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見的客人》——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看不見的客人》——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直到最後一分鐘,驚為天人的結局。震撼到以至煽情的程度,毫不誇張。2017最佳影片,目前為止。還有12天全國公映,不容錯過。

懸疑但不驚悚,配樂稍顯心悸,可情節並不恐怖。陰森清冷的畫面色調,撲朔迷離的案情走向,抽絲剝繭的細節鋪墊,收放自如的情節推進,張弛有度的情緒調動。雖有略顯巧合的情節安排,也只為增加戲劇衝突,進而推動劇情發展, 無可厚非,無傷大雅。

從律師與男主初次見面,為即將的庭審輔導答辯開始。圍繞著兩宗蹊蹺的命案——從車禍逃逸,毀屍滅跡;到酒店房間裡的密室殺人和空氣中蒸發的兇手,旋即進入了一個多方博弈,智商比拼,思維較量的過程。

一問一答間,疑惑叢生。男主與律師之間,男主與女主之間,男主與受害人父母之間,以及那個隨時可以顛覆案情結局的目擊證人,多方涉事人構成了多條敘事路徑,而每一條路徑,都引導著迥然不同的案情走向,致使結局變得開放和多元。每一次的案情回溯都是自洽且成立的,但或許又都不是真的。真實的、編造的、假設的、推理的,紛至杳來揉合混雜,在不斷地推到與重塑事實真相的過程中,已將懸疑氛圍的渲染和觀眾情緒的調度,推向了極致。

起初,讓人覺得這是一個尋找真兇、自證清白的故事。可叵測的人心、羅生門式的自圓其說、事實原貌在一次次的案情回溯中被反覆改寫。直到最後,演變成了一個顛覆陰謀、還原真相、討還公道與正義的結局。只是作為法律門外漢的我尚有一絲疑惑,如此方式取得的證據,合法嗎?可以作為呈堂證供嗎?

匪夷所思的編劇能力,酣暢淋漓的結尾,實屬難得一見的燒腦神作。劇情本身就是最大看點,談不上什麼現實意義。如果非要說有,那除了一念之間,懲惡揚善的教育意義外,就是其”反精英”的態度。精明理性、冷漠絕情、隻手遮天的強勢精英階層,在面對遭遇喪子之痛的普通家庭時,在對抗作為弱勢群體的年邁夫婦時,在博弈有著敏銳觀察與分析能力、機械工程師出身的父親,以及雖罹患癌症、但智商奇高熱愛戲劇的母親時,在為兒子洗清罪名、討還公道的意念驅使下,鹿死誰手,真不好說。

當法律奈何不了金錢,公平屈服於權勢,弱勢群體依然能用自己的方式來討還公道。正義會遲到,但不會缺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