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名校的改畫申請,注意查收

來自名校的改畫申請,注意查收

對於大多數初學者來說,對繪畫的理解還不夠深刻,繪畫到底是怎麼完成的,看起來這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其實這也常常是大多數初學者致命的錯誤,畫是改出來的。

可能有學生要問,畫為什麼不是畫出來的,為什麼要說畫是改出來的呢,這兩者之間有什麼區別呢?要解釋這個問題,其實要從作畫的思維說起。

來自名校的改畫申請,注意查收

來自名校的改畫申請,注意查收

來自名校的改畫申請,注意查收

首先,繪畫的目的是畫完這一幅畫,可是大多數初學者並不知道“畫完了”其實是一個偽命題,觀察上面三幅畫,發現雖然刻畫的細節程度不同,但都可以說是畫完了,所以所謂的“畫完了”其實只是在某種程度上保持了畫面的完整度,並且不再繼續深入的結果,理論上來說並沒有一幅畫是“畫完了”的,也並沒有一幅畫是“沒畫完”的,這之間的界限就在與深入程度的不同,但是,共同點也非常明確,那就是保證畫面的完整度,保證完整度的前提下,畫面關係處理的較大的畫面就可以看作是下一步處理小關係(細節)的“起稿”,所以對於初學者而言,不要急於進入刻畫步驟以求“畫完”這幅畫,要知道畫面的完整度要遠遠比“畫完”更重要。

在知道了畫其實是“畫不完”的之後,我們就很容易避開誓死不改畫的誤區,好多初學者對於繪畫的理解還停留在起稿之後無腦深入的過程上,其實並不是這樣,在畫面深入的過程中,因為需要處理的畫面關係和結構形體越來越小,就會發現一開始自己找的型、拿捏的大關係其實是不準確的或者說是不完整的,這就需要在深入的過程中逐漸修改過來。

來自名校的改畫申請,注意查收

來自名校的改畫申請,注意查收

以上面一組圖片為例,簡單的眼睛單體,將其作畫步驟展開來看,會發現改畫的過程其實貫穿整個作畫過程,紅色框內的眉弓部位,從第二到第五一直在改變,且形體越來越準確,越來越具象化。

然而,總是有廣大懶癌晚期患者依然保持著原有的作畫思維,簡單粗暴的起了稿,然後無腦深入,“嚴謹”的遵循著起稿跟著感覺走、形體要“松”、畫面要有張力,然後細節要精緻的作畫理念,那究竟怎麼克服這一問題呢?

關於如何才能避免初學者們作畫時不自覺的陷入這一誤區中,有幾點建議。

第一就是不要懶!不要懶!不要懶!重要的事情說三遍。要知道並不是所有初學者都看不出來畫面中的問題,還有一部分學習繪畫的學生並不是不知道形體不準、關係不夠合適,只是懶癌促使他們要將問題留到下一步在做,然而上一步沒做好又怎麼進行下一步呢,好比是地基沒打好,房子又怎麼蓋得起來呢。

第二點就是要明白畫面沒有“畫完”的時候,只有相對完整的過程,既然都是過程,那不論起稿還是鋪色塊,或者是最後的刻畫階段本質上沒什麼區別,也就不會出現不敢改的情況了。

最後一點,改畫也要注意改的方式。建立了改畫意識之後,改什麼、怎麼改的問題就成為了困擾我們的一大難題。實際上改畫,並不是要推翻重來,恰恰相反,改畫是建立在上一步的基礎之上的。在作畫的過程中,畫面進度是要在保證畫面關係的情況下逐漸推進的,那麼改畫其實就是將原來形體概括性較強、畫面關係較弱的部分,逐漸減弱其對形體的概括性,使得形體越來越準確;畫面關係逐漸加強,使得畫面關係逐漸完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