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光三年的我,總結了這幾個教訓


月光三年的我,總結了這幾個教訓

#兄弟,我賣了這麼多年假藥,

發現這世界上只有一種病,那就是窮病#


文 | 人稱小飄


01 Money Money Money!

我,畢業工作3年,銀行存款4位數,個十百千...

眼看著房子、車子、投資什麼的,我一樣都沒搭上邊。

身邊的朋友結婚的結婚,供房的供房,開店的開店,不自覺感受到“金錢”這詞,冰冷而又近距離的壓迫。

“為什麼別人能存那麼多錢?”

抱著探(DU)索(JI)的心態,近期自己也終於決定,告別月光,開始存錢!

第一步,我試著先從【支出】方面入手。

然後我給自己捋了捋,每年自己到底要花多少錢?

只算是“生存”需要,不得不花,剛需的那種。

以自己為例,每個月:

①【餐費】+【交通】,大概是1.3K;

②其他類別,主要是亂七雜八的,每年網費、購置衣物、鞋子什麼的大約4K,兩部分加起來,一年大約2W,我是夠了。

月光三年的我,總結了這幾個教訓

(千萬別說字醜,千萬別說字醜)

以此類推,我還整理了一些娛樂支出,比如“旅遊”、“聚餐”之類的;還有一些社交支出,比如“人情”、“節日送禮”等等。

每年要花多少,一目瞭然,心裡也有個數。

月光三年的我,總結了這幾個教訓

月光三年的我,總結了這幾個教訓


只整理出開銷有什麼用,接下來就按計劃往裡面存錢吧!


02 摳摳摳!

第二步,我試著對每個月到手的工資,進行規劃。

比如,每年旅遊要花多少錢,然後就把它除以12個月,那麼每個月工資一發,只要把這個金額存到用於旅遊的這個銀行卡,任務就算完成了。


月光三年的我,總結了這幾個教訓

各種類型所需的支出,也是同樣處理。

我把它們分別存放在不同的儲蓄區域,分門別類:微信是剛需支出,每月存入1800元;招行卡是聚餐娛樂支出,每月存入500元...

以此類推,還有最最最重要的工行,月薪減去這些規劃的支出,剩下就是我每月的存款了。

月光三年的我,總結了這幾個教訓

通過類型劃分,讓工資各個部分獨立了起來。

相對應的支出,養成從相對應的儲蓄區域支付的習慣。

也就是說,我今天吃飯的時候加了雞腿,那也只會影響微信的存款,吃飯這部分錢變少了,並不會影響我去旅遊銀行卡的錢。

隔天我只能少吃個青菜來填坑,而這麼下去,在年底,應該是能按規劃,從旅遊的銀行卡里拿到足夠的錢去旅行。

月光三年的我,總結了這幾個教訓

支出前,我們用劃分的方法,避免了過度支出。

相對而言,有人可能會覺得,“那支出後,我們就什麼都不用做了吧”,其實不然。


03 記記記!

我自己的做法,是記賬。

吃個飯15塊,記下來:金額15,日期今天,類型餐費;買瓶水5塊,記下來...

月光三年的我,總結了這幾個教訓

記賬APP,能夠將各項明細,彙總形成表格,對各類消費情況進行展示。

每次“反省”,都可以看得到餐飲、零食各方面的佔比,從而自己心裡也有個數。

一開始可能會有些不習慣,不過隔個一兩天再寫,也不會有什麼問題,一段時間後回顧自己的消費歷程,會有莫名的成就感。

說真的,自己不害怕花錢,只是害怕錢不知道花去哪裡了...


04 省省省!

第二個方法,是通過兩次買東西經歷感悟到的,我管這個方法叫【體驗生活】。

一次,跟媽路過超市,本也就隨便逛逛,沒想買什麼。

可看到地上疊起一箱箱飲料、促銷。

喲,那不就是我經常喝的維他檸檬,超市一組6盒14塊,在711、全家,可是要3.5元/盒;酸奶,超市10塊3瓶,便利店卻賣5塊一瓶...

便利店的價格略貴,大家一直都知道。

可難道拆個包裝,放進冰箱,就值提價20%?

這種便利店,在光天化日之下“搶錢”的感受,唯有通過自己去過超市對比,才能深切感受到。

虧自己還一直支持,持續高消費...

再後來有一晚,爸媽從家鄉回來,沒吃上飯。

突然親情氾濫的我,決定去菜市場買菜,給他們做一頓,來個驚喜。

菜市場原本是我的禁區,一年也走不到裡面一次。

這回來到才發現,經過多年的發展,菜市場環境已經非常整潔,讓人舒服,不像過去一樣髒亂。

好,回來說說物價。

天吶,菜心抓起一大把稱才5塊錢,夠3人吃;豬肉什麼的,要個10塊吃一餐是管夠的了;至於燒臘那些,更是超出自己預想的便宜,15塊白切雞都快能裝滿一盒了...

30塊不到,買完菜回家自己動手,經歷也十分有意思。

打開網頁百度菜式,用筆抄下各個步驟時長,撕下這張攻略秘籍帶到廚房,緊跟著一步一步地去做...

回想這種原始的實踐,對於大時代勤於電子產品、網絡下的我,是顯得多麼有意義。

月光三年的我,總結了這幾個教訓

其實我明白,廚房小白的我做飯,怎麼都比不上爸媽。

但是回味整個過程,對於自己,極大地增加了生活體驗,有些事情,自己嘗試體驗過後,再說出來跟別人分享,那是不一樣的。

對於家人,兒子十指不沾陽春水,偶爾給自己來一出,相信再難吃也是滋味,我不是在自誇...

對於性價比,想想自己平時吃的工作餐,18元一份,幾塊肉幾條菜;如果去菜市場買過菜你就知道了,一頓家常,兩人份,兩大盤葷菜+一整盤素菜,30塊足矣。

兩次深刻的實踐,都讓自己對在外面買東西,有了全新的感觀。

現在在超市買一瓶水,在外面吃一頓飯之前,都會自然而然地對比起來。

無關乎舍不捨得花這個錢,而是希望自己花的每一分錢,都有價值。


05 理理理!

本來第三部分是不想說的,因為關於投資理財,我也不太擅長。

《窮爸爸和富爸爸》有一個讓我印象深刻的道理,大概意思是,窮人和富人的最大區別,並不僅僅是收入,更多是取決於如何管理財富。

月光三年的我,總結了這幾個教訓

同一家公司,有著同樣收入的3個人。

一人不會理財,收穫一分花一分,就像大部分中了彩票的人一樣,富有過,可很容易就把財富花光了。

一人省吃儉喝,相信錢是省出來的,無論發獎金加薪,始終保持著平凡的消費,隨著時間積累下了一筆財富。

一人選擇了投資理財,比如說跟別人合夥開店鋪,比如收藏限定版鞋子衣物。

隨著投資項目的增加,讓他的“被動”收入越來越多,自己工資在總收入中的佔比也越來越小。

如此一來他在退休之後,即使沒有了固定的工資來源,也能依靠這些資產,過得比其他人更加富裕。

有的人擅長攝影,有的人擅長寫作,有的人熱愛繪畫,至於投資什麼樣的事情,開展什麼樣的副業,就看個人的了。


06 最後

畢業這幾年,存款、結婚、職業規劃等等現實問題,接踵而來,我們承擔的責任也越來越多。

回過頭看看同齡的人才發現,是啊,原來別人都已經計劃好了。

人無遠慮,必有近憂。

花錢一時爽,一直花錢一直爽,然後就是漫長的、暗無天日的填坑期。

至少在錢這方面,儘快學會理財,屯糧積穀,那麼以後走的彎路也可以少一點。


更多精彩內容,盡在微信公眾號:某一種生活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