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天堂》:爱能不能照亮孤独症儿童的未来

《海洋天堂》电影讲述一位47岁的父亲王心诚有一个21岁的儿子大福从小患有孤独症,完全活在自己封闭的世界里,无法独立生活。

大福的妈妈在大福年幼的时候,因为承受不了儿子患病的消息,在一次意外中丧生,父亲王心诚一个人照顾着大福的生活。

《海洋天堂》:爱能不能照亮孤独症儿童的未来

王心诚被确诊患肝癌晚期,生命只剩3~4个月的时间,如何安置好大福的生活,成了王心诚日夜焦灼的心头大事,他甚至想到要带着大福一起离开这个世界。

为了让大福能够快乐地生活下去,留在他最心爱的海洋馆,王心诚为自己制定了最不可能完成的计划,教会大福在海洋馆“上班”。

故事原型是田惠平,一个孤独症患者杨弢的母亲、北京市星星雨孤独症教育研究所的创建人、关爱孤独症患者事业的推动者。

《海洋天堂》:爱能不能照亮孤独症儿童的未来

01.父爱的无言与无奈

父子两人日子过得本是挺快乐,大福虽然患有孤独症,但在和父亲的交往中,却显得不怎么明显。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着,父亲想着能陪着孩子的时间还有很长,也没有想大福未来应该怎么办?

当被查出是肝癌晚期时,父亲王心诚慌了,根据医生诊断大约还有3至4个月的时间,他慌了。大福的以后还没有安排好,自己怎么可以这么快离开呢?

他本想着带着大福一块跳海自尽,认为当自己不在了,留下大福一个人肯定会受罪的,还不如和自己一块自杀。可是跳海时,儿子大福把拴在脚上的绳子解开了,两人没有跳海成功。

后来,他就放弃里自杀的念头,拖着重病的身体开始另寻出路。

《海洋天堂》:爱能不能照亮孤独症儿童的未来

他先想到大福原来的培智学校,想着原来学校的刘老师对大福帮助很大,希望可以接着照顾大福。到学校以后才发现刘老师由于身体原因不在学校工作了,大福也因为年龄问题不能被接收。

他向学校说明自己的身体状况后,学校回复会向上级部门反映并让他去福利院问问。

他回到家,身体疼的不行了,躺在沙发上歇着,大福在身边吃着苹果。一会起来又他教大福磕鸡蛋、买雪糕、认钱等。

他尝试着把儿子放到福利院,福利院也接收了大福。可以他发现大福在那很痛苦,并不能快乐迪生活。大福离不开海洋馆,离不开水,他又把大福接了回来。

他决定开始训练大福,让他适应海洋馆,能独立地去生活,训练大福自己坐公交、做饭。他走了,大福也能独立生活了。

在我看来,王心诚的爱是无言和无奈的,无言的是自己从来不说,儿子也根本不懂,但爱却没有打折,甚至更多。他在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为了儿子以后的生活东奔西走,尝试各种途径。

电影没有很精彩的大场面,但却在日常的生活中显现出默默的爱。

《海洋天堂》:爱能不能照亮孤独症儿童的未来

02.教会孩子独立生活才是最佳的安置办法

在多次尝试之后,父亲王心诚始终没有找到适合大福的地方,最后只好选择培养大福独立的生活,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却默默地坚持着。

从大福生活的一顿饭到坐公交到海洋馆,他始终耐心地培训儿子大福,他知道这是大福唯一的出路,他别无选择。

最后,他给儿子做了一个和海洋馆乌龟一样的大乌龟壳,带着乌龟壳在泳池游,直到自己死去。

乌龟变成了大福的精神寄托,陪伴儿子大幅成长。

《海洋天堂》:爱能不能照亮孤独症儿童的未来

03.大福所代表的孤独症儿童未来应该在哪里:也许大福可以电影中那样独立地生活,但那些不能独立生活的孤独症儿童怎么办?

电影将孤独症儿童和父母面对的问题美化,王心诚走了,大福也能独立自己了。现实中却有很多孤独症儿童生活不自理,需要家长、学校、社会、政府的救助,我们还是希望能更多地从体制机制方面做起。

《海洋天堂》:爱能不能照亮孤独症儿童的未来

我们还没有专业的孤独症老师、学校和孤独症儿童福利机构等,大福只是一个例子,还有很多很多。我们不能继续停留在“孤独症是家庭的事”这样的观念上,我们应该有制度性的保障,通过政府、企业、福利机构以及公众的努力,建立这样一个健全的体系,才有可能满足包括孤独症患者在内的残障人士多方面的需求,实现美好愿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