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王劉邦為什麼也能封王

在中國這樣一個文化悠久的國家,輩分位次是很重要的,雖然平時不會太過強調,但是大家都會墨守成規,人應該敬重長輩,不能亂了位次。現在都這樣了,古代就更別提了,不僅是長輩,君臣之間更是要嚴守君臣之道,稍有不慎還會亂了位次招來殺身之禍,但是,我們今天說的楚漢時期,卻似乎沒有這個講究。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那個時候,秦國新滅,沒有了皇帝,項羽身為霸王能封王,後來的劉邦身為漢王也能封王,大家都是王,為什麼這王還能封王呢?

漢王劉邦為什麼也能封王

先來看看史書上怎麼說的吧,司馬遷寫過,劉邦曾經封韓太尉為王,封張耳為王,封韓信為王,封英布為王,要知道,劉邦幹這些事時,劉邦還不是皇帝,也只是一個小小的漢王,既然劉邦的身份也只是王,又為什麼能立別人為王呢?少說也有五個人左右,更別提當初秦滅時,項羽身為西楚霸王,封了十幾個出過力的諸侯王,可想而知,那個時候的君臣關係有多混亂了。你們是否覺得奇怪?怎麼一個王還能立另一個人為王呢?到底是什麼樣的情況賦予了劉邦那麼大的權力,讓他一個小小的漢王就能立其他人為王?那麼,為什麼會造成這個情況呢?那就得具體看看那個時候的情況。

漢王劉邦為什麼也能封王

其實,在那個時候,王和王之間還是不一樣的,也是有大小之分,就像學校裡還有小組長和大組長之分,秦被滅掉之後,項羽在秦都咸陽自號西楚霸王,然後為了獎賞那些出過力的諸侯,又立了十八個人為諸侯王。這十八個人雖然也都有自己的封地,有自己的軍隊,有自己的領導核心,但他們的權力卻有大有小。就拿最近的劉邦來說,也是個十八路諸侯之一,可他當時的實力已經是天下第二的了,僅次於項羽,他不需要任何人保護他,所以他也不需要向任何人低頭。而像司馬欣、董翳、魏豹、申陽、司馬卬、韓王成等那些勢力比較小的諸侯王,雖然名義上都是王,但他們的軍事實力弱得很,都需要其他王的保護,所以他們都是明面上的王。在那樣一個靠拳頭說話的時代,這些王就是炮灰,就是小王,就得聽從項羽、劉邦這樣的大王。

漢王劉邦為什麼也能封王

再到後來呢,劉邦暗度陳倉,回到三秦之地之後,雖依然還是以漢王自稱,但他實際上所控制的土地和人口,已經佔了中原的三分之一以上,軍隊的力量更是連項羽都不怕。這個時候,弱小的諸侯王就面對著三個選擇,要麼自立要麼項羽劉邦選一個站隊。自立的話,離得遠還好說,離得這兩個大王近的人很顯然不現實,是個王都不喜歡身邊有個另外一個王的存在,更何況劉邦還不算是個特別大度的人,就更不會允許這樣的事情發生。

漢王劉邦為什麼也能封王

就在這樣的情況,也有的人做出了不同的選擇,比如說魏豹主動向劉邦投誠,劉邦也不害他,他依舊可以當個王自得其樂。而相反的也有,附近的韓王就不服,劉邦就派了個人去把那個王打殘了,說來也怪,劉邦派去的人正是韓國的一個將軍,還是以前韓襄王的孫子,身為漢王的劉邦可以使喚韓國的將軍去打韓國的君主,嘖嘖,這是想想都刺激。這件事也可以看出楚漢相爭時的君臣關係就是一團亂麻,漢王可以統領韓國的將軍打自己的王,簡直再後來無法想象。也只是後來,之前還有更絕的,劉邦在滅秦西進的路上,那個時候的他還是沛公,但是順手幫了韓王拿下了幾個城池,竟然要求韓王留在韓國,自己則繼續西進。一個公也能要求王,那個時代的君臣關係真的是混亂。

漢王劉邦為什麼也能封王

不過,其實有人也已經看出來了,那個時候王公什麼的不重要,重要的是你手上有多少牌,換句話說就是你的實力有多強。項羽強,他就可以封王,劉邦強,當公的時候就可以命令王。其實現在也一樣,拳頭越硬說話就越有分量,這個道理是永遠不會變的。項羽滅秦時只是個上將軍,都可以率領十八路諸侯進攻秦,劉邦呢,在滅秦後,給向自己投降的幾個王和幾個功臣封了王還給了封地。不過,就算名號在響,終究還是要向劉邦和項羽低頭,項羽封的王依然要聽項羽的,而劉邦封的王也依然是劉邦的臣子,這點永遠不會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