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嚮往的春天# 學古詩詞,看少女們怎樣抒情 (原創)


春天是具有旺盛生命力的季節 : 草要綠、蟲要鳴,柳樹抽枝,桃樹散花。你可以無情於大自然,可是大自然的生命裡卻能夠把你完全的浸透。

你身上的一切裝備,也算精良漂亮,但春天到來了,你必須繳械投降,圍脖你要摘下,棉衣你要脫掉。

一切都在悄無聲息的發生著、變化著,而細心的詩人,恰恰抓住了這樣的變化。


春日遊,杏花吹滿頭。陌上誰家年少,足風流?

這裡有少年的衝動,少年可以義無反顧的來到田間小路,展示他青春的活力和身體的強健。田野是廣闊的,又可憑他任意的眺望,他可以在這裡賽跑、打球、嬉戲……

經過一冬,少年可以盡情的舒展自己的筋骨,蓬勃自己的想象。

春天,杏花佔滿了枝頭,他們還嫌不夠,而爭搶分享到小姑娘們的頭上。小姑娘們卻沒有少年那樣的風流。她們倚樹而望,把少年盡收眼底,併發出 :

妾擬將身嫁與,一生休。縱被無情棄,不能羞。

這是怎樣的發自於內心的衝動啊?而且是一種不想有後路的衝動。

是大自然的活力植入了她們的內心裡嗎,還是她們當如此?

#嚮往的春天#   學古詩詞,看少女們怎樣抒情 (原創)


這是唐代文化背景下,春天的小姑娘,我們再看宋代文化背景下春天的小姑娘吧!

蹴罷鞦韆,起來慵整纖纖手。露濃花瘦,薄汗輕衣透。

這鞦韆,也許在柳樹下、桃樹旁,也許在綠茵茵的草地上,小姑娘用纖細的手握緊鞦韆,輕輕的盪來盪去,可以閉上眼睛想象春日的美景,可以馳騁思緒編織春日的未來,而當微汗溼透薄衣時 :

見客入來,襪剗金釵溜。和羞走,倚門回首,卻把青梅嗅。

是客人驚動了她嗎,她顧不得自己的妝束,害羞的離開了鞦韆倚在門邊。

可她卻沒有把心收回,她回首,要看到什麼呢?此時只有那位客人對她而言,讓她心有憧憬吧。

″回首″也就罷了,可又為什麼“卻把青梅嗅呢”?是期待還是靦腆;但不捨,這是肯定的。

這大概就是宋代文化底下,小姑娘的狀態了。


#嚮往的春天#   學古詩詞,看少女們怎樣抒情 (原創)

前一首詞的作者是,唐代韋莊,題目是《思帝鄉· 春日遊》;後一首詞的作者是,宋代李清照,題目是《點絳唇·蹴罷鞦韆》。不同的時代展現出了不同少女的狀態。

同在春天,萬物復甦,和風拂面,地上有賞眼的小草,空中有悅耳的鳥鳴,人生代代無窮無盡,而江月之景又是年年相似,不同的就是時代文化了。

我們從韋莊的詞來看,少女是能夠大膽的展露自己,表白自己的,並且追求了我想要的。而我們就不能從李清照的詞看出這一點,但少女那顆懵懂的心還依然在胸膛中跳動。

作者在此中所展現的少女,她們都是符合當時文化背景的。

唐代是一個比較開放的時代,社會風氣依然體現出人的自然的特點,封建禮教對少女們的約束力也小,這樣她們也就有了很大的,突顯自我表現自我的空間。而到了宋代則不然,嚴厲的封建禮教束縛了女性,特別是少女,她們甚至不能正面接觸少年男子,可能接觸時,也會表現的忸捏做作,甚至是要裝模裝樣的!

但不管怎麼說,春天的一派生機是賦予大自然的,這大自然中,也有少女的一份。在唐代她們可以充分的表達自己的情愛,在宋代雖然有嚴格的約束,但誰也沒抑制住她們那顆具有情愛的心。

我們再從五代、宋不同文化的角度看兩首 :

菩薩蠻·花明月暗籠輕霧

五代 李煜

花明月暗籠輕霧,今宵好向郎邊去。剗襪步香階,手提金縷鞋。畫堂南畔見,一向偎人顫。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

這首詞雖然是五代的,但是他還是深受唐代文化影響的,這裡寫的是少女前去與少男約會,我們只看後兩句″奴為出來難,教君恣意憐″。這兩句通俗的講就是 : 少女說,我出來一趟不容易,你就盡情的與我相親吧。這裡少女如此大膽的表達愛,在整個封建社會還是比較少的。

#嚮往的春天#   學古詩詞,看少女們怎樣抒情 (原創)


我們再看宋代的 :

陳鬱《東園書所見》

娉婷遊女步東園,曲徑相逢一少年。

不肯比肩花下過,含羞卻立海棠邊。

這首詩和李清照的那首詞應該說是異曲同工,少女遇到少年男子,害羞而又捨不得,因此她與少年相逢後立於海棠邊,她要幹什麼呢,也是不言而喻了。

春天是百花盛開的季節,也是少男少女們嚮往愛的季節,大自然中的每個生命,都應該珍惜這個季節,過好這個季節,抒發好這個季節中所存有的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