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1982年5月2日當地時間下午,英國皇家海軍攻擊型核動力潛艇“征服者”號正在合恩角以東大約230英里的南大西洋海域潛航。這艘全長86.9米的核潛艇水下排水量為4900噸,水下最大航速超過28節,裝有六具533毫米魚雷發射管,可發射魚雷和“捕鯨叉”反艦導彈,備彈26枚。

該艇的設計初衷是用來對抗蘇聯海軍的水下戰艦,而此時它的目標,卻是一艘已經有了44年艦齡、經歷過珍珠港事變的美製老式戰艦——阿根廷海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輕巡洋艦。這艘萬噸級戰艦上的阿軍官兵這時都還沒有意識到,他們的軍艦離生命的終點,已是近在咫尺了。

序幕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輕巡洋艦

所有的一切是從一個月之前開始的。1982年4月2日,阿根廷出動近1000人的部隊,以突襲行動,在距離本土大約300英里的馬爾維納斯群島登陸。該島被英國稱為福克蘭群島,有大約100名皇家海軍陸戰隊員、皇家海軍水兵和當地輔助人員駐守。寡不敵眾的英國人很快就被優勢敵軍壓倒,不得不放下了武器。就在同一天,英國內閣聞訊後當即下令組建一支海軍特混艦隊,奪回馬島。

阿根廷方面沒有就此罷手。4月3日,阿根廷海軍陸戰隊在馬島東南約800英里的南喬治亞島登陸,經過短暫交火後擊敗了駐守此地的英國海軍陸戰隊的一個排,佔領全島。當天,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正式向外界宣佈,向馬島海域派遣特混艦隊。4月7日,英國政府對外宣告,將以馬島為中心、半徑200海里內的海域劃為海上禁區,並於4月12日起生效。生效後任何進入禁區的阿根廷船隻都將受到不加警告的攻擊。

調兵遣將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阿根廷海軍“五月二十五日”號航空母艦

還在阿軍奪取馬島的前一天,即4月1日,英國海軍已派遣兩艘“快速”級攻擊型核潛艇“斯巴達”號和“輝煌”號前往南大西洋。三天後,“丘吉爾”級(該級原為‘勇士’級艇的第二批次,但在1979年8月被官方正式確認為獨立的一級)攻擊型核潛艇“征服者”號也奉命從蘇格蘭的法斯萊恩基地起航,奔赴馬島海域。4月10日,三艘核潛艇都接到了命令,進入馬島周邊海域巡邏,切實控制海上禁區。

至四月底,英阿雙方都在忙著調動部署本國的軍事力量。4月17日,阿根廷海軍的主力水面戰鬥艦艇——英制“五月二十五日”號輕型航空母艦和美製“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輕巡洋艦及其護航艦艇奉命出動,開赴馬島海域。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阿根廷海軍“塞吉”號驅逐艦

4月25日,雙方爆發了第一次海上戰鬥。英國海軍直升機在南喬治亞島附近重創了阿根廷潛艇“聖塔菲”號。阿方艇長指揮潛艇擱淺後下令棄艇。隨後他們就和南喬治亞島上的阿海軍陸戰隊員一起向登陸的英軍投降了。

4月28日,英國政府宣佈,將在兩天之後,升級海上禁區的禁航措施,任何進入禁區的飛機和艦船,不論國籍,都將受到不加警告的攻擊。4月30日,以“競技神”號和“無敵”號兩艘航空母艦為核心的英國海軍特混艦隊(代號TG317.8)在馬島以東30至50海里水域部署完畢。兩艘航母上共搭載有20架“海鷂”戰鬥機和30架“海王”直升機。護航艦艇包括“郡”級驅逐艦“格拉摩根”號,42型驅逐艦“謝菲爾德”號、“考文垂”號、“格拉斯哥”號,21型護衛艦“箭”號、“敏捷”號、“羚羊”號,22型護衛艦“大刀”號,12型護衛艦“雅茅斯”號。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阿根廷海軍“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巡洋艦

當天,“斯巴達”號和“輝煌”號核潛艇位於馬島以北水域,而“征服者”號則處於馬島南面。此時“征服者”號已經發現了阿根廷海軍輕巡洋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及其護航艦艇的行蹤,並一直保持著跟蹤和監視。按照英國海軍制定的計劃,奪回馬島的作戰將分為四個階段。其中第一階段是強化對馬島的封鎖。這一任務主要由核潛艇來執行,必要時也會動用部分航空兵力以及水面艦艇。

也就在4月30日這天,阿根廷海軍完成了自己的戰鬥部署。參與保衛馬島作戰的海軍艦隻統一編入TG79特混艦隊。特混艦隊下轄三個戰鬥群:TG79. 1戰鬥群部署在馬島西北、海上禁區以外大約90海里的水域,核心是搭載有8架A-4P“天鷹”攻擊機、6架S-2E“追蹤者”反潛偵察機和5架直升機的旗艦“五月二十五日”號航空母艦。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阿根廷海軍“格朗維爾”號護衛艦,注意其舷號已改變

為其護航的為4艘驅逐艦,包括“派准將”號(舷號D27)、“塞吉”號(舷號D25)、“大力神”號(舷號D1)、“聖三一”號(舷號D2)。這四艘驅逐艦中,前兩艘是1972-73年間從美國獲得的舊艦,前身分別為“基林”級“帕金斯”號(DD-877)和“艾倫.薩姆納”級“漢克”號(DD-702)。前者在六十年代初期接受過美海軍“艦隊復原和現代化”(FRAM)項目的升級改造,後者則沒有。

兩艦在1977-78年間都加裝了四座單裝法制MM38“飛魚”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大力神”號和“聖三一”號都是從英國購買的42型驅逐艦,其中“聖三一”號服役時間尚不足一年,是阿海軍中最現代化的新銳戰艦。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42型驅逐艦

TG79.4戰鬥群部署在TG79.1以西大約50海里處,兵力為3艘法國產A69型輕型護衛艦,分別為“德拉蒙德”號(P1)、“格里科”號(P2)和“格朗維爾”號(P3),都是服役不到4年的新艦。該型艦滿載排水量1170噸,裝備有一門100毫米主炮,四座單裝MM38“飛魚”反艦導彈發射裝置和兩座三聯裝324毫米反潛魚雷發射管。

TG79.3戰鬥群則位於馬島西南海上禁區之外的水域,兵力包括“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輕巡洋艦、“布沙爾”號(D26)和“皮耶德拉.布埃納”號(D29)驅逐艦,均為美製舊艦。“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前身為“布魯克林”級“鳳凰城”號,1938年入役,1951年交付阿根廷海軍,標準排水量9767噸,主要武備為15門152毫米炮和8門127毫米炮,1967年加裝了英制“海貓”艦空導彈系統。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阿根廷海軍“布沙爾”號驅逐艦

兩艘驅逐艦均屬“艾倫.薩姆納”級,“布沙爾”號前身為“博裡”號(DD-704),“皮耶德拉.布埃納”號前身為“科萊特”號(DD-730),均接受過FRAM項目的升級改造,1977-78年間又都在艦體中部加裝了四座單裝MM38“飛魚”導彈發射裝置。

阿根廷海軍特混艦隊的部署呈現出明顯的南輕北重的特點,航母及艦齡較短、具備一定現代化作戰能力的水面艦艇都被部署在北翼,而南翼的TG79.3雖然有著較強的水面炮戰實力和一定的導彈突擊能力,但在防空和反潛方面都很薄弱。且南北兩翼相隔距離過大,難以相互配合,協同作戰,使得南翼實際上成了相對孤立、易受打擊的薄弱環節,這就為後來的失利埋下了伏筆。

交手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海鷂”艦載戰鬥機

5月1日,英軍開始對馬島上的阿軍目標展開攻擊,重點是馬島上的機場和預定的登陸場。英軍動用的武器不僅有艦炮和“海鷂”艦載戰鬥機,還有從阿森松島起飛的“火神”遠程轟炸機。阿軍出動了50架次的飛機,試圖確定英國特混艦隊的方位,但只有一個以色列制“短劍”戰鬥機三機編隊發現了正在炮轟斯坦利周邊防禦據點的三艘英國軍艦。阿根庭飛行員對英艦進行了攻擊,雖然給對手造成的損傷很輕微,但也足以讓英國人立刻中斷炮擊作戰,掉頭去和艦隊主力會合。

也就在同一天,英軍偵測到了阿根廷海軍S-2E“追蹤者”反潛機至少兩個架次的偵察行動。英軍出動“海鷂”式戰鬥機對S-2E進行反跟蹤,結果有一架“海鷂”截獲到了阿根廷海軍“大力神”號驅逐艦的雷達輻射信號,並確定了阿方一個由5艘艦船組成的海上編隊的方位(但艦船身份暫時未能識別出來)。英軍立刻中斷了當天的作戰行動,艦隊向東南偏南方向移動。此時交戰雙方對敵手的方位都有了大致的瞭解,因此當天夜裡雙方都在緊張地為第二天的戰鬥做準備。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伍德沃德少將

英軍還通過對阿方無線電通訊的監聽,大致瞭解了阿軍次日的作戰計劃——以航母搭載的A-4攻擊機發動空襲,同時TG79.4戰鬥群將進行配合,或攻擊孤立的英軍目標。“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及其護衛艦隻繼續在馬島以南海域向東航行,在有利情況下對英軍展開攻擊。

對英軍特混艦隊指揮官伍德沃德海軍少將來說,最讓人擔心的是阿根廷方面對自己的艦隊展開協同攻擊。在他後來撰寫的記述馬島戰爭的著作《一百天》中,這位海軍少將承認:“對來自不同方向、不同武器的攻擊,需要做出不同的應對……(我們)或許可以擊落5到6架來犯的“天鷹”,但如果差不多同時有多枚‘飛魚’導彈向我們射來,那情況就糟糕透了。”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法制“飛魚”反艦導彈,是除了42型驅逐艦外英阿雙方另一種共同裝備的武器

除了對空中威脅的擔心,伍德沃德覺得對阿根廷海軍水面戰艦將英軍艦船納入“飛魚”反艦導彈射程的可能性也不能完全排除——儘管對阿方來說這得有點好運才行。在一年多前北約的一次演習中,伍德沃德麾下的一艘驅逐艦就曾成功地將已處於戒備狀態的美國航母納入了反艦導彈的射程之內。如果阿根廷人也能做到類似的事,那他就只能祈禱手下的官兵能在寒冷的南大西洋海水中堅持儘可能長的時間了。

在英軍特混艦隊移動的同時,伍德沃德又收到了一個令他擔心的消息:負責跟蹤阿根廷航母的英軍核潛艇“輝煌”號受到阿方護航艦艇的干擾,失去了目標。戰場態勢驟然呈現出高度的不確定性。特混艦隊對西北方向上的威脅警戒級別立時升高了。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英軍特混艦隊

雖然設想中的空襲在5月2日早晨並沒有來到,但在這一天裡,特混艦隊始終保持著高度戒備(不得不說英國人是幸運的,當天清晨阿軍航母所在海域風速很低,航母即使以24節的最高航速航行,甲板合成風速也無法滿足掛彈的A-4攻擊機彈射起飛的要求)。

而在馬島南面,“貝爾格拉諾將軍”號正在接近海上禁區南端的布爾德伍德淺灘。這片淺灘長約200英里,寬60英里,水深在許多地方都不足91米。對於一艘核潛艇來說,是個名副其實的“池塘”。如果TG79.3進入這片淺水區域,那麼“征服者”號就無法繼續跟蹤下去,會失去與對手的接觸。若強行進入淺水區,自身反而還有暴露的危險。而三艘阿根廷軍艦如果在這片淺水區域解散編隊,那麼“征服者”號就會丟失所有目標。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馬島地圖

對伍德沃德少將來說,阿根廷海軍的部署實際上已對英國特混艦隊初步形成了一個鉗形包抄的態勢。少將決心剪除這個“鉗子”的一翼。當時他已獲得授權攻擊阿海軍的旗艦“五月二十五日”號航母,但暫時與其失去了接觸。另一方面,伍德沃德通過“征服者”號始終掌握著“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的動態,卻還沒有獲得攻擊這艘巡洋艦的許可。考慮到對方可能進入布爾德伍德淺灘,少將命令“格拉摩根”號驅逐艦和“箭”號、“敏捷”號護衛艦組成一個水面戰鬥群,向西南方向高速航行,準備攔截“貝”艦。

但最佳的方案顯然是搶在對手進入淺灘水域之前將其擊沉。於是他立刻向戰時內閣請示,要求允許首先攻擊“貝”艦。撒切爾夫人和她的戰時內閣很快就給出了回覆:同意他的請求,命令“征服者”號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以及遭遇到的所有阿根廷艦船——即使是在海上禁區之外。收到這個命令後,“格拉摩根”號等三艦隨即被召回。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英國海軍“征服者”號潛艇

驚雷

而在南大西洋上,航行中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並不知道,它的命運已經在這個早晨被決定了。格林尼治時間(以下均為格林尼治時間)5月2日上午8時11分,這艘輕巡洋艦調轉航向,朝著阿根廷本土方向航行。

“征服者”號在當天下午14時向倫敦報告了這一情況(英國人判斷對方可能返航,但事後從阿方透露出來的信息表明,該艦是在等待進一步的命令)。17時10分,潛艇接到了攻擊的命令。艇長克里斯.裡福德-布朗中校隨即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攻擊作戰行動上。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征服者”號艇長克里斯.裡福德-布朗海軍中校

此後的近兩個小時裡,“征服者”號一直牢牢地盯著“貝”艦。在這樣的長時間水下機動中,核潛艇的戰術優勢得到了充分的發揮。當時的海況為3到4級,但正在逐步變壞。在跟蹤的過程中,“征服者”號曾至少五次上浮到潛望鏡深度,觀察目標並修正航線。天空還有著亮光,但海上的迷霧使得能見度變得很差,一度只有大約1900米左右。

在最後一次觀察後,布朗中校下令“征服者”號下潛並加速航行,以搶佔射擊陣位。而在跟蹤的這段時間裡,“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基本保持著13節的航速,以平緩的“之”字路線航行——這就是它唯一的防潛措施。三艘阿艦始終都沒有打開聲吶對水下進行搜索。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征服者”號核潛艇

18時13分,“征服者”號在“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的左舷方向上佔據射擊陣位,並向目標緩緩靠近。此時阿艦距離海上禁區尚有35英里。布朗下令向魚雷發射管內裝填三枚老式的Mk.Ⅷ直航魚雷。

這種魚雷採用觸發引信,戰鬥部裝藥為365千克鋁末混合炸藥。“征服者”號其實還攜帶著新式的Mk.24“虎魚”線導魚雷,但布朗和他的手下顯然對“虎魚”的可靠性不怎麼放心,在已佔據極為有利的射擊陣位的情況下,中校決定讓“老將”出馬。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交戰態勢示意圖

18時57分,在大約1370米的距離上,布朗下令開火。Mk.Ⅷ這位魚雷“老將”不負眾望,第一枚就直接命中“貝”艦舷側裝甲帶和防雷突出部的前端,距離艦首大約9米處。劇烈的爆炸將艦首折斷,但幸運的是後面的水密門和艙壁沒有破損(這也算是該級艦的‘傳統’了——同級的‘火奴魯魯’號在1943年7月12日的科隆班加拉海戰中,就被日本魚雷炸掉了艦首)。

不過僅僅幾秒鐘後,第二枚魚雷就擊中了舷側裝甲帶後端,在輪機艙內爆炸,造成了一個長達18米的破口。爆炸摧毀了艦員休息娛樂區,當時正好有大批艦員聚集在那裡,結果有275人當場陣亡。軍艦電氣系統也在爆炸中受損,導致水泵無法工作,求救信息無法及時發送。第三枚魚雷錯過了目標,卻擊中了護航的“布沙爾”號驅逐艦,萬幸的是這枚魚雷沒有爆炸。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Mk.Ⅷ直航魚雷

魚雷發射完畢後,“征服者”號立刻潛入深水區,同時掉頭向東航行。“布沙爾”號和“皮耶德拉.布埃納”號由於一時無法和“貝”艦取得聯繫,對巡洋艦的傷勢無從得知。兩艦隻能盲目地向水中投放深水炸彈。在“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上,水泵無法工作使得進水得不到有效控制。僅僅20分鐘後,艦長就不得不下令棄艦。

這艘戰艦在中雷兩個小時後被南大西洋的波濤吞沒了。對落水艦員的搜救工作持續了近三天。阿根廷和智利的船隻總共救起了772人。總計有321人隨“貝爾格拉諾將軍”號葬身大海,其中包括兩名民間的技術人員。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下沉中的“貝爾格拉諾將軍”號,已失去艦首

5月3日,裡福德-布朗中校奉命繼續搜索並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的護航艦隻。此後的兩天裡,“征服者”號發現了多艘參與救援“貝”艦水兵的船隻,但始終沒有找到那兩艘驅逐艦。而阿根廷海軍在“貝”艦被擊沉後,立刻將所有艦隻撤回了本土水域。此後,直到衝突結束,都未再出擊過。馬島周邊水域的控制權,就此完全落入英國人之手。

南大西洋驚雷——擊沉“貝爾格拉諾將軍”號之戰

“征服者”號的艦橋上升起了象徵勝利的海盜旗

未完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