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NAKE资讯:离过年不足70天,细数19年十大实战篮球鞋(下篇)

SNAKE资讯:离过年不足70天,细数19年十大实战篮球鞋(下篇)

关注SNAKE潮鞋获取第一手球鞋资讯

不同于上篇,下篇选取了目前主要的球鞋厂商各取了一双鞋款。然后很多朋友都和我推荐了这双ZK4的复刻款:

SNAKE资讯:离过年不足70天,细数19年十大实战篮球鞋(下篇)

ZK4

包裹性:事实证明动态飞线啥的都是噱头多于实际,zk4的是使用的以前的固定飞线,比现在所谓的动态飞线完全不差,鞋子整体是很完美的包裹,从材质用料和外观设计上都给人一种很踏实的感觉。虽然说皮革材质鞋面没有编织面那样的舒适贴合,但是在包裹和支撑方面绝对靠谱。

抓地力:ZK4的外底采用的是水晶底和橡胶底混搭的风格设计,很有特点。各向分布的人字形纹路,保证了做各种脚步动作所需的抓地力。在略有灰尘的木地板打的,抓地一点问题都没有,即停即走。

缓震:整个中底的感觉是,前掌PHYLON调教的很不错,软硬适中。既不会让你觉得硬如板砖,也有着很清晰的场地感,瞬间启动时的反馈很迅速。后跟气垫的面积和厚度决定了穿着时十分舒适的回弹缓震体验,基本上不需要刻意的用力踩踏就能感觉到气垫所带来的软弹感。

稳定性:

皮革材质在支撑性能上有着材质上的优势性。虽然ZK4是一款低帮球鞋,但是与现在的低帮鞋相比,它的后跟高度还是比较高的。在支撑方面的表现要明显优于现在的低帮球鞋。

耐磨性:水晶底和橡胶底混搭的风格设计,很有特点。橡胶部分没有问题,但是水晶底部分实战后则出现了明显的毛边。不建议外场实战。

缺点:虽然在支撑方面的表现值得称赞。但在包裹性和中底配置有所欠缺,复刻版本的用料和脚感始终不同于老款,鞋子后跟的填充物差距很大,老款脚踝海绵很厚,新款不厚,也不太包裹脚踝。但总体来说,zk4的用料和配置放在今天依然能够秒杀不少实战鞋。

SNAKE资讯:离过年不足70天,细数19年十大实战篮球鞋(下篇)

帕克7代

包裹性:匹克的编织鞋面似乎一直在延展性、编织鞋面内衬厚度、定楦时是否收紧鞋身的设计一直有问题,许多鞋款上都感觉到编织鞋面又薄又大,而且支撑性的确一般。

抓地力:帕克7除了中底之外,最值得一夸的应该是它的大底了。水晶底因为复杂的纹路设计,将抓地力提升到了一个不错的水准。事实是,无论是横向抓地还是纵向启动,这双鞋真的都能为你牢牢抓住地面。

缓震:中底整个态极科技,踩起来是非常的软,走动、跳跃落地的感觉都是非常舒服的。这个态极科技的落地缓震是在我穿过所有的篮球鞋,记忆当中应该是最爽的了。在实战中,“连续弹跳时的反馈”以及“行走期间的软度”上,态极给的反馈都算不错。但是在启动时过软的脚感还是让这双鞋会有稍稍的拖沓感。

稳定性:帕克7的外包TPU既限制了缓震材料的形变,也同时增加了防侧翻模块,可以说是十分新奇的配置设计。

耐磨性:鞋款的耐磨也的确足够喜人。一周半的实战+压街之后大底的磨损几乎不可见,算是秉承匹克一贯的扎实做工。

缺点:过分绵软的中底反馈不及时,这双鞋在跑跳的时候总给人的感觉就是发力要比平常的篮球鞋的消耗更大。尽管这双鞋鞋底的防滑纹路设计不错,抓地表现也非常牢固,但由于内侧毫无支撑的设计,还是有所欠缺。

SNAKE资讯:离过年不足70天,细数19年十大实战篮球鞋(下篇)

李宁闪击6

包裹性:闪击6使用了一体式的袜套设计,使用了弹力更强的编织材料,鞋舌内侧也单独增加了一块海绵,这样的设计很好地解决了以往一体式袜套不稳定的问题,而且不会给到脚背很大的压力。加上开放式外露血管(脉管)系带系统,从球鞋的一侧一直环绕到球鞋的另外一侧。当你绑紧鞋带时,就能感受到它带来的全方位的包裹。

抓地力:木地板抓地更牢,运动中急停急起、变向蹬地时,球鞋带来的反馈信心很足,能够支持快速又爆发力的移动,有助于运动表现。当然水泥刷胶场地抓地也过关,但没有室内地板好。

缓震:透过中底我们就能看出这次闪击6 Premium最大的改变就是使用了双密度的缓震技术,上层黄色的是李宁云缓震,而下层则是LightFoam缓震。而这次李宁将两大缓震技术云和Lightfoam的结合效果也做到了1+1大于2

稳定性:鞋面的材质改用了一种分离式的编制鞋面,能看得出来在鞋头和鞋侧处的编制材料会更硬一些。这次闪击6 Premium的一大亮点——中底上的支撑板,这块支撑板从中底处一直延伸到鞋底,大而厚实,并且硬度也是十分给力,你用手是很难掰弯它的,给人一种无比放心的感觉。

耐磨性:升级鞋底采用了半透明的水晶底,那么水晶底也就存在着耐磨度不够的问题,在鞋底的耐磨度上就不够闪击6普通版那么耐操。

缺点:系紧鞋带时有点勒脚背。鞋舌弹性一体织材料太薄,虽然李宁在鞋舌内缝上了块长条状海绵,但不足以完全消除打结处勒脚的感受。实战中,感到右脚脚后跟磨脚,摸鞋子内磨脚处,左右脚相同位置比较,右脚同一位置似乎更向内突出一点点,应该是部分出场的问题。

SNAKE资讯:离过年不足70天,细数19年十大实战篮球鞋(下篇)

KT5

包裹性:KT5并不是那种通过堆填充厚度来提升包裹感的鞋子,它的优秀包裹感是建立在细致考虑的鞋楦形状、合理的填充加厚、中底与港宝的加固支撑等基础上。

抓地力:抓地很不错,汤普森坚持使用这个外底纹路不是没有道理的,实战中能够很好地咬合地面,对于脚掌各个方向的动作鞋底都能提供很好的制动力。

缓震:整体缓震体验很不错,这绝对不是一双你会用“硬”去形容的球鞋,运动中和平时走路你都能感受到A-Flashfoam的形变,即使长时间实战后,脚底也不会因为缓震不够而感觉不适。

稳定性:在球场上做各种技术动作都能感受到鞋子的支持,变向的时候,中底外侧的大弧度上延能立刻感知,让脚掌的侧向发力更加坚决。背身动作的时候,后跟港宝也能让脚跟紧紧咬合地面,让双脚在向后用力的时候更加利落

耐磨性:外底材质并不是特别坚韧,实战一次就有少许磨损,还好外底的指纹纹路比较厚也比较深,因此即使在水泥场地溜达也可以坚挺一段时间,不过还是建议尽量在木地板或者塑料场使用。

缺点:历经5代,KT系列越来越好,但也还是有许多不足之处。过高的后跟导致运动战时的拖沓。单鞋475克的数据也算不得亮眼。中规中矩的缓震也不如其他几家来的反馈强烈。虽然总说也是一双实战利器,还是有许多值得改进的地方。

SNAKE资讯:离过年不足70天,细数19年十大实战篮球鞋(下篇)

米切尔1代

包裹性:鞋确实偏大,正常脚型建议买小半码。这是阿迪系球鞋常年伴随的问题了。网面的强度很大,用手去按压一下,它并不是那种软趴趴的感觉,反而是很有质感的,所以它没有在增强透气性的基础上降低鞋面的支撑以及包裹。

抓地力:大底红蓝分区,其上是经典的人字底纹,但红蓝部位排布方向不同,抓地效果稳扎稳打,无论是水泥地还是木地板,都是指哪儿打哪儿的存在,不会出现打滑,但是有灰的场地就不确定了

缓震:初上脚的时候,我竟然体验到一点点AlphaBounce跑鞋脚感,软弹舒适。再然后,实战了几次,它就回归了常规Bounce的感觉。所以能调校的 Bounce科技,在篮球鞋上的表现,很少会有像利拉德2代那样的软弹体验。

稳定性:前掌外侧增加额外的 TPU 支撑补强,搭配向外延展的前掌防侧翻外底、后跟内置环绕 TPU 稳定片。加宽的外底,稳得一批,做任何动作底盘都非常稳健,像常年扎马步一样扎实,很安稳,不会因为是低帮而有所顾忌。

耐磨性:此次纹路粗、深,一场水泥地打下来,几乎没有磨损,橡胶的红蓝大底格外给力。

缺点:阿迪这个祖传的不跟脚,上脚鞋要掉的感觉更加明显,同时后跟的位置感觉起来空旷,包裹性显得非常的脆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