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築夢小康路丨“紅黃綠”繪就瑤鄉新畫卷

同心築夢小康路丨“紅黃綠”繪就瑤鄉新畫卷

在株洲炎陵的東南邊有著這樣一片神奇的土地,境內有著豐富的資源,成為許多人嚮往的地方,這就是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全鄉總人口1.4萬人,少數民族人口3244人,以瑤族、畲族為主。近年來,炎陵縣按照“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民族工作宗旨,不斷加大對民族鄉工作的投入,以產業發展帶動經濟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發展,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生態鄉鎮,獲得全省民族團結進步示範單位等榮譽,龍渣村還入選中國第二批少數民族特色村寨目錄,全鄉民族團結進步工作成效顯著。

打黃桃牌,特色農業產業叫響全國

“平樂村是產業改變民族地區發展面貌的一個縮影,目前村年產黃桃500萬斤,年產值4000萬元,村人均增收3.8萬元,徹底摘掉了貧窮村的帽子。”平樂村黨總支書記鄧運成這樣說。

中村瑤族鄉是炎陵黃桃的主產地,近年來,炎陵縣以實施“一帶八基地”建設,為民族鄉發展特色水果產業提供了政策和資源優惠。在品種優選、種植技術、電商物流、品牌推廣方面進行聚集式傾斜,做到產量、品質、市場、品牌同步推進,小小黃桃迅速成為瑤鄉農民擺脫貧困的“金果子”。

同心筑梦小康路丨“红黄绿”绘就瑶乡新画卷

湖南省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平樂村,當地黃桃種植大戶陳世丹在採摘黃桃。新華社記者柳王敏攝

目前,全鄉黃桃種植面積達3.1萬畝,建有千畝種植基地2個,現代農業特色產業省級示範園2個,有黃桃生產經營組織38個,帶動全鄉8020人從事黃桃產業,產業鏈綜合收益8.4億元。 炎陵縣連續四年在中村瑤族鄉舉辦“桃花節”和“黃桃大會”,全鄉有600餘戶貧困戶依靠種植黃桃實現穩定脫貧。 炎陵黃桃產業覆蓋越來越廣,品牌影響越來越大,市場銷路越走越寬,如今已遠銷新加坡、迪拜等國家和地區。

中村瑤族鄉2019年成功納入湖南省首批農業特色小鎮建設名單,目前已進入2020年國家農業強鎮示範鎮公示名單,正在以炎陵黃桃產業為主打,走一二三產業融合互促發展的路子,規劃建設“百里桃園”經濟帶、交易批發市場、鄉容鄉貌改造等項目,全面打造宜業、宜遊、宜居的黃桃特色小鎮。

走融合路,紅色文化和民族文化相得益彰

中村瑤族鄉文化資源豐富,是一片同時盛產紅色文化與民族文化的寶地,以毛澤東為代表的無產階級革命家在中村瑤族鄉開展了第一次插牌分田、第一次給部隊上政治課等革命實踐活動,在周邊留下了周家祠、八擔坵、插牌分田、何孟雄故居、軍民訴苦臺等革命舊址和名人故居,成為紅色旅遊經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同心筑梦小康路丨“红黄绿”绘就瑶乡新画卷

周家祠(含周南學校)位於炎陵縣中村村,1928年3月,毛澤東曾在此主持召開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第一次插牌分田聯席會議。

中村瑤族鄉利用這些豐富的紅色資源,依託炎陵縣黨性教育基地,打造梅崗“紅軍村”項目。圍繞“走一次紅軍路、聽一次紅色故事、做一頓紅軍餐、幹一件農家活、開展一次入戶調查”的“五個一”主題,建成紅色文化景點等,打造了炎陵紅色旅遊新名片。

這裡,同時也是瑤族群眾聚居區,過山瑤民俗給這片樸實的土地打上了鮮明的印記,中村瑤鄉充分利用好少數民族地區發展政策,注重瑤居、瑤拳、瑤服、瑤歌、瑤舞“五瑤”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全鄉以弘揚紅色文化為主線,增添少數民族文化異彩,有力地催動了文旅融合發展,發動了群眾支持參與,帶動了鄉村振興實施。

畫同心圓,給小山村穿上美麗衣裳

同心筑梦小康路丨“红黄绿”绘就瑶乡新画卷

炎陵縣中村瑤族鄉平樂村

“瑤山山水如錦繡,萬嶺千山哥哥遊……”這首瑤族山歌所唱的,正是中村瑤族鄉如今的寫照。作為國家級生態鄉鎮,這裡森林覆蓋率達90.6%,境內山川秀美、風景如畫,是長株潭地區南端的一顆美麗明珠。近年來,中村瑤族鄉加快了美麗鄉村創建步伐,統一戰線積極組織各方力量參與,重點打造龍渣、龍潭、梅崗三個村。先後在龍渣村建設了戲臺、文化廣場、民族鄉牌樓、風雨橋,對50餘戶瑤居進行風貌改造,保留瑤族風情和鄉村自然特色。在龍潭村、梅崗村進行道路硬化、修繕拓寬了環村同心大道、文體活動室等基礎設施,安裝了太陽能路燈,建設幸福院、同心書屋、村衛生室等,基本形成30分鐘公共服務圈,村容村貌煥然一新。黨外技術專家團、新的社會階層人士服務團隊為村民提供技術指導、人才培訓、黃桃品牌授權等特色服務;民企福來喜鵝業有限公司和黃桃合作社在龍潭村、梅崗村加大產業幫扶,成立鵝業、果業公司,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每年為村集體創收10餘萬元,填補了村集體收入空白。開展“展巾幗風采,創最美庭院”、衛生清潔評比等活動,共評選出“最美庭院”1115戶,營造了人人參與共建美麗瑤鄉的濃厚氛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