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北京街道与胡同间的美妙旋律,如今再难寻觅,得见全凭运气

我们总是能从影视剧中看到走街串巷的生意人,或是沿街叫卖,或是挑担走巷,而那时的生意人也颇受大家欢迎,因为给大家带来方便的同时也给宁静胡同带来了一丝跳动的声音。

昔日北京街道与胡同间的美妙旋律,如今再难寻觅,得见全凭运气


01.旧时记忆中的“音乐”

热闹的街巷和宁静的胡同是老北京传统民居的重要活动场所,除去外出办事,人们大部分的活动空间都在于此。而穿街过巷的小商贩则会带来大部分百姓所需生活用品和孩子们的小玩意儿,人们称这种形式为叫卖。

昔日北京街道与胡同间的美妙旋律,如今再难寻觅,得见全凭运气


有句话不是说“买什么,吆喝什么”吗,摊贩们挑着摊子走街串巷,不仅为北京街巷胡同增添了视觉上的跳动感,同时他们的叫卖声也成为老北京记忆中最美妙的声音。

很多商贩售卖时令蔬菜水果,叫卖的内容也会随之更改,但是有一些商贩是常年售卖或者经营同一物品,时间久了就会形成固定的叫卖模式,人们听到这样的声音就会自然联想到这一物品,若有需要便会主动出门,比如:修鞋、修理桌椅、磨剪子磨刀等生意,都会有自己独特的吆喝声。

昔日北京街道与胡同间的美妙旋律,如今再难寻觅,得见全凭运气


摄影师赫达·莫里逊曾在他的影集中这样描绘:“北京的生活不仅娱乐,而且也有许多悦耳的声音。各种各样的货物和食品都沿街道和胡同叫卖。每一种小贩都有自己特别的“器物儿”,或是锣或是喇叭,一般都配有旋律美妙的叫卖声。”

在北京,这叫卖声也是京腔京韵的,悦耳那是必要的前提,声调高而不尖,音量大而不吵,形成独特的效果,用个现在名词就是“打造个人IP”,这不才能吸引街坊邻里的光顾吗!

昔日北京街道与胡同间的美妙旋律,如今再难寻觅,得见全凭运气


夜幕降临,黑夜袭来,即使在黑夜北京也有属于它的独特声音。寂静的夜晚,守夜人出入胡同,随着时间的推移,手中的器物不断发出“梆梆”声,要说巡查防盗,可能很难有实际作用,但是人们在这深夜里听惯了这声响,到也成为人们安睡的一首催眠曲。

02.如今在哪里还可以听到记忆中的声音

虽然,现在还有许多居民居住在北京的胡同之中,但这沿街叫卖的“声音”真的是很难再听到了。或是因为叫卖的摊贩都搬进了菜市场,或是因为各行各业都有了更规范的行业准则,总之这胡同间的跳动韵律好像再难寻觅了。

如果幸运的话,一些年节的庙会集会和老式的商业街区还可以看到一些叫卖的身影,那悠扬悦耳的腔调,也算丰满了我们脑补这段“记忆”的空缺。虽不曾经历,但是听起来尤为亲切。

昔日北京街道与胡同间的美妙旋律,如今再难寻觅,得见全凭运气


当您游走在北京的街巷和胡同之中,既可以感受那主街的热闹非凡,又不会落下小巷的宁静致远,往往这两者之间的衔接就是一个路口或转弯。这些街巷胡同串联起了千家万户的房屋和店铺,让人体验到别样穿街过巷的乐趣。

在北京,民谣不一定是歌手口中的爱恨情仇,也可能是老北京孩子口中的一曲歌谣,读来朗朗上口,描绘的则是北京街巷胡同的生活趣事。虽然不再有满胡同跑的孩子在唱着歌谣,但是这样情景还是可以在很多影视剧中重现。

昔日北京街道与胡同间的美妙旋律,如今再难寻觅,得见全凭运气


《东直门挂着匾》

东直门挂着匾,隔壁就是俄罗斯;俄罗斯馆照电影,隔壁就是四眼井;四眼井不打钟,隔壁就是雍和宫;雍和宫有大殿,隔壁就是国子监;

国子监一关门,隔壁就是安定门;安定门一甩手,隔壁就是交道口;交道口卖白面,隔壁就是大兴县;大兴县写大字,隔壁就是隆福寺;

隆福寺卖古书,隔壁就是四牌楼;四牌楼南四牌楼北,四牌楼底下喝凉水;喝凉水把头抬,隔壁就是钓鱼台;

钓鱼台没有人,隔壁就是齐化门;齐化门修铁道,南行北走不绕道。

此版本为《东直门挂着匾》新版,其中删减掉了旧版本中的“土地庙”和“康熙桥”两部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