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阳过年民俗:正月初六,大开市

小时候,总有十万个为什么弄不通?父亲在腊月二十八会买回来六挂炮。这六挂炮,怎么放?不就年三十晚上放一挂,初一早上放一挂么?为什么我若动其它挂鞭炮,总是要挨训呢?等到正月初六过完年,挂鞭全没了,你才彻底恍然大悟!原来这六挂炮,皆有来历,不是给你小孩子放着玩哩!

第一挂炮,年三十晚上吃饭前放,这挂比较大,是电光灯炮,2000响,主要是驱赶“年兽”的,不让它进门搞破坏,一家人过个安乐幸福年;第二挂炮是年三十午夜十二点放的,也是新年钟声敲响那一刻才放的,这叫“迎新年”,是电光灯炮,3000响;第三挂是正月初一早上六点钟放的,新年第一天,庆祝万世太平,吉祥欢乐!这一挂全年最大,5000响,电光炮加雷子,秒秒响,秒秒炸,振聋发聩,最后尾还有一个大雷子,响彻寰宇!第四挂炮,是上坟用的,1000响,绕着坟堆围一圈,然后点燃。主要功用是叫醒“沉睡”的老爷老奶,亲爷亲奶,“别睡了,过年了,给你们送钱花的”,一谷堆上放几张黄纸,贡品摆上,祷告几句,叩头作揖儿,共享过年美食。第五挂炮是正月初五早上放的,1000响,破五了,送走穷鬼,祈求这一年风调雨顺,有个好年景儿。第六挂炮是正月初六早上放的,2000响,提着鞭炮从堂屋门开始,经厨房,过牛屋,到马车,再到大门口,噼噼啪啪放一圈,图个吉利,这叫“初六大开市”!

南阳过年民俗:正月初六,大开市

什么叫“大开市”,无非就是年过完了,种地的可以扛起锄头下地春耕,做生意的可以打开店门营业。那么放一大挂鞭,就是去除旧年晦气,迎来新年一个崭新的开始。我们家没有做生意,总也得开开市吧?主要种地很多农作物,需要施肥,浇水,物资溃乏不是主,主要是缺钱,所以到鱼池里捞几条鱼,上街卖了,换几个小钱,一则可以买些农资,二则娃儿们上学又得交学费。父亲是个鱼户,有着家族传承的结网打渔手艺。农闲的时候总是出去打点鱼,然后放在自家院挖的一个小鱼池里养着,过年的时候会捞出来几只宰了,够一家人过个肥年。那么,剩下的鱼呢,会根据情况选择救急或继续养,你懂的!在那个年代,别人家养猪,养鸭,我们家养鱼,村里仅此一户。是不是很独特?生活维系呀!平时的吃喝穿花,都靠这渔池,里面有没有货,证明一年的年景好与坏。从心眼里佩服,父亲这个手艺人,行家里手!村里人都很羡慕,别人家吃肉,我家吃鱼还能吃肉!蛮小资的。本想长大了也来继承这衣钵,可惜离乡之后,就荒废了……

南阳过年民俗:正月初六,大开市

再来说大年初六,那时候村里有些小卖部,都要燃一挂鞭,听听响,以示商店开市了!门板要贴上“开市大吉,万事亨通”的大红对联。营业前大放鞭炮,以示吉利。老少爷们,乡里乡亲的,都可以来购买油盐酱醋酒,既惠民又利民,享受时代春光哺育!当然了,城里、乡里的大街上,有更大的商店酒楼门市正式开张营业,而且要大放鞭炮,不亚于除夕的境况。咱家没那财运和气魄,家大业大,小农经济,维系个温饱,全家人都已心满意足了!有朝一日,到城里或乡镇开间门市,光宗耀祖,那才是一个伟大的梦想。

当然了,正月初六,大开市,南阳民间除了商店开市大吉之外,也流传着“三六九,出门走”的习俗。这一天,子女们上学的上学,打工的打工,都要告别父母家人,奔赴异乡他地,上学、创业。农村风俗,初三、初六、初九,是黄道吉日,据说古代皇帝登基、生死,都是带三、六、九的日子,咱老姓也喜欢这个吉庆日子,三星高照,六六大顺,九九归一。谁不盼着一年顺顺利利,心想事成?谁不想在新的一年多赚钱,让家里生活过得好一点?所以,“三六九,出门走”,就是这么来的。寄托了南阳老百姓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年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南阳过年民俗:正月初六,大开市

可以说从高中毕业那年起,我几乎每年都要选择三门九,往外走。上学、工作,一年三百多天,能和家人呆在一起的日子,可以说不到一个月时间。钱都花在给火车“告油”上了,真为祖国的铁路事业贡献不小呀!故乡,再也没有以前那么近,和黄土泡在一起,割草喂牛,下白河洗澡,这都已成过往,儿童相见不相识,夯土打的墙,灰瓦建的房,只留下了空巢老人,独守家园。多年以后,人去,房塌,你还在,乡情没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