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佤族常年居於西南地區的大山中,以原始強悍的民族風情見稱。

佤族: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人口分佈

佤族人口約39.6萬,主要居住在雲南省西南部的西盟佤族自治縣和滄源佤族自治縣,其餘散居在孟連、耿馬、瀾滄、雙江、鎮康、永德等縣和西雙版納傣族自治州、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境內。西盟、滄源、孟連和瀾滄處於瀾滄江與怒江之間,山蠻起伏,部分地區海拔在2000米以上,又有“阿佤山區”之稱。

多建在山腰或小山巔,大的有三四百戶,小的不到100戶,每個村寨內部又包括幾個小寨,每個小寨由幾個家族和不同姓的個別家庭組成。

佤族: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服飾裝束

佤族服飾絢麗多采,男子常穿無領短衫,黑色寬檔長褲,用黑布或紅布纏頭,頸部以竹、藤圈為飾,外出時常身背筒帕,腰佩長刀、銅炮槍和努弓;婦女上身穿無袖無領的黑色小短褂,下身穿自織的黑、紅、藍條紋的及膝筒裙,以銀項圈和多串料珠為胸飾,小腿和腰部套著用箭桿草、大茅草或野竹製成的若干蔑圈,喜戴多個銀鐲和大耳環。佤族女子一般留長髮,但不梳辮子,為避免頭髮散亂影響視線,她們多戴上呈半月形的銀(或篾)髮箍,這也是佤族婦女獨有的標誌。

佤族: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節慶活動

佤族有不少重大的傳統節慶,若走訪佤寨時能遇上,可一起感受佤族的獨特風情。

佤族: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拉木鼓

​是佤族傳統的祭祀節日,流行於雲南省西盟佤族自治縣,多在佤歷一月(農曆十一月),具體日子由魔巴(巫師)占卜擇定。所謂“拉木鼓”,就是從寨子外的森林中砍伐樹木,拉入寨中,製成新鼓的活動。屆時,村寨頭人會先決定拉木鼓的時間及主祭人,準備好要剽殺的水牛數頭、取肝看卦的黃牛一頭以及水酒食物等。拉木鼓當天,白天剽牛祭神,晚上由青壯男丁上山砍伐已事先選好的樹木,準備制鼓的材料。第二天一大早,全寨的男女老少(有的地方女性不能參加)均身穿節日盛裝,前來拉木材,大家邊歌邊舞,用繩索將材料拉往寨子。但材料當天不能進寨,要停放在寨外,需殺雞祭祀之後,另擇吉日進寨。

新木鼓完成之日,要立即敲響,向全寨報喜,並舉行新木鼓安放儀式。晚上,全寨人齊聚木鼓房周圍,歡歌共舞,慶祝新木鼓的順利製成。至此,整個“拉木鼓”祭祀活動方告結束。

佤族: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取新火節

流行於雲南省滄源佤族自治縣。佤語稱之“便克”或“便哦”。節期在每年年節後的一兩個月內擇日舉行,各村寨並不統一。節日當天,全寨各家各戶在統一的時間內將自家火塘用水潑熄,並選擇有代表性的一戶人家將潑熄了的火柴頭和木炭用筍葉包好,由德高望重的老人送出寨外埋掉,同時殺雞唸咒,表示和雷神達賽的火斷絕關係,送雷神的舊火上路回家。然後由寨中德高望重的老人以“鑽木取火”的辦法造出新火,各家各戶引火種重新點燃火塘,接新火回家。接下來村寨要全體出動挖防火水溝,修理防火水塘,往草房頂上潑水,裝置水竹筒等,落實全寨防火措施。最後大家聚集一起歡歌樂舞,以示慶祝。

佤族: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景點導覽

佤族是山地民族,長年與大山為伴,因而孕育出原始豪放的民族風情。雖地方偏遠,但仍有一些地方可供遊人體驗佤族人的生活和風情。

佤族: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佤族生活展演地——雲南少數民族村

雲南少數民族村“翠漪洲”的東南角,有一個佤族寨。寨內建有茅草房、牛頭廣場、神靈廣場、“司崗裡”石雕以及糧倉等,並有低族人在此展示生活起居的點滴。牛頭廣場是佤族古老“剽牛”活動場所的象徵,場正中的牛角為佤族“寨樁”,廣場前的兩個石人分別為佤族的男性和女性祖先。寨裡的佤族人定時會為遊客表演風格粗獷豪放的“木鼓舞”,和傳統的“舂新米”和“織統帕”等生活場景,將值族風情活現眼前。

佤族: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原始的倪族聚居處——西盟班帥

在雲南普洱地區的孟連和西盟縣生活著許多佤族人,其中最值得推薦的是位於西盟縣毗鄰中緬邊境的班帥。班帥分佈著9個自然村,屬佤族居住較為集中的一個地區。在這裡生活的佤族屬三大值族支系的一種,稱阿佤,意即“住在山上的人”,屬山地民族。他們的房子皆為草房,依山勢而建,由高而低錯落有致,生活至今還保留著原始濃郁的佤族風情。

佤族:會走路就會跳舞的民族,一個會說話就會唱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