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乱对号!同时有这两大表现,才是“星星的孩子”!

文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

“大福”让人们了解“星星的孩子”

今天是世界自闭症日,十年前,国内首部关注自闭症群体的电影《海洋天堂》上映,王大福这些自闭症孩子开始走进视野,人们开始关注这个有着“星星的孩子”之称的群体。

别乱对号!同时有这两大表现,才是“星星的孩子”!

《海洋天堂》中,爸爸为了让王大福在自己去世后,能独立活下去,费尽了心思:

教大福穿衣、做饭、拖地、坐车、认识人民币,只要生活中可能用到的本领,爸爸都想尽办法教会他。虽然过程很艰辛,但爸爸毫不气馁,大福也一点都不差,全部学会了。

影片的最后,身患重症的爸爸放心离世。虽然已过去十年,父亲那种辛劳沉重又细致绵密的爱,依然让人无法忘怀。

自闭症(也称孤独症),是一种脑发育性障碍, 以社会交往障碍、沟通交流障碍和重复局限的兴趣行为为主要特征。据统计,全国像“大福”一样的自闭症患者有80到100万,自闭症障碍会伴随他们一生,使其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


别乱对号!同时有这两大表现,才是“星星的孩子”!

“我孩子是不是自闭症?”

我儿子两岁九个月了还不说话。爸妈都不叫,逼都逼不出来,逼急了就哭,自己自言自语念叨数字,又说不清楚,自己开电视换台,换自己喜欢看的,电视里放的儿歌他就跟着哼唱,我坐着玩手机的时候,他还主动来爬你肩膀上坐着玩!我又感觉不像自闭症,但咋就是不说话!我儿子辅食一岁三个月才开始添加,还是煮的稀饭拌网上卖的那些各种肉泥菜泥,会不会是缺少咀嚼,没能帮助发音啊?

随着对自闭症宣传的普及,好多父母对自闭症有所了解,不过,类似这个家长的疑问也多了起来。

好多家长甚至错误地认为,孩子说话晚就是自闭症的表现。

实际上,不爱说话尽管是自闭症的一个表现,但是,真正的自闭症,是很少或从不说话,或者不当使用、重复使用语言。

说话晚不等于说话少,更不等于不当使用语言。因此,家长千万别乱贴标签。

别乱对号!同时有这两大表现,才是“星星的孩子”!

诊断是否是自闭症,不能只从“说话”这一个方面来判断,要同时观察这两大方面:

孩子自身表现:兴趣狭隘、行为单一、情绪不稳

前几天看了一个视频,一个国外的自闭症患儿,最喜欢看垃圾车,每天收垃圾车一来,他一定跑出家门,目不转睛从头到尾看完才肯罢休。垃圾车司机注意到这个孩子,一天,他特意准备了一个玩具垃圾车,送给这个自闭症患儿,孩子的父母感动得哭了起来。

当然,这是一个暖心的故事。

别乱对号!同时有这两大表现,才是“星星的孩子”!

不过,这个故事也表明了自闭症患儿的一些行为特征,总是重复一些单一的行为,比如这个孩子喜欢看垃圾车,乐此不疲,或者,有的喜欢摆动双手,重复一个动作;还有的就喜欢看同一部动画片,或者同一动画片的某一段,反复看,根本停不下来,看的过程中,也没有什么反应,还不让关掉;有的沉浸在自己的世界玩,外人无法界入等,

不只如此,自闭症患儿的有些反应也会与他人不同:

比如,只吃特定的食物,拒吃不熟悉的东西;好玩或有趣的事,别人都哈哈大笑,自闭症患儿可能无动于衷;天很冷,大家都穿得很多,自闭症患儿却不肯多穿衣服,对冷暖不敏感;对疼痛的容忍度特别高或特别低;衣服标签、不合脚的鞋子、气味、脚下的草或沙子都会让他难受等。

同时,情绪也不稳定,有时烦躁、撞墙、自残自伤、扔东西、破坏玩具、咬人打人等。

别乱对号!同时有这两大表现,才是“星星的孩子”!

孩子与他人的交流:“四不(少)”

这个症状其实是最早表现出来的。

健康婴儿很早就会对父母、他人及外界的状况有所反应,比如,父母逗他会“咯咯咯”地笑,会看着父母的脸“咿咿呀呀”地说话,会被突然的声响吓一跳,甚至哇哇大哭等等。

而自闭症患儿却完全不同,他们表现出的是与他人交流的障碍,概括起来是,“四不”或“四少”:不看、不指、不应、不说;少看、少指、少应、少说。

网上有个孩子,看到迪斯尼的白雪公主开心地笑了来,妈妈把视频发出来,一开始大家不理解,每个孩子都喜欢白雪公主,见到白雪公主当然很开心。妈妈解释,这个孩子是个自闭症患儿,平日基本没有表情,难得见他一笑。

和他人没有互动,是典型的自闭症孩子的交流障碍表现:

叫他,他没反应、没表示;和他说话,他不看你,不能进行眼神交流,基本不和你说话;不喜欢甚至很反感拥抱和亲密接触,也不配合你的指令。

总之,不要仅凭孩子的一两个表现,就扣上“自闭症”的帽子,要同时符合上面两个标准才可断定,任何单一的行为和表现,都无法确定。到底是自闭症,还是发育迟缓、注意力问题,最好请专业的医生来诊断。

别乱对号!同时有这两大表现,才是“星星的孩子”!

自闭症患儿需要全社会的关爱

《海洋天堂》中,大福是不幸也是幸运的,虽然有自闭症,老爸不离不弃,想出了很多让大福可以接受的办法,训练他的生活技能。自闭症患者家长要多发现孩子的兴趣爱好,培养其一技之长,这样既能维持生计,也能平复情绪,有利病情。

别乱对号!同时有这两大表现,才是“星星的孩子”!

当然,仅靠家庭显然不够。

网上看到一个妈妈,训练12岁的自闭症女儿花钱,被人嘲笑:孩子这么大了,连钱都不会花,笨死了,都是大人惯的。尽管妈妈解释,女儿有自闭症。那人还是不依不饶,说话很难听。

自闭症患者需要整个社会的关爱,一句简单的号召,一声响亮的鼓励,一个温暖的手势,也许就能让这群“星星的孩子”被更多人了解、关爱,希望你我参与其中,关怀这些“大福”们!




亲子心理师徐婧英: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今日头条签约作者 更多育儿干货 欢迎关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