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題圖:金冠村山坡上的屋子

當竹子遇到石頭,建材的組合,圍起石牆竹籬,方能遮風擋雨安身立命。

當竹筍遇到芋頭,食材的搭配,溢滿石屋的“醃篤鮮”香才是家的味道。

石頭、竹子和芋頭,大自然的饋贈,成就了金冠村1300多年的傳存。石屋、竹海、曲徑和流溪的天然色彩,打印出古村最新名片:“寧波市歷史文化名村”——餘姚南部四明山區金冠村冠佩。

早時,金冠村名叫冠佩村。後兩村合併稱金冠。“冠佩”是指古代官吏的“冠”和“佩飾”。冠佩村原來人口最多時候,有近千人,人丁興旺。眼下,留守在村的已不足百人,年輕人的出走,固然冷落了家鄉,可無形中又保存了古村風骨,也維繫了古村的尊嚴,非誠勿擾。雖然有些老房子已經人去樓空,只剩殘垣斷壁,不過,整個村子卻並沒有因此而顯得荒涼和頹廢。

那是因為,山外旅行團、採風團頻頻進村掃蕩,讓古村又有了一個新的活法。(開發旅遊,此處省略2000字)金冠村千年演化從來不需要劇本,凡人瑣事天天上演的生活片段,便是最真實、鮮活的劇情。

有一種拍攝,叫尊重。當你的誠意得到笑容回應,那麼,快門“咔嚓”之後的畫面一定是最友善的構圖。

有一種聊天,叫聆聽。每一個留守在村裡的原住民,都是冠佩故事最好的講述者。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門牌,告訴你古村的過去和現在。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竹不僅能美化環境、陶冶情操,而且具有很高的經濟價值。竹全身都是寶:竹筍可製成美味佳餚;竹葉、竹菇、竹瀝、竹炭可以入藥;竹竿可以建樓房,做農具、用具、傢俱、樂器、工藝品和文化用品。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山裡的芋頭特別香糯,既可當主食,亦可入菜。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村民正在新建石屋。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溪水清澈見底,幾乎看不見水。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山裡的毛竹,是最好的建材,綠色環保。

現在年輕人沒人學竹編,賺不到多少錢。他平時種點菜,閒時編竹,一年雖然收入不多,但自己不想丟棄老手藝。篾匠,是一門古老的職業,但由於沒有年輕人繼承這門手工藝,古老職業瀕臨失傳。下圖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籮筐、畚斗等,農村曬稻穀需要用的。自家山林有毛竹,選3年以上的毛竹,砍下備用。手上的篾刀,“哧”的一聲,長長的竹條在刮刀上一劃而過,瞬間變成又薄又滑的竹篾,可以破出四層,用來編織不同物品:筲箕、畚箕、撮箕、籮筐、篩子、簸箕。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自編的農具之一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燒柴的土灶頭和燒液化氣的灶具互補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當地特產,就是大芋頭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山裡的芋頭特別香糯,既可當主食,亦可入菜。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長輩說,頭髮染成黃黃的,很不好看,女孩自然要辯解,說他不懂時尚。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襪子穿孔啦!他說,還可以穿,人家又看不見的。笑聲。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三個女人在一起,就有說不完的臺詞。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山翁何處去?竹海浪裡尋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城裡大媽進村後,就喜歡拍照。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聽老人講述:關於鄧公廟,有個傳說:很久以前,村裡來了一個姓鄧的外地貨郎,住在大王廟裡。當時,山中有隻猛虎,常出來傷人害畜,讓村民驚恐。鄧貨郎得知後,決定為民除害。他將烤好的雞戳在衝槓上,進山尋虎,果然遇一猛虎。猛虎朝他撲來,鄧貨郎舉起衝槓朝猛虎的嘴直刺,衝槓刺進了猛虎的心臟,猛虎一陣掙扎後倒地斃命。

消息傳出,村民歡欣鼓舞,出於對鄧貨郎的敬佩,把他居住的大王廟改成鄧公廟,並塑貨郎神像,讓後人瞻仰。見上下圖。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一對上海老人在村裡造的別墅,在此養老安度晚年。

四明山秋遊,金冠村外冠佩拾零

又及:除了自駕去金冠村,還可以搭乘公交前往。6:40 上海虹橋站 8:32 餘姚北站 8:37 公交102路 9:15 汽車南站 9:20 車站超市 9:45 城鄉公交522路 10:15終點站冠佩村。(注:餘姚522路從冠佩村返回汽車南站下午發車時間為13:20和16:5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