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西藏,一個聖潔而又神秘的地域;它是每個人一生想去一次的地方。這是一個深受宗教思想影響的地區,並且深入骨髓。

宗教起源

西藏的宗教主要由藏傳佛教、苯教、民間宗教三種類別構成,此外,還有伊斯蘭教和天主教。

目前,西藏自治區共有藏傳佛教寺廟1700多處,住寺僧尼約4.6萬人;苯教寺廟約88座,僧人3000多,活佛93人,信教群眾13萬以上;清真寺4座,伊斯蘭教信眾約3000多人;天主教堂1座,教民700多人。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從地理分佈看,它們在西藏不同地區、不同局部的社會影響程度不一,民間宗教的存在甚至被許多人所忽視。從宗教分類學的角度看,藏傳佛教、苯教以及伊斯蘭教和天主教屬於神學宗教,而民間宗教則缺少系統理論、沒有專門活動場所及職業宗教者集團。從相互關係來看,藏傳佛教和苯教長期以來既相互排斥、針鋒相對,又互相影響、互相滲透,導致了“佛中有苯”、“苯中有佛”的局面,對藏傳佛教的形成和苯教自身的發展走向都產生了深刻影響,同時它們又都吸取了民間宗教的許多內容(例如某些神靈崇拜)。西藏的伊斯蘭教和天主教雖然信眾規模相對較小,影響範圍僅限於局部地區,但總體上與居強勢地位的藏傳佛教及苯教相處融洽。在多種神學宗教的包圍中,民間宗教至今依然在西藏民間特別是邊遠地區具有一定的影響。

藏傳佛教介紹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藏傳佛教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一萬八千多年前的古象雄王朝,古象雄的王子幸饒彌沃如來佛祖(釋迦牟尼佛前世“白幢天子”的師父),為了救度眾生而慈悲傳教了“古象雄佛法” ,也就是 "雍仲本波佛法”(簡稱"教"),“雍仲本教”是幸饒彌沃如來佛祖所傳的如來正法。雍仲本教的《甘珠爾》其實就是藏族一切歷史、宗教和文化的濫觴與源頭,是研究藏族古代文明的極其珍貴的資料,這也是任何藏文化研究者都無法繞過的一塊重要領域。

2013年7月,“古象雄佛法”大藏經漢譯工程已經被列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的重點科研課題。

佛教是公元7世紀從中國中原地區以及印度和尼泊爾等地傳入西藏地區的。為了自身的生存發展,佛教傳入西藏後,吸收了西藏本土宗教——苯教及民間宗教的大量內容和形式,並受到周邊地區多種文化成分的影響,逐漸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點,形成了浩繁的藏文經籍、豐富的教理、教義,完整的寺廟組織結構,嚴格的學經制度和修習次第,以及獨特的活佛轉世制度等,成為佛教傳播體系中與漢語系佛教(漢傳佛教)、巴利語系佛教(南傳佛教)有所區別的一個完整支系,故而被稱為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

藏傳佛教特點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教義

藏傳佛教教義特徵為:大小乘兼學,顯密雙修,見行並重,並吸收了苯教的某些特點。傳承各異、儀軌複雜、像設繁多,是藏傳佛教有別於漢地佛教的一個顯著特點。顯宗說一切有部、經部、唯識、中觀四宗中以中觀為最發達。龍樹一系的論典以“正理聚六論”為中心,經過宗喀巴的倡導,中觀應成派月稱所著的《入中論》最受推崇,成為中觀論著的代表作。《現觀莊嚴論》與《入中論》兩書漢文未譯,而龍樹的《大智度論》藏文未譯,因而成為藏傳與漢傳佛學之一重要區別。西藏密教一般分為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等四部,而各宗派多以無上瑜伽部的各種教授為主要修行法門。

傳承

藏傳佛教的傳承方式既有師徒傳承方式,如寧瑪派、噶舉派、噶當派;也有家族傳承方式,如薩迦派,基本上採用以昆氏家族為基礎的家族傳承方式。但最具特色的還是活佛轉世制度。“政教合一”是喇嘛教的另一大特點。歷史上,藏傳佛教的多數派別都和一定的政治勢力(包括地方實力集團或家族勢力)結合在一起,形成政教合一制度,教依政而行,政持教而立,彼此依存。這一制度在吐蕃赤祖德贊贊普時初見雛形,至薩迦派時正式確立,其後不斷完善,待格魯派掌西藏地方政教大權後而達鼎盛。1959年西藏民主改革時廢除。

學制

藏傳佛教傳習和修證的處所分為講道院和修道院兩種,也有綜合者。較大的寺院都有規定學制。各派各寺的規定不完全相同。如格魯派哲蚌寺郭莽札倉規定:因明五年,般若四年,中觀兩年,俱舍四年,戒律一年,必須循序而進。戒律學完之後統稱噶仁巴(經學士),其出路有三:1、少數申請應試格西學位,2、自由講學或閉關修持,3、入密宗學院繼續深造。

寺院

藏傳佛教的寺院規模大小不一,小者只有數人,大者多至七八千人。大寺院一般由經堂、神殿、做為辯經場所的林苑、印經院,若干活佛拉章、僧舍、執事者的辦事處、倉庫、招待施主的客房、牲圈等等組成。寺院在舊西藏往往是一個地區的宗教、文化乃至經濟、政治中心。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重要的寺院依其重要的程度分別規定為國家級、省級、縣級的文物重點保護單位。文革期間許多寺院受到嚴重的破壞, 1979年以後由政府資助和信徒群眾自願集資逐漸恢復。

文獻

藏傳佛教的文獻極為豐富。藏文《大藏經》分《甘珠爾》和《丹珠爾》兩大部分,其中《甘珠爾》包括顯密經律,主要為佛教的原始經典,《丹珠爾》為論藏,系釋迦牟尼弟子對佛語的闡釋和論述的譯文集成。

標誌簡列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法輪與鹿——象徵佛法生生不息,萬物皆有佛性.也是紀念佛主在野鹿苑初轉法輪(傳經),一對溫順的小鹿跪下來聽法。一般放置在寺廟大殿前面正上方正中央。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轉經筒——筒裡裝的有經書,從右往左走,逐個轉動轉經筒, 就代替誦經,積德消業。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喇嘛塔和瑪尼堆——喇嘛塔象徵功德。 瑪尼堆是刻有經文的石片,風吹等於讀經。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經幡——把印有經文的彩旗串起來,掛到風最大的地方(山頂,埡口,橋樑),讓大風吹動彩旗,等同於讀上面的經文。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八寶相——是藏傳佛教的吉祥物。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六字箴言——漢字音譯為唵(an)、嘛(ma)、呢(ni)、唄(ba)、咪(mei)、吽(hong)。無論是漢語或藏語都沒有字面意義,發音都一樣.是佛教密宗中最尊崇的一句咒語,密宗認為這是秘密蓮花部的根本箴言,也即蓮花部觀世音的真是言教,故稱六字箴言。藏傳佛教將這六字視為一切根源,循環往復唸誦,即能消災積德、功德圓滿. 六字箴言在藏區隨處可見。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辯經——佛經經書道理深,充滿了哲學思考.初讀很是艱深。僅僅讀經誦經不一定能夠理解透. 辯經就是對佛經的理解和運用進行辯論,佛理越辯越明。 藏傳佛教的辯經非常有特色,辯經不僅是例行必做的,而且伴隨有比較誇張的肢體動作。大的寺廟辯經都有專門的場所。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巖畫——藏傳佛教不僅把佛像畫在寺廟的牆壁上,而且很多畫在石頭上或石壁上,開光之後可以視作佛的一個化身,方便信眾隨時理佛。

細說西藏宗教——藏傳佛教(一)

法會——是佛教的宗教活動集會,法會的內容一般是傳經講法、集體誦經、祈福、禮佛、佈施。有年度節慶性質的,每年同期都會舉行;也有為具體事情組織的,如新殿落成、佛像入床,為某個顯赫人物超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