦載機將會面臨什麼結果

歷史上這種情況還真不少,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太平洋戰場上,美日之間曾經有過五次航母之間的大決戰,都有航母被擊沉或者飛行甲板被擊中而造成損壞,無法接受艦載機降落的情況出現。到了這個時候,在航母被擊沉擊傷前已經起飛,對於此時還在空中的艦載機來說,那真的就是極為悲催的事情了。

不過,這還不是完全沒有生路,不幸之中萬幸的就是,一起參戰的艦隊中不是隻有一艘航母,還有別的航母完好無損,可以接受這些失去了母艦的艦載機降落。那麼就可以在別的航母上降落,這也是最好的情況了。

例如,1942年5月珊瑚海海戰,日軍“翔鶴”號航母遭到重創,但“瑞鶴”號航母安然無恙,那麼“翔鶴”號的艦載機就可以到“瑞鶴”號上降落。再比如,1942年6月的中途島海戰,第一階段航母對戰時,日軍“赤城”號、“加賀”號和“蒼龍”號三艘航母被擊沉,“飛龍”號僥倖沒有遭到攻擊,那麼“赤城”號等三艘航母的艦載機就可以到“飛龍”號降落。

若航母在海戰中被擊沉了,已經起飛的艦載機將會面臨什麼結果

當然,航母的空間有限,存放不了太多的艦載機,如果實在容納不下,就只好將一些受傷的艦載機拆解,留下有用的零件用來進行維修替換,其他的部件就只能扔到海里了。只要最關鍵的飛行員保留下來,以及還有完備的艦載機可以使用,那就是上上大吉了。

如果,艦隊編成裡只有一艘航母,或者其他航母也都被擊沉擊傷了,那麼,可就真的悲劇了。

不過,也別急,同樣不是完全沒有生路。

首先,如果距離岸上機場不遠,燃料又足夠,就可以飛往岸上機場。1944年10月萊特灣海戰中,美軍多艘護航航母被擊沉擊傷,加上日軍艦隊正在猛烈攻擊美軍航母艦隊,艦載機無法返回航母降落,於是就近飛往萊特島,在美軍剛剛建成的岸上機場緊急降落。幸運的是,美軍在岸上機場剛剛儲備了航空汽油和飛機所使用的機槍子彈、炸彈,艦載機立即進行了燃料和彈藥補給,隨後再從岸上機場起飛,繼續作戰。

如果,距離岸上機場太遠,超過了飛機航程,那就只好飛回艦隊上空,在驅逐艦或巡洋艦附近進行海上迫降,或者乾脆棄機跳傘——在這個時候,飛機肯定是保不住了,那就只能退而求其次,保住飛行員了。相比飛機,本來飛行員的價值就更高,緊急情況下,肯定是棄機保人。

若航母在海戰中被擊沉了,已經起飛的艦載機將會面臨什麼結果

由於在艦隊附近迫降,飛行員落海後,驅逐艦、巡洋艦會立即派出小艇,或者是艦載水上飛機進行救助,在第一時間將飛行員救上來。對於海軍的航空力量來說,只要飛行員隊伍基本完整,那麼飛機很快就能補充,就是新建一艘航母,在戰爭期間也是很快的。美國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大批量建造的標準排水量3萬噸,滿載排水量4.5萬噸的埃塞克斯級大型航母,從開工到建成服役,最快的只化了一年,慢的也就一年半。而飛行員的培養,沒有三五年根本不可能,所以從某種意義上說,飛行員比飛機比航母都要寶貴。

如果艦載機在空中迷失了方向,找不到艦隊所在位置,或者由於種植情況,艦隊已經駛出了艦載機的航程範圍,那才是真的悲劇了,只能儘量往大陸或者附近島嶼方向飛,一直飛到燃料完全耗盡,然後在海上迫降或者跳傘,在救生筏裡隨波逐流聽天由命,看各人的運氣了。運氣好,被己方的救援飛機或者軍艦、潛艇救起來,差一點的能夠到達大陸或者就近的島嶼,最後再設法回到自己部隊,這已經是最好的結局。

第二種結局,就是落入敵方手裡,成為戰俘。

第三種結局當然是最差的,就是葬身魚腹,死在茫茫大海上。

若航母在海戰中被擊沉了,已經起飛的艦載機將會面臨什麼結果

由此可見,在戰爭中,航母被擊沉或者飛行甲板受損,無法接受艦載機降落,已經起飛的艦載機可能遇到多種情況,飛行員的結局也各不相同,具體要看當時的實際情況來說。

實際上航母在海戰中,還是很脆弱的,就算沒有被擊沉,但飛行甲板受損也會導致無法接受艦載機降落,這等於是喪失了戰鬥力。所以,艦載機的飛行員,要面對的風險是非常非常非常高,遠遠高於普通的岸基航空兵飛行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