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一談與女性內分泌有關的那些事

如花似月的姑娘,鬍子長的有點瘋狂,門診又見這樣患者。

許多人會問:內分泌的問題吧?雄性激素分泌太多吧?

有道理,不過檢查還沒有出來,結果擇日公佈。今天聊一聊與女性相關的內分泌領域的那些事。

談一談與女性內分泌有關的那些事

一、兒童期女性

①、性早熟

談一談與女性內分泌有關的那些事

專業的講女孩在8歲之前出現第二性徵為性早熟,分為真性性早熟和假性性早熟。許多家長髮現孩子異常,多是因為孩子乳腺發育,或者月經早來。這需要完善性激素測定、腎上腺功能測定、骨齡、甚至染色體等檢查,太專業的東西就不說了,一句話,如果家有女孩,一定要關注。

②、矮小症:

當你的女兒,個子總是比別人矮時,要注意了,是不是矮小症了,見下表

談一談與女性內分泌有關的那些事

矮小症的診斷,原因的篩查,治療方案的制定,都需要到專業的內分泌科諮詢診治,孩子矮點,不一定都是矮小症。

③.1型糖尿病

1型糖尿病是與自身免疫相關的內分泌疾病,大多於25歲前發病,少數在25歲以後的任何年齡發病,臨床中,許多孩子,發現尿液粘腳、愛喝水,來醫院檢查發現該病,所以如果孩子出現口乾、乏力等情況,需要及時就診。

二、青年女性:

女孩進入青春期,女孩子的特徵逐漸表現出來,如果自己的女兒,看著有點像個男孩子,比如長鬍子等等,需要到內分科就診。

①、甲狀腺疾病:

談一談與女性內分泌有關的那些事

在中青年女性中,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較高。可發生甲亢、甲減、各種甲狀腺炎以及甲狀腺結節等,其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甲亢病人常常表現為怕熱多汗、多食消瘦、心慌煩躁、性格改變等,此外還可伴有脖子增粗及突眼。

甲減病人常常表現為疲乏無力、畏寒汗少、心跳過緩、納差便秘、萎靡嗜睡、反應遲鈍及月經不調等,經常被誤診為心臟病、貧血、更年期綜合徵、抑鬱症等疾病。

慢性淋巴細胞性甲狀腺炎又名“橋本氏甲狀腺炎”,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甲狀腺疾病,多見於中年女性,病程發展較為緩慢,患者往往是在體檢或照鏡子時無意中發現甲狀腺腫大,觸之質地堅韌但無壓痛,患者血清中的甲狀腺自身抗體(如TPO-Ab、TG-Ab)明顯升高,早期甲功可以正常或呈輕度甲亢,後期常常轉為甲減。

至於甲狀腺結節,臨床更是非常多見,大可不必草木皆兵,因為絕大多數(95%)甲狀腺結節都是良性結節,多數情況下並不需要積極處理。

三、中年女性:

結婚生子,夫唱婦隨是中年女性的旋律,如果不孕、夫妻不和諧,或者提前絕經了,都要警惕呀。介紹幾種常見的中年女性常見病。

①、月經失調、不孕不育

月經失調、不孕不育病似乎都屬於婦產科的診治範疇,其實不然,因為許多內分泌代謝性疾病,如甲亢、甲減、橋本氏甲狀腺炎、糖尿病、腎上腺及垂體病變也可導致月經不調、閉經、不孕不育、流產。有月經失調、不孕不育的患者,除了看婦產科之外,也應該到內分泌科看看。

②、多囊卵巢綜合徵

多囊卵巢綜合徵是育齡期婦女常見的一種內分泌代謝性疾病,以高雄激素血癥、持續不排卵和嚴重胰島素抵抗為特徵,臨床表現為多毛、痤瘡,月經紊亂及不孕、糖代謝異常等等。多發生於20~35歲生育期的女性,是導致女性不孕症的常見病因。近年來,隨著城市女性生活與工作壓力的增大,環境汙染的加重,生活方式的改變(高脂肪飲食、經常熬夜、缺乏運動等),多囊卵巢綜合徵的發病率有逐漸增加的趨勢。

③泌乳素瘤

泌乳素瘤是一種可分泌大量泌乳素的常見垂體腫瘤,好發於20~40歲的女性。青春期或非哺乳期女性一旦出現泌乳、月經不調、閉經及不孕時,應當高度警惕“泌乳素瘤”,需要檢測血泌乳素(PRL)水平和腦垂體磁共振檢查。泌乳素瘤可以採取藥物或手術治療,溴隱亭能有效降低泌乳素(PRL)水平,並使瘤體縮小,是治療本病的首選。對藥物效果不佳或不耐受,或瘤體較大壓迫症狀較明顯,也可採取經蝶竇手術治療。

四、老年前期及老年女性

①、更年期綜合徵:

談一談與女性內分泌有關的那些事

當女性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減少,會出現月經不規律,同時伴有一系列的臨床症狀,如潮熱多汗、心悸胸悶、煩躁失眠、情緒抑鬱、陰道乾澀、身體發胖等,我們稱之為“更年期綜合徵”。更年期綜合徵使諸多中年女性飽受折磨,甚至可導致女性抑鬱和自殺。患者如果出現上述症狀,建議內分泌科診治,當然,在更年期的女性患者,出現心悸胸悶等症狀時,需要警惕心血管疾病發生。

②、骨質疏鬆症:

談一談與女性內分泌有關的那些事

女性絕經之後,隨著雌激素水平的顯著下降,使得破骨細胞活性增強、鈣質流失增加,骨質疏鬆的發生率顯著上升,特別是在那些身材苗條、缺乏運動、日曬不足的女性身上,骨質疏鬆症狀表現得更加明顯。比如腰腿疼、牙齒鬆動、腿抽筋、駝背,大都與絕經後骨質疏鬆有關,應該完善骨密度檢查,若診斷明確,需要生活方式干預並藥物治療。

關注趙永才醫生,關心您的內分泌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