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將軍韓信篇——節選自《楚亡:從項羽到韓信》

今天寫的是李開元教授的的《楚亡:從項羽到韓信》這本書的內容,鑑於前兩次寫的內容枯燥無味,自己都不想讀的趕腳,今天我就採用了另一種方式來展現本書的精彩內容----節選精彩的片段。希望大家有所收穫!

韓信,生於楚國,是楚國人,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韓信出生的楚國淮陰地區就變成了秦帝國的東海郡淮陰縣。從韓信的姓氏來看,他可能與韓國有某些淵源(古代姓氏習慣於以國家來命名),我們知道“韓”是韓國王族的姓氏,或許韓信就是韓國貴族的後裔(這也僅為現代人的一種推測)。至於韓信本人,因歷史資料的侷限,我們暫時並不能清楚他的出身如何,父母為誰,有無兄弟姐妹、妻子兒女……

韓信早年的故事

關於韓信早年的故事,李開元教授也在本書中描述了三個故事:

第一個是“寄食亭長”的故事。韓信早年被“從人寄食”的風氣所影響,曾寄食亭長家,但因天天白吃,惹得亭長老婆煩心,於是亭長老婆使壞,早早做飯吃了。韓信按往常的時刻到時,亭長老婆不再招呼吃飯。韓信心中明白,從此不再到亭長家去。

第二個是“漂母飯食”的故事。據說韓信不再去亭長家之後,衣食無著的韓信不時到城外釣魚。韓信常去釣魚的地方,有年長的婦人在水邊沖洗絲綿,被稱為“漂母”。有漂母面善心慈,就將自己的飯菜分與他吃。數十天來,漂母天天在水邊漂洗,天天帶飯給韓信吃,毫無厭煩的神色。曾捱過白眼的韓信,感動的對漂母說:“我將來一定要重重的報答您老人家。”結果反而惹得漂母生氣,討來一頓重重的教訓:“你堂堂男子漢不能自食其力,我分口飯與你,無非是可憐你,可憐你王孫落到如此境地,哪裡想到過要你報答的事情!”韓信一時無言,慚愧得無地自容。

第三個是“胯下之辱”的故事。據說有一天,韓信佩劍經過淮陰街市,街市上的人,多有些屠狗商販,如同當年沛縣街市上的樊噲和周勃一般。手腳勤快養家餬口之人,最看不慣韓信這種落魄子弟,四體不勤,五穀不分,窮的吃不起飯,還酸溜溜的帶把劍,實在是討打。於是,在眾人的慫恿下,一位魯莽少年站了出來,橫街擋住韓信的去路,挑釁說:“別看你小子長得人高馬大,還喜歡佩劍帶刀,其實是他媽的膽小鬼。”漢子沒有搭理他。少年更來勁,扯開衣襟高聲喊道:“你小子不怕死,捅我一刀。不敢捅,就從我胯下鑽過去。”眾目睽睽之下,韓信一言不發,久久地注視著這位惡少,最終彎下腰,匍匐在地上,從惡少的胯下鑽了過去。街市上爆發出鬨堂大笑,大家都以為韓信是個窩囊廢。

關於這些故事的結局,李開元教授也在書中給出瞭如下描述:“偉大的司馬遷,最愛這些軼聞掌故,他繼續為我們講述這三個故事的結局,漢帝國建立以後,韓信被封為楚王,衣錦還鄉,找到了三位故事的當事人,分別作了不同的處置。對於漂母,韓信賜以千金;對於亭長,韓信當面指斥他是小人,為德不終,扔給他一百錢;對於當年侮辱了自己的惡少,韓信對部下說:“此人也是一位勇士。當年他羞辱我的時候,我豈非不能一劍殺了他?不過,殺了他並不能揚名天下,因為忍受下來,才有了今天。”說完這番話,韓信下令,提拔這位惡少做楚國的中尉,負責都城下邳的警衛。”

對於胯下之辱的結局,也許韓信正是這樣的大勇豪傑,能夠忍受常人不能人忍受的羞辱,才能夠成就未來劉邦身邊的韓信!

韓信後期的故事

李開元教授在本書中提到的幾個故事,也是大家耳熟能詳的故事:

(1)“蕭何月下追韓信”的故事:

蕭何認定韓信是天下無雙的國士,是唯一能夠引領韓軍脫離困境的統帥人選後(當時的背景是:劉邦剛剛經歷了鴻門宴事件,被項羽分封到了巴蜀,其實是變相的被項羽軟禁起來,劉邦想要脫離現在的困境),蕭何開始做劉邦的工作。他多次向劉邦推薦韓信,希望劉邦親自面見韓信,聽取韓信的看法,大膽破格重用。劉邦有些不以為然,他敷衍蕭何,稍微再等一等,看一看。

韓信收到蕭何的重視和賞識,心中充滿了希望。得到蕭何推薦的承諾以後,韓信一直等待劉邦召見的消息。然而,一等再等,不見消息。韓信是聰明的人,他不難猜到,蕭何肯定將自己推薦給了劉邦,而劉邦呢,並無召見並重用自己的意思。韓信再一次失望了,他決定離開漢中,回到自己的家鄉淮陰另謀生路。

蕭何得到韓信不辭而別的消息後,慌亂心急,跑到馬廄,牽馬上騎,出丞相府而去。蕭何走得急,來不及將事情告知身邊的人。

當時,困居漢中的劉邦軍正遭受前所未有的逃亡浪潮,關東地區出身的士兵和追隨者們,進入漢中的子午道上已經開始逃亡,到了漢中,北方人不服南方水土,當他們實實在在感受到被群山包圍的閉鎖後,更加思念故土親人,不僅士兵,一些將校也開了小差。蕭何走的倉皇蹊蹺,有人將右丞相逃亡的消息通報給了劉邦,劉邦當即大怒,如同失去了左右手。

一兩天後,蕭何來見劉邦,劉邦是又氣又喜,指著蕭何罵道:“連你也逃亡了,究竟是為啥?”

蕭何回答道:“臣下豈敢逃亡,是去追逃亡的人。”

劉邦問:“追誰?”

蕭何答:“韓信。”

劉邦一聽,氣不打一處來,又高聲罵道:“鬼才信的屁話,軍中逃亡的將領,不下數十人,你不去追,你去追韓信,這這不是明明白白把老子當傻瓜!”

蕭何平靜而堅定的說道:“那些將領,要多少有多少,至於韓信,那是國士無雙。如果大王想要長久的做漢中王,不必啟用韓信。但是,如果大王想要爭奪天下,除了韓信,沒有可以謀議這件大事的人。就看大王您如何決策了。” 劉邦怏怏說道:“我當然希望向東方發展,哪裡想鬱郁久困在這裡。”這是劉邦的語氣已經趨於平和。

蕭何接著說道:“請大王定奪,如果決意東向爭奪天下,啟用韓信,韓信就留下。如果不能啟用韓信,韓信終究要走。”

劉邦知道蕭何行事持重,這番話,是他深思熟慮的結果。稍事考慮後,劉邦回答蕭何:“為了你,我任命韓信為將軍。”

蕭何毫不妥協:“韓信被任命為將軍,仍不會留下。”

劉邦沉默了,低下了頭。不過,他很快又抬起頭來,果斷的說:“我認命韓信為大將。”

韓信起身施禮道:“臣下為大王慶幸,慶幸!”

於是劉邦讓蕭何將韓信招進來,準備馬上任命他為大將。

蕭何進言道:“大王速來傲慢無禮,如今拜大將又如同招呼小兒一般,這也是韓信之所以要離開的原因之一。如今大王真的決心拜韓信為大將,請選擇吉日,沐浴齋戒,設置將壇,周全禮節,方才可以。”

劉邦一一同意了。

(2)“漢中對”和“明出子午 暗度陳倉”的故事:

韓信被劉邦封為大將之後,針對反攻漢中的計劃,韓信提出了歷史著名的“漢中對”,李開元教授書中描述:

劉邦問韓信:“丞相多次進言將軍,將軍有什麼謀略可以讓寡人領教?”

韓信起身施禮,謝過劉邦,以反問的形式回答:“大王如今東向爭奪天下,對手難道不是項王嗎?”

劉邦答道:“正是項王。”

韓信又問:“請大王衡量一下,在用兵之悍勇、待人之禮仁、實力之強大三個方面,與項王相比如何?”

劉邦長久沉默之後,回答說:“不如項王。”

韓信站起身來再一次施禮,應聲贊同說:“我韓信也認為大王不如項王。不過,臣下曾經在項王賬下任事,請讓我談談項王的為人。”

韓信首先分析項羽用兵的勇悍說:“項王一聲怒吼,千百人不敢動彈,但是,項王不能使用賢將,任其獨當一面。這種勇悍,不過是匹夫之勇。”

韓信又分析項羽待人的禮仁說:“項王待人恭謹有禮,言語溫和,人有疾病,他會同情流淚,將自己的飲食分給他。但是,當被任用了的人有了功勞,應當封爵受賞的時候,他卻把刻好的印章久久捏在手上,遲遲捨不得給人。這種禮仁,不過是婦人之仁。”

接著,韓信分析項羽的失誤說:“項羽雖然稱霸天下、臣服諸侯,卻不據有關中而定都彭城,這是他的第一個失誤。項羽背棄懷王之約,以自己的好惡裂土封王,諸侯心中不服,這是他的第二個失誤。項王將舊主懷王驅逐到江南,新封諸侯紛紛效仿,也都驅逐舊主,搶佔肥美的土地,這是他的第三個失誤。項王所到之處,沒有不摧殘破滅的,百姓都怨恨,人民不親附,只不過迫於威勢,勉強服從而已,這是他的第四個失誤。”

分析到這裡,韓信稍作總結:“從整體上看,項王名義上是天下的霸主,實際上已經失去天下的人心,所以,它的優勢容易轉換為劣勢。”

話聽到這裡的劉邦,入神屏息,俯身前傾,不知不覺之間,膝蓋已經牴觸到前面的坐席了。

這時候,韓信話鋒一轉,由分析項羽的得失,歸結到劉邦的應對,他說:“而今,大王如果能夠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的武勇賢將,有什麼勇悍的敵人不能誅滅!以天下的土地城邑分封功臣,有什麼人的心不能收服!尊重義帝,守懷王之約,興義兵順從將士東歸的心願,有什麼障礙不可以摧毀!”……

而“漢中對”提出來之後,其中著名的一個策略,也是被大家廣為傳頌就是“明出子午 暗度陳倉”的應對策略。

(3)“韓信將兵 多多益善”的故事:

劉邦打敗項羽取得天下後,剝奪了韓信的兵權,又將韓信軟禁在長安,這時候的劉邦,不時從容的召見韓信,與他一起回憶往事,議論諸位將領的領兵能力。劉邦曾經問道:“比如像我,能夠同齡多少兵馬?”

韓信答道:“陛下不過能夠統領十萬人而已。”

劉邦又問道:“那你如何呢?”

韓信回答道:“對於臣下來說是多多益善。”

劉邦笑了,問道:“多多益善,為什麼被我擒獲了呢?”

韓信答道:“陛下不善於將兵,而善於將將,這就是韓信之所以能被陛下擒獲的原因。況且,陛下的資質是上天所授,而非能力所能及也。”

韓信用兵的故事------“神秘的軍旗和背水列陣”

背景是韓信奉命圍攻趙國。

當時韓信帶領的是一些老弱病殘的軍隊,可以說戰鬥力非常弱。但是韓信可不是一般的將領,他熟讀兵法,善於運用計謀。此時的韓信,早已派間諜深入敵軍,得到可靠消息後,開始部署自己的軍隊。

韓信率軍到了距離井陘道東口還有三十里的地方,便下令停止進軍,築營就食,讓將士們早早休息。半夜,下令起營整軍,偃旗息鼓,秘密開拔,迅速向前推進。同時,選拔兩千騎士,組成一支輕銳奇兵,每人發給漢軍的軍旗一面,命令他們搶先通過井陘道,逼近東道口前,折入間道進入到道口近處的山崗上,用草木枝葉作掩護埋伏起來。韓信命令騎兵隊的將軍將領說:“明日交戰,我軍將會退走。趙軍以為我軍退敗,一定會傾巢出動,追擊我軍。這時候,你等統領部下迅速攻入趙軍的營壘,將趙軍的旗幟拔掉,換上漢軍的紅旗。待趙軍動搖敗退時,再從背後施以攻擊。”

部署完畢,韓信命令副將傳令軍中開飯,附帶下達通知,令今日擊破趙軍以後,韓將軍將大擺酒肉盛宴慶功,款待全軍將士。韓信的部署奇異而詭秘,慶功大宴的話更是不著邊際。諸位將士都難以置信,雖然表面應付“遵令”,實則心中都在打鼓。

韓信看破部下的心思,又對部下說:“趙軍已經搶先佔領了有利地形,修築了營壘,以逸待勞,志在全殲我軍。所以趙軍如果看不到我軍大將旗幟和鼓車,是不會率先攻擊我軍前隊的,因為他們不願意看到我軍遭遇險阻而撤退。”於是下令前軍萬人乘夜先出井陘口。

綿蔓水自南而北流經井陘口外,趙軍大營在水的東側,漢軍出井陘口的動向,趙軍已經察覺。不過正如韓信所料,趙軍並未在漢軍前軍出井陘口時開始攻擊,而是靜觀放行,等待韓信大將旗鼓出井陘口後一舉殲滅。漢軍前軍抵達綿蔓水後,並未在水西築營佈陣,而是匆匆渡過綿蔓水,在綿蔓水東岸背水向趙軍營壘擺開了會戰的陣勢。趙軍將領一直在營壘壁上嚴密監視漢軍動向,當他看見漢軍前軍竟然犯下兵家大忌,擺下背水之陣而自斷退路時,忍不住哈哈大笑起來。趙軍輕視韓信,堅定了務必一舉殲滅漢軍的信念。

黎明時分,韓信大張旗鼓的,直接向趙軍營壘開拔過來,列陣求戰。嚴陣以待的趙軍早已經做好了出擊的準備,待將領一聲令下,趙軍向漢軍發起了猛烈的進攻。領軍大戰良久,趙軍兵力強勁,漢軍都是農民軍,自然漢軍開始敗退,旗幟和鼓車都被放棄。漢軍且戰且退,一直退到綿蔓水邊,佈陣於此的漢軍前軍開陣將撤退的中軍迎入,前行迎擊追趕過來的趙軍,又是一番苦戰。相持對戰中,留守大營的趙軍看到漢軍潰退,大量旗幟鼓車被遺棄,以為勝負已定,於是開營出動,一方面奪取旗鼓等戰利品,一方面支援趙軍主力追擊漢軍。

埋伏在井陘口外山崗的兩千漢軍起兵,一直密切注視著戰場和趙軍大營的動向。待到趙軍留守部隊開營出動以後,迅速撲出,一舉偷襲趙軍空營成功,馬上按照韓信的指令,將趙軍旗幟係數拔掉,換上漢軍旗幟。

背水列陣的漢軍,在韓信的統領下迎擊趙軍,因為斷了退路,人人拼死作戰。佔數量優勢的趙軍,在死戰不退的韓軍面前,軍心開始浮動。趙軍一舉殲滅漢軍的意圖難以實現,故下令停止攻擊,整軍列陣,鳴金收兵,開始有序的向大營撤退。待到趙軍退回大營時,只見營門緊閉,營壁上兩千面漢軍紅旗,獵獵迎風飄揚,壁上的將軍,乃是漢軍騎將。

趙軍將士,人人大驚失色,以為漢軍已經偷襲趙國成功,趙王及部下已經成為俘虜,一時軍心大亂。在漢軍的兩面夾擊之下,趙軍大敗,潰不成軍。

綿蔓水背水之戰,漢軍大勝。戰後,韓信的部下問韓信:“兵書上說,安營佈陣,右面和背後靠山,前面和左邊臨水。這次作戰,將軍反而命令臣等背水列陣,結果竟然獲勝,真究竟是什麼戰術?”

韓信難得一笑,回答說:“這是兵法上有的戰術,只是諸君沒有注意罷了。兵書上不是說:‘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嗎?這次我所統領的軍隊,並非我一手訓練和調教出來的軍隊,指揮這樣的軍隊作戰,類似於所謂驅趕市街貧民作戰,在這種情況下,非得將士們置之於死地,讓他們人人為自己的生存而死戰不可。如果按照兵法常規,將他們安置在有安全退路的地方,戰況一旦不利,勢必動搖逃走,怎麼還可以用來取得作戰的勝利呢?”

不得不說,韓信真是一個用兵的奇才!

評價韓信

韓信之於劉邦,李開元教授在《楚亡:從項羽到韓信》這本書中這樣寫道:

“漢帝國的江山,三分之二是韓信打下來的,韓信曾經先後被封為齊王和楚王。漢帝國建立的時候,以功業、聲望、地位而論,韓信僅次於劉邦,無疑是名副其實的第二號人物。”但韓信輝煌的人生,有著非常不幸的結局。漢高帝十一年,韓信被呂后以謀反的罪名處死,被殘酷的滅了三族。也正是因為如此,有關韓信的親族和家庭的情況,被銷燬乾淨,留下隻言片語給後世之人來推測。

大將軍韓信篇——節選自《楚亡:從項羽到韓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