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天价片酬合同——影视行业究竟多赚钱?

明星天价片酬合同——影视行业究竟多赚钱?

崔永元和冯小刚的昔日恩怨可真的越闹越大了,甚至有可能互相曝丑闻。最近因为阴阳合同问题把娱乐圈给搅得天翻地覆,而冯小刚也因为深陷其中。冯小刚发文怒斥恶意造谣,但是没想到崔永元发文回应冯小刚,文中提到你的罪恶都在我的抽屉里,所以说崔永元手里有很多冯小刚的罪证是吗?那么这些罪恶证据什么时候才公布出来...

近几年,国内票房呈现井喷式爆发,陆续出现了“泰囧”、“战狼”、“我不是药神”、“西虹市首富” 等现象级电影。看电影俨然成人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很多朋友受到了“消费升级”概念的刺激,购买了看似“如日中天”的影视股,例如华谊兄弟、光线传媒、唐德影视。

的确,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电影票房的记录在不断创下新高,人们的收入提高了,看电影成了家常便饭的事情。但从事实上看,电影行业真的是一门好生意吗?

每年中国会拍摄成百上千部电影,但是能够成功在电影院线上映的只有两三百部,其中票房能够超过5亿元的屈指可数。即使是上述现象级电影,票房扣除掉分给院线的一半后,还要扣除发行宣传费用,以及除去编剧、导演、制片和演员的薪酬,还有拍摄过程中的各种成本(道具、特效、食宿、剪辑...等等)最后剩下的利润就十分微薄了。

更麻烦的是,从现金流的角度看,拍摄电影得要先写剧本吧,还要请导演、搭建班子、邀请演员,这都是一大笔成本,这些钱都是需要电影公司先垫付的,然后经过一年甚至是几年的长期拍摄之后开始影片的发行,宣传,路演,又是一大笔开支。最终电影才能上映,而且要等好几个月,电影下架了才能从票房中分到钱。

电影公司千辛万苦赚取到了一些利润还没放进口袋捂热又要投入下部电影的制作当中,一旦不能持续拍摄出卖座的电影,出现一部大制作的票房毒药,公司现金流就会出现周转问题,甚至是面临倒闭被收购的风险。

除此之外,占据成本很大一部分的演员片酬也是水涨船高(今年被崔永元爆出的明星天价合同单),而且定价权在导演和明星手里,观众买票很大程度上是冲着徐峥、彭于晏、冯小刚去的,不是去看电影公司的,知名导演和当红明星的片酬蚕食掉了电影制片方大部分利润。

其次,电影行业的准入门槛很低,土豪有钱就能杀进来,完美等网游公司进入了,优酷等视频公司的进入了,万达等房地产公司也进入了,而且一签就签张艺谋这样的大导演…这个行业将面临着无穷无尽的竞争对手,很难构建护城河。

以电影行业发展最成熟的美国为例,无论是百年老店米高梅,还是后起之秀的梦工厂,都没有逃脱破产和被收购的命运,没有一家独立的电影公司,无一例外都是大型综合传媒集团的一部分,这也就是电影作为一个独立商业模式存在的缺陷。

那难道就没有例外吗?当然有,那就是我们耳熟能详的迪士尼动画,经历百年仍然屹立不倒。它的秘密就在于米老鼠和唐老鸭这样的卡通人物永远不会对电影公司说:“喂,快点给我涨价,不然我不罢工了。”

只有虚拟IP才是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不仅不会涨价,还没有负面新闻,看看之前当红的艺人代言的产品,一旦产品质量不过关(想想当年的霸王,Duang···),或者艺人本身出现负面新闻,所属公司也会身陷囹圄,甚至要面对临时换演员的窘境(电影小时代——某台湾男主角被替换)

看到这里,你还认为影视行业是门赚钱的好生意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