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示《大約在冬季》“愛而不得”的背後真相是一次次選擇的結果

人的一生會面臨無數次的選擇,選擇不同,結局也不同。愛情能否開花結果,也是在於自己的選擇。

電影《大約在冬季》根據饒雪漫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講述了一個愛而不得的故事。


揭示《大約在冬季》“愛而不得”的背後真相是一次次選擇的結果

有些人見三百次都沒用,有些人見三次就夠了。安然和齊嘯不過見了三次面,就相愛了。可他們在一起甜蜜的日子太短了,齊嘯一次次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安然,回到了臺北。

在一次次的等待與誤會中,安然的耐心被消耗殆盡,轉身嫁給了別人,從此與齊嘯一別兩寬,各自安好。

看完電影后,發現安然和齊嘯兜兜轉轉,最後也不能走到一起,是因為他們各自不同的選擇。

01世間所有的誤會源於隱瞞,齊嘯的隱瞞為這場愛情埋下了隱患

遇見安然之前,齊嘯的生活是一地雞毛,遇見安然之後,他的生活還是沒有任何變化。

齊嘯有一個不幸的家庭。媽媽拋下家庭遠走他鄉,哥哥成為不良少年被關進監獄,爸爸常年在家悶悶不樂。

這樣的糟糕的原生家庭,壓抑的生長環境,迫使著齊嘯遠離臺北,獨自一人來到北京發展。所幸他有才華,憑藉他的攝影技術,和人合夥開了一家“今生今世”的影樓。


揭示《大約在冬季》“愛而不得”的背後真相是一次次選擇的結果

在外人看來事業有成的他,家庭和情感狀況卻成為他不願提及的秘密。即使和安然在一起,也不曾主動提及過。或許是因為在心愛的人面前,不想把自己不堪的一面展現在她的面前,只想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呈現給她吧。

可是紙是包不住火的,安然還是知道了齊嘯是有老婆的。

受過高等教育的安然,自然不想成為破壞別人家庭的第三者,所以在齊嘯第一次離開她之後,她選擇不打擾,不糾纏,在孤寂的時光裡成長為更好的自己。


揭示《大約在冬季》“愛而不得”的背後真相是一次次選擇的結果

好的選擇帶來的結果是皆大歡喜,不好的選擇,只會讓彼此痛苦。

如果齊嘯一開始選擇坦誠相待,然後兩人一起攜手面對,即使面對前妻的使壞,兩人的感情亦不會被輕易破壞,最終錯過彼此。可以說齊嘯的隱瞞為這段感情埋下了隱患。

02在愛情與親情的博弈中,齊嘯的選擇就註定今生只能與安然錯過

在影片中,齊嘯總是因為各種原因一次次離開安然。

第一次是因為父親病重,齊嘯趕回臺北,卻不想合夥人趁機挪用公款,導致北京影樓倒閉。於是他再也沒有什麼理由留在北京,不想拖累安然,就和她分手。

第二次是因為葉雨宸。在齊嘯和安然濃情蜜意的時候,媒體爆出了葉雨宸已經結婚並有孩子的事實,齊嘯不顧安然的反對趕回臺北處理事情。


揭示《大約在冬季》“愛而不得”的背後真相是一次次選擇的結果

齊嘯在這兩次選擇中,都偏向了他的家人。在他心裡,他的家人比安然重要,安然是次要的。

雖然他不愛葉雨宸,但她是一天的媽媽,是父親中意的兒媳婦,他不能不管她。

在與安然的這場愛情中,齊嘯愛的剋制,不能像安然一樣不顧一切地愛下去,在責任和兒女情長中徘徊不定。

最終理智戰勝情感,比起安然,家裡人更需要他。而安然沒了他,也可以過得很好。

所以他自以為是,認為離開是對雙方都好,也以為安然還會像之前一樣等他,卻不知道安然再也不會等他。

此次別後,兩人各自安好,不再見面。

從相愛,分離,複合到分離,如此兜兜轉轉,糾纏28年之久,齊嘯和安然最終還是錯過了。

我們為之惋惜,但人生就是一道選擇題,當親情與愛情不能共存時,無論選擇哪一方,另一方都會留下遺憾。正如齊嘯選擇了親情,那麼此生他註定會與安然錯過。

03經年之後,在兩個小孩的撮合下,安然會選擇和齊嘯在一起嗎

看過電影的都知道,安然最後嫁給了於楓,定居美國洛杉磯,並和他有了一個女兒小念。

從這樣的結果看,於楓是最大的贏家。

於楓一直喜歡著安然,一直在背後為她默默地付出。


揭示《大約在冬季》“愛而不得”的背後真相是一次次選擇的結果

比如:在安然去看演唱會的時候,他會在門口等著接她回學校。在開學的時候,他會主動到車站接她,幫她拿厚重的行李包袱。

在安然畢業找工作的時候,他會幫她做好“安然之路”的簡歷,然後跑遍招聘會,幫她找到適合她的工作,幫她實現了留在北京的夢想;甚至在安然受情傷的時候,照顧她,陪著她。

如此暖心的男人,此時脆弱的安然怎麼抗拒得了呢?

於楓的痴情終讓安然心動,讓她決定把過往封存,把後半生交給了他。在往後幾十年的歲月裡,他一直陪著安然,直到他去世。

那麼安然愛於楓嗎?

我想她是愛的,只不過這時候她成熟了,不再像年輕時那樣感情用事,她的愛也不再像火一樣熱烈,而是像水一樣輕柔,一點點滲透在生活上的小事。

可是這種愛並不是誰都能理解的,有時連親近的人也並不理解。

女兒小念不能理解媽媽在爸爸去世了為什麼沒有哭,覺得她自私自利,冷血無情,但事實上安然曾偷偷哭過,可她沒有解釋,母女的隔閡越來越深。


揭示《大約在冬季》“愛而不得”的背後真相是一次次選擇的結果

直到小念遇到齊嘯的兒子齊一天,兩人在整理父輩的東西時發現相冊裡有一張安然年輕時的照片,得知父母之間有一段難忘的愛情故事。

這時的小念也終於理解了安然,於是和齊一天一起為他們兩人送上相隔28年的齊秦的演唱會門票,希望兩位老人能夠再續前緣。只是他們不懂滄海桑田,歲月變遷,從前的人和事再也回不去了。

影片的最後,齊嘯捧著鮮花在演唱會上等著安然出現,可安然卻沒有出現在齊嘯面前。

張愛玲說過“有些人一直沒機會見,等有機會見了,卻猶豫了,相見不如不見。有些事一別竟是一輩子,一直沒機會做,等有機會了,卻不想再做了。有些話埋藏在心中好久,沒機會說,等有機會說的時候,卻說不出口了。有些愛一直沒機會愛,等有機會了,已經不愛了。”


揭示《大約在冬季》“愛而不得”的背後真相是一次次選擇的結果

對於安然來說,齊嘯就是那個相見不如不見的人。選擇不見,既是對過往的釋然,也是為這段感情畫上一個完整的句號。就讓曾經的愛留在青春裡吧,餘生,她只想和女兒一起過。這一生,安然和齊嘯註定有緣無分。

04並非所有的愛情都有一個好結果,結果的好與壞都在我們的選擇當中

世間愛情的模樣有千萬種,但並非所有的愛情都有一個好結果。

青春總會存在遺憾,愛情裡總有人會成為前任,曾經那麼努力相愛的人最終不能走到一起,只不過是各自選擇的走向不同。

就像《仙劍3》中有著三世情緣的紫萱和徐長卿。每一世,他們都不能在一起長相廝守,到了最後一世,終於有機會相守,卻為了天下蒼生,忍痛分手。從此,一個在山上,一個山下,咫尺天涯,任流年流轉,不復相見。


揭示《大約在冬季》“愛而不得”的背後真相是一次次選擇的結果

不同的選擇,結局也不同。選擇了愛情,就可以擁抱愛情,反之,就會和它擦肩而過。

電影《大約在冬季》告訴了我們選擇的重要性,也揭示了“愛而不得”背後的真相是一次次選擇的結果,是齊嘯一次次選擇離開安然的結果,也是安然無可奈何,選擇不再等待的結果。

這樣的結果,我們為之感傷和惋惜,卻也警惕著我們要學會珍惜來之不易的愛情,珍惜那個排除萬難來到你生命裡的人。

佛曰:前世五百次的回眸,才換的今生的擦肩而過。今生相逢便是緣分,何苦去怨恨,何苦去仇視。緣起緣滅,緣聚緣散,一切都是天意,我們應好好珍惜。

安然和齊嘯難續的情緣在下一代得到了延續,希望小念和一天未來可期,不負芳華,也希望天下間有情人終成眷屬。

(本文為瓶子裡的小星星原創,本文的圖片均來源於網絡。瓶子裡的小星星:崇尚自由,熱愛生活,用文字暢寫人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