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隨著互聯網媒體興起,流量野蠻增長,消費者閱讀習慣、行為路徑等等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與此同時,科技的發展也裹挾著整個行業與社會進步,催生新的業態,迸發新的火花。

泛為科技正是在這樣的時代浪潮下,茁壯成長的一家營銷科技公司,它通過系統化、智能化、數據化的投放方式,跨屏跨媒體跨內容打通各投放渠道,專注為廣告主提供全鏈路數字營銷服務,幫助品牌廣告主管理傳播專案、提升傳播勢能。

幾何君有幸於第六屆GDMS全球數字營銷峰會上採訪到了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瞭解泛為科技如何利用數據與技術,賦能品牌營銷價值。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 李廷力

真正符合客戶所需:傳統運作VS智能投放升級

幾何君:我們瞭解到泛為科技已近有十年之久的發展歷史,是一家基於大數據與數字營銷技術的企業。希望李總分享一下,泛為科技在為客戶創造價值方面的一些新的舉措,新的維度,特別比方說在產品技術的創新,相關流量的精細化運營,這些領域,我們為客戶解決了哪些難題?

李廷力:先說數字化營銷領域,有傳統運作模式,也有新的運作模式,這兩者之間最主要區別是核心不一樣。傳統模式以訂單為核心,我們一切努力就是將訂單做好。但是現在不同了,我們以客戶為核心,希望真正為客戶提供他所需要的服務,而不是我們把這波生意做完了,就沒有後續了,客戶所需要的服務或價值點就是我們的工作重點,這樣會帶來服務的一致性和客戶的延續性,讓我們能夠與客戶一同增長。

第二,為什麼我們說需要做全鏈條的服務棧?因為服務客戶不能孤立看某個點,需要多點協同,才能最大化滿足客戶所需,創造可能連客戶都沒有想到的價值。在未來的時間裡,

我們會在升級整個服務鏈條上的產品和技術。例如,我們將在上一代智能廣告投放系統的基礎上進行服務化升級,構建多元化的觸點,以便更普適服務客戶,讓關係更加緊密,強化服務價值,符合客戶真正所需。

所有我們構建的服務,無論是媒體服務、廣告投放服務、創意服務還是數據服務,在未來將更加開放,即可以獨立服務,也能相互聯合在一起,從而形成整套產品解決方案。這樣不僅服務更加靈活,而且會組合出全新的價值能量,這是未來我們還會進一步加大力度去投入的方向。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全鏈路營銷企業技術扮演的角色無可替代

幾何君:在全鏈路營銷過程當中,您覺得企業技術在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可能會在哪些方面?

李廷力:首先對我們來說,技術肯定是最核心。因為我們早期創始團隊90%都是工程師出身,包括CEO、COO以及我本人,大家骨子裡就帶有技術基因。另外,我們也看到了技術的重要性:在過去時間,技術為我們創造了非常多的可能,在未來,我們希望繼續通過技術驅動業務革新。

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剛才講到的創意服務,我們開發出了變色龍智能創意服務平臺,核心目標就是幫助品牌把時間花在刀刃上,讓我們的消費者看得更好一點。

在剛才演講所舉的例子中,設計師可能為了滿足某個營銷策略,需要做幾千套素材,重複的勞動消耗了大量寶貴的時間。但是在變色龍里面,只需要定製一套策略或者規則,並且告訴給平臺,平臺就可以實時在線智能生成創意。設計師可以從繁雜的重複勞動中解脫,與我們一起發揮他的設計思想,創造鮮活的豐富多變的素材,從而更好地表達品牌訴求。

這樣的服務產生了新的價值增量,雙十一當天為我們電商客戶做了1億張圖,幫助廣告主提升了30-100%的ROI。當然,全天可以做到50億張圖,遠未達到我們目前能力上限,這對於傳統人工方式,是完全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在泛為科技,技術的創新不僅應用在創意服務,還包括之前談到數據服務,媒體服務,投放服務等,是一個體系化的全鏈路產品技術服務棧。

我們的客戶是廣義的,除了商業客戶,還包括合作伙伴和內部員工,只有服務好我們所有的客戶,才能迸發出最大的價值能量。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因此 ,我們正在內部構建一條人效高速公路,為什麼我們需要這麼做?因為在商業價值的背後,往往需要非常強大的內在來支撐

我們怎麼做?舉幾個例子。作為數字營銷領域的公司,我們通常把營銷過程分為營銷前期,營銷中期,營銷後期。

營銷前期就是營銷決策期,需要決策出什麼樣的媒體矩陣、投放策略能夠達到最好的效果。因此我們在內部做了非常多智慧化的服務平臺,以取代傳統人工處理,幫助內部運營或者策略人員輕鬆做出更好的媒體和投放策略,而且時間相比以往大大縮短,不僅提升業務產能,也幫助我們企業更快速增長。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在營銷中期,我們需要數據驅動,為什麼?因為如果要達成最佳效果,與廣告主和品牌方一起協同運營是必須的。但好的運營過程,都需要數據作為支撐,我們需要了解項目的狀態、健康度等等。所以我們開發了一套智能數據分析平臺賦能給運營人員,他能夠輕鬆構建數據視圖,實時全盤項目所有情況,將以往整理數據的時間,花在策略分析和優化思考上,最終形成與客戶有效協同。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當然在營銷後期還能自動化地生成結案報告,一鍵到生成報告,減少客戶等待時間,讓他們更快更全面知道自己項目執行情況。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綜上來講,技術不僅能夠創造更多新的可能,產生全新的商業價值,同時也能夠讓企業內部更加強大,讓員工的工作更有效率和價值,從而可以支撐和創造出更高的商業價值和社會價值。

幾何君:之前我們大概有了解到,泛為科技有一個我們覺得非常好奇的技術,叫做廣告無效流量過濾,關於廣告無效流量過濾的原理,能不能給我們解答一下?

李廷力:首先講一下整個行業大趨勢,目前整個流量環境越來越好,但依然存在著一些複雜因素,導致還有相當一部分流量質量並不理想,很多無效流量需要剔除。

面對無效流量,泛為科技遵循MMA(中國無線營銷聯盟的簡稱)的無效流量過濾標準,這是我們最底線。泛為也是首批加入MMA分佈式無效流量過濾聯盟的九家企業之一,以區塊鏈技術協同去除無效流量。

除此之外,我們對自己提出了更嚴苛的標準,從客戶價值角度以一種新的思路過濾無效流量。通過對媒體效果的洞察發現,無效流量也會發展出新的類型,例如:存在一部分表面看起來是真人有效的流量,但往往這部分流量對品牌不能產生價值,例如薅羊毛人群。我們基於智能算法,與其他媒體數據底層打通,多源數據結合起來看,判斷某個用戶是否消費率過低,從而過濾無效流量。

所以總結下來,一共兩個點:一是我們嚴格遵循行業標準並積極參與行業共建;第二是採用新的思路,從客戶價值角度定義和排除無效流量。

幾何君:泛為科技作為九家行業相關企業之一,是否共同參與MMA制訂相關的行業標準?您認為這件事情背後的意義在於?

李廷力:我們和MMA一起共建。MMA是行業標準組織,顯著地推進了行業健康發展。泛為和其他八家行業企業第一批加入了MMA分佈式無效流量過濾項目,這個項目就是以區塊鏈為底層核心,去除無效流量,這些數據還不能被任何惡意修改。

因此,該項目最大的意義在於,我們與整個行業一起,協同同推進無效流量識別,新的技術帶來了新的合作模式,也最大保證無效流量識別的公開性、健壯性和協同效能。

數字科技讓我們在經濟寒冬得以取暖,迎接春天

幾何君:

在未來營銷發展中,泛為科技在五到十年發展中,核心價值是什麼?

李廷力:就是剛才我提到的,數字化服務。為什麼我們講數字化服務能夠持續為我們提供發展呢?

我們把時間調回十年以前,Uber的誕生讓大家出行方式發生巨大轉變,讓打出租車可以節約下來大量時間,這些時間可以用來更多的陪伴家人或朋友,或者跟合作伙伴多進行一些溝通,無形之中,Uber以數字化服務創造了更多的情感價值和商業價值,這樣的價值成就了我們普通大眾,也成就了Uber這樣非常優秀的企業。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當然它也會幫助企業發展遇到困境時實現新的增量,煥發出企業發展的第二春。

典型的例子就是微軟,毋庸置疑微軟是一家偉大的公司,是PC時代的引領者,但是在過去十餘年時間,微軟股價一直保持著橫盤,市值在3000億美金左右徘徊。就在大家認為微軟將逐漸的落後於新生的發展力量,比如谷歌和亞馬遜的時候。2015年微軟發生了重大變革,開始以雲服務為核心,全面向個人和企業提供數字化服務,他們所創造的價值就是幫助企業和個人更加聚焦於自身發展,而不是基礎設施的建設。這樣的服務所創造價值也得到了廣大價值投資者的認可,這也就是為什麼短短5年時間,微軟市值就從2015年的3000億飆升到1萬億美金。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作為營銷科技公司,我們較早地做出了數字化轉型,向我們的客戶、合作伙伴以及公司內部,全面提供數字化服務。得益於這樣的轉型,泛為科技在過去連續五年保持了高速增長,即便在今年大環境壓力下,也實現了顯著的逆勢增長。在未來,我們也認為這將是我們持續增長的發展之道。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泛為科技專注於視頻程序化,現在也逐漸發展了獨有的媒體矩陣,包括趣頭條下沉市場以及韓劇TV等垂直類媒體。我們在過去幾年裡服務了非常多的品牌主,也把服務價值傳遞給了他們,未來我們希望有幸跟更多合作伙伴實現價值增長,也希望我們在這樣的經濟寒冬,以數字化服務創造出來的價值,能將大家維繫在一起抱團取暖。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幾何君:今天最後我們留一個相對比較感性的問題,因為我們看到泛為科技經常提及自己具備營銷科學家DNA,之前我們作為媒體,在自己原創文章中也曾提到,未來營銷人可能是藝術家和科學家有機的結合,今天最後聽李總講講比較個人,有關藝術大腦和工程師大腦結合的觀點。

李廷力:這個點其實很好理解,我覺得你們提煉得非常好。藝術家的大腦是什麼?是發散的,有創意的,工程師的大腦是需要把這件事情落實,去實現的。兩者結合,既有廣度也有深度。

我們曾經也談論過這個問題,比如以之前講到的創意服務為例,設計師有時會迫不得已地做一些低能效的工作,那麼有沒有一種方式是可以幫助設計師更高效率的把創意發揮出來?

此時的設計師就是一個藝術家的角色,而我們非常幸運地擁有一批優秀的工程師團隊,能夠幫助設計師將創意思路轉化成最終的落地實踐,產生出了變色龍這樣一款實踐中證明具有顯著效果的產品,這個產品同時也為我們客戶帶來明顯的收益,不僅節約了時間,還帶來了更優質的ROI,這就是工程師和藝術家大腦的結合的典型案例。

泛為科技首席產品官李廷力:市場寒冬,科技營銷催生真正的增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