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中醫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應當如何面對科學?

本篇文章要先從木、火、土、金、水五行談起,然後再談陰陽,最後再談太極。主要目的是澄清概念,廓清一些常見的誤會,指出“陰陽五行”理論,絕非不瞭解的人所想的那麼不科學。也絕非玄學者所臆測的那樣,是一種超驗的神秘主義學說。

我們一定要注意:木、火、土、金、水絕對不是實指日常生活中的五種物質。說是五種元素,毋寧說是五種系統分類。無非是用木、火、土、金、水對五種功能特性予以概括而已,取木之伸展、火之炎上、土之中和、金之收斂、水之潤下的特性來“取象比類”而已,說白了這五個詞其實都是以“具象”來指代抽象的“類”。

我們的先賢其實早就告訴我們,這是“取象比類”,並不是單單“取象”而已!“取象”是為了“比類”,而“類”完全是一種抽象概念!

將五行實指為五種物質元素,是大行其道已久的誤會,若落入此坑,很難不對“五行”學說產生錯解、偏見和誤會。

這裡不得不先提上一筆,避免隨後閱讀的誤會。

作為中醫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應當如何面對科學?

五行的生克關係圖

然後,我們要談一談,為什麼中醫目前是屬於一種“唯象”理論形態的科學。注意,我們這裡並不是談中醫,我也不是中醫師,沒資格具體談中醫的實踐經驗問題。我這裡談的是中醫的理論基礎,作為哲學的陰陽五行學說,應當如何正確理解,它是怎樣與中醫掛鉤的。

為什麼說中醫是以陰陽五行的理論為基礎呢?

舉一個我略有掌握,而大眾都大體瞭解的例子:五臟與五行的關係

中醫將五臟的肝臟系統匹配為木性,心臟系統匹配為火性,脾臟系統匹配為土性,肺臟系統匹配為金性,腎臟系統匹配為水性。

然後認為五臟之間的相互活動與配合,符合五行之間的生克關係。

中醫認為,五行的生克關係可以作為理論基礎,來理解五臟之間的相互作用

作為中醫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應當如何面對科學?

作為中醫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應當如何面對科學?

不同物質現象系統的關聯,以“五行”為中介被中國人串聯了起來

為什麼可以這樣匹配與歸位?中醫確實是沒有嚴格的證明,說白了這是中醫的基本歸納、基本假設。有人因此抨擊說這不科學。但是這種抨擊恰恰是不夠了解科學的。因為科學的前提都是假設的,由假設所推導出來的結果,若是在實踐中可行,這樣的假設便可以設立為原理。

原理是無法被嚴格邏輯證明的。所以,要求中醫在理論上嚴格證明五臟運行必然符合五行生剋,那是過分的要求,並不是真正科學的要求。中醫要證明自己是科學,並不負有這種義務。

這就像相對論中的光速不變原理,只是被採納為基本前提假設,並非由理論邏輯所推導出來的道理一樣。

中醫另有自己所應擔負的義務,如果中醫要想成為理論嚴謹度高的科學的話!

那麼,中醫應承擔的科學義務是什麼?

但是中醫有義務將作為其理論基礎的“陰陽五行”學說闡釋得更為清晰,將理論框架建立在嚴格的理論邏輯完全自洽的基礎上。這就像狹義相對論利用光速不變原理和相對性原理,可以邏輯自洽地推導出洛倫茲變換以及尺度收縮、時間膨脹等相對論效應,並由實驗驗證。

雖然中醫作為一種經驗科學,其嚴謹度次序,是肯定低於物理學的,但是大致的相似的科學流程同樣還是必須的。

對此,中醫應當完全有信心。畢竟最終是否科學,還是需要通過實踐來檢驗,並非純粹的理論問題。

而目前大量的中醫實踐經驗是支持從五行生剋角度去理解人體五臟之間的組織運行關係的。

中醫強調其實踐經驗的豐富性,並不可恥,這恰恰是科學最基本的特徵。科學恰恰根本不是什麼純粹理論的玩意,僅僅只是理論的,那是玄學!

不過,補足、豐富理論基礎,這是中醫作為科學目前必須思考的。

請注意,中醫的科學理論基礎,不在西醫化!而在於將作為哲學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闡述清楚,應當把各種混淆的、錯誤理解的概念,重新予以廓清。

作為理論基礎的各種名相,應當具備足夠的嚴謹度,不能僅僅落在感覺層次。

這其中最為基礎的部分,當然是應當去深刻理解“五行生剋”理論的本質是一種系統論。

“五行生剋”其實是一種系統論的哲學理論

所謂“五行生剋”,簡要而言,即:

  • 相生關係:“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 相剋關係:“木克土、火克金、土克水、金克木、水克火”

所謂生,即相互扶助;所謂克,即相互制約。

簡單舉一個例子。比如中醫裡頭有“補肝養心法”,認為當人有心神虛怯、怔忡心悸、不寐健忘等心神不寧之狀時,宜補肝以養心神,其所根據就是“木生火”。

我不是專業的中醫家,所以不敢魯班門前耍大刀,因此這裡就不多談。

另外,對於同樣大談“五行”的算命、風水一類本人也沒興趣,而且我見所謂應用者多半並未真的通達“五行生剋”的哲學,牽強附會者居多。這恐怕也是“五行生剋”哲學常被誤以為迷信的最重要原因。

這裡想再談一談現代人最常經驗到的企業組織管理與五行生剋哲學的關係。

作為中醫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應當如何面對科學?

以“五行生剋”為哲學基礎,同樣也能創建組織管理理論

任何略具雛形的企業一般都會具有五大功能部門,才能稱得上組織結構健全。也即所謂生產服務部門、市場營銷部門、人力資源部門、綜合行政部門、資本財務部門。按照水“潤下”、火“炎上”、金“收斂”、木“伸展”、土“中和”的特性,我們可將生產服務部門配屬木,市場營銷部門配屬火,人力資源部門配屬水,綜合行政部門配屬金、資本財務部門配屬土

在如此配屬之下,根據五行生剋關係,這五大部門之間的相生與相剋,也即扶助與制約的辯證關係,從理論上就不難構建出來。

茲舉一例。比如資本財務部門屬土,最助其生的是屬火的市場營銷部門,而制約最大的是屬木的生產服務部門。從我們的經驗上來看,也確實如此。這是符合“五行生剋”中“火生土”和“木克土”的抽象的生克原則的。

我們由此可見“五行生剋”是一種抽象度極高的系統論,能應用於凡是涉及組織運行關係的各類系統,並進一步將各類系統關聯起來。

“五行生剋”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一種從系統論出發的萬物理論

事實上,如果我們從“五行生剋”的角度看待企業組織管理,我們會不難發現,竟然與中醫養生與治病的道理是相似的。根據“五行生剋”關係,生產服務部門可對應肝臟系統,市場營銷部門可對應心臟系統,人力資源部門可對應脾臟系統,綜合行政部門可對應肺臟系統,資本財務部門可對應腎臟系統。從而,

企業組織管理的哲學與中醫之理也能夠發現其中的相通

由此可見,“五行生剋”在某種程度上,也是一種萬物理論,只不過是從系統論的角度出發構建的

其實,我們也能將機械系統進一步與“五行生剋”理論關聯起來。

作為中醫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應當如何面對科學?

用“五行生剋”來理解汽車的五大系統關係,也是可以有的

我們知道,汽車的五大系統分別是:燃料供給系、潤滑系、冷卻系、點火系、起動系。根據五大系統的特性與五行特性,我們可將燃料供給系配屬土,潤滑系配屬金,冷卻系配屬水,點火系配屬木,起動系配屬火。我們發動汽車時,基本上五大系統開始工作,其啟動次序及工作循環基本如下:點火系、起動系、燃料供給系、潤滑系、冷卻系。這符合“木、火、土、金、水”的依次相生關係。若細究下去,我們也會驚訝地發現,汽車工作的機械原理,也是符合“五行生剋”的關係

於是,我們不免會產生一個猜想

任何一個母系統都可分成邏輯完備的相生相剋的五大子系統?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

如何闡釋這個道理?我們得從太極和陰陽談起,講一講五行的來歷。

五行與太極、陰陽、四象的關係

雖說是要談五行的來歷,我們這裡並不準備進行歷史考證,而是要從邏輯、從因果的角度來看。

《大學》有言:“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代矣。”事物之先後,未必就一定得是時間順序的,邏輯空間中的先後也一樣可以是先後,從本質到現象也一樣是一種先後。

哲學上的概念運動,也是一種順序。

事實上談到木、火、土、金、水五行,就不能不談陰陽;談到陰陽,就不能不談太極。

所以,我們從“太極”這一概念,以及“太極”與“陰陽”的關係談起。

“太極”一詞最早應當是出自孔子所作的《易傳》,有“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說,戰國時代《莊子》也有“大道,在太極之上而不為高;在六極之下而不為深;先天地而不為久;長於上古而不為老”的說法。

莊子將“太極”與“六極”對稱,等於給了我們準確理解“太極”一詞含義的線索。

而此次“六極”的意思顯然是“上下四方”,所以所謂“太極”的高就不再是指具體空間方位了,因為“六極”已經囊括盡了所有空間方位,而應是指抽象性的本質之高。

從詞源來看,“太”為“太上”,“極”乃“終極”,所以“太極”實際指的含義是指一切的終極根源。唐代孔穎達的《周易正義》認為:“太極謂天地未分之前,元氣混而為一。”西漢時期的《易緯·乾鑿度》提出“有太易,有太初,有太始,有太素”,猜想四階段的創始來解釋“易有太極”。這些說法都是可以佐證的。

作為中醫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應當如何面對科學?

中國人的“太極”,是“象帝之先”的,不是具象的

那麼,一切的終極根源是什麼?這是不妨就“見仁見智”了,如果是相信上帝者,說“太極是上帝”也沒什麼不對。在我看來,沒有什麼好囉嗦的,不就是這個宇宙嗎?不管你認為有大爆炸也好,沒有大爆炸也好,宇宙總體當然是內在萬物的總根源。這邏輯是絕對不會有錯的。所以,在我看來,將“太極”指向這個統一的大千世界是不會有錯的。這就是最高的“太極”

但是不僅如此。事實上,我們從古籍中對“太極”這一詞的運用來看,凡是現代人在組織管理上可稱之為“系統”,在物理學上可稱為“孤立系統”的東西,我們將其整體稱為一個“太極”也是不會有錯的。

然後怎麼“是生兩儀呢?這個世界,有正能量也有負能量,這個講法不管是從物質角度,還是從精神角度,也是不會有錯的。這就是所謂的陰陽兩儀。簡單地說,這就是母系統下既對立又相生的兩大部分。

然後,陰陽兩大系統又可以繼續二分。

於是就繼續有了“四象”的分類:太陰(陰中之陰)、少陰(陰中有陽)、少陽(陽中有陰)、太陽(陽中之陽)。

作為中醫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應當如何面對科學?

在“四象”的基礎上,有兩個發展方向,分別為:八卦與五行

若對“四象”再各自進行陰、陽二分,也就有了“八卦”。這是非常簡單的算術組合問題。這是將一個母系統分成八類來看。

也可以分成五類。即綜合“四象”,有大統管特徵,居中勾連的部分,另闢為第五類,這樣在“四象”基礎上也就有了“五行”。

也就是說,“五行”與“八卦”,其實都是建立在太極與陰陽的概念基礎上。

於是問題就來了,太極與陰陽的道理何在?

作為“五行”基礎的太極陰陽學說,實質是對立統一規律的揭示,是一種極為深刻的辯證法

太極與陰陽概念中的真正玄妙,其實是蘊涵著極為深刻的對立統一的思想。只有從這個角度去理解,才是符合理性的,才不會落入神秘主義。

事實上,我們過去許多文化糟粕,在五行、八卦上產生了許多錯誤認知與迷信看法,都是源於各種對太極與陰陽的神秘主義妄想。

我們其實應當從辯證法,從概念運動的角度來看從太極、陰陽、四象、五行或八卦的辯證運動。要認識到,本質上我們傳統的太極陰陽五行學說,其實是一種

概念辯證法

從邏輯認知的角度來看,源初的對立應是有無、同異這類本源性的抽象概念的對立。

我們以同異為例,有同便有異,有異便有同,這是一種相生關係,同與異是互為條件的,並不是說先有同再有異,或者先有異再有同,同與異這對概念在邏輯上是同時誕生的。

有與無,善與惡,明與暗,高與下,……等等其他對立概念之間的關係也都是如此。而這種概念“誕生”的規律,就是辯證法的對立統一規律。對立統一規律,從認識論的角度深刻地指出概念或範疇的誕生,一定是對立而生的,但同時也是必然統一的,這種辯證邏輯才是合乎事實的,但反而很容易被我們所忽略。我們要注意,這種對立邏輯矛盾是兩回事,不能混淆起來。

作為中醫基礎的“陰陽五行”理論,應當如何面對科學?

辯證法中的“矛盾”與“邏輯矛盾”的含義是不同的

若由此來看,“陰陽”所講的只是對立統一規律所指出的事物之間必有的對立的一面,而“太極”說的則是其必有的統一的一面。若照此認知,太極、陰陽其實並沒有神秘可言,僅僅只是我們中國古人所發展出來的一種非常深刻的辯證法,剛好與西方哲學中的辯證法完全吻合。

如果我們能深刻了解上述道理。我們就有可能將以“陰陽五行”理論為基礎的中醫學從“唯象”理論層次,再進一步“昇華”成理論框架更為完備的科學。像在物理學中,所謂唯象理論(phenomenology),是物理學中解釋物理現象時,不用其內在原因,而是用概括試驗事實而得到的物理規律。我們今天的“中醫學”有點像這種層次,原因就是對太極、陰陽、五行的概念在哲學上的理解不夠深刻,有過多“玄學”的成分,確實還需要一個去蕪存菁的過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