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亚球员再遭种族歧视,这次受伤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干了

昨天马略卡与西班牙人一战,马略卡的体能教练Dani Pastor在招呼马略卡的日本球员久保建英时,使用了拉眼角的动作,这个动作再次引发巨大争议,因为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严重的“种族歧视”问题。

东亚球员再遭种族歧视,这次受伤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干了


但是很多人,包括一些东亚人自己认为,这个行为既然发生在球队内部成员之间,而且没有看出任何的明显恶意,很可能只是一个内部的玩笑,并不值得上纲上线。一些观点则指出:拉眼角在英美国家是种族歧视的意味,但是在拉美只是普通没有恶意的玩笑
那么问题来了,拉眼角是不是对亚裔的种族歧视?
首先,我先上结论:在任何的国家,不论欧洲,拉美,甚至是非洲,中东,拉眼角这个动作【都可能】被用作对东亚裔种族歧视,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并不存在“在某些国家这个动作不代表种族歧视”的说法
说到这里,先举两个例子:
1,2017年10月,在一场MLB的比赛中,古巴球员Yuli Gurriel使用拉眼角的动作,对场上来自日本的对手Yu Darvish进行明确的嘲讽。此事引发日本国内巨大的争议,事后Yuli Gurriel被官方禁赛5场,并且多次公开道歉。

东亚球员再遭种族歧视,这次受伤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干了


2,2019年12月24日,在巴林与中国香港的一场世预赛上,当时港队0-0战平对手保证了出线权,而赛后巴林球员Sayed Baqer 对场边呼喊的香港球迷使用拉眼角的动作,事后他被国际足联禁赛10场,罚款3万瑞士法郎。

东亚球员再遭种族歧视,这次受伤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干了

所以,可以看出,在任何的地区,无论这个地区的文化风俗如何,不可置疑,也不能辩解的是,拉眼角都可能【被用于】对东亚人进行歧视和攻击,甚至是来自同一大洲的西亚人都可能这么做


但是,这里就出现一个问题:拉眼角在任何地区都可能【被用于】攻击东亚人,可是,并不是说,任何的拉眼角的动作都【一定】是攻击东亚人。


这有点儿像是个文字游戏,但是我还是举两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1,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前,西班牙男篮曾经拍摄了一张拉眼角的集体照片,这张照片很快引发巨大的争议,因为拉眼角是一个用于展现东亚人生理特点的动作。

东亚球员再遭种族歧视,这次受伤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干了


不过西班牙篮协很快出面,表示拍摄这张照片并不是出于种族歧视的目的,只是表达“感情”,并不是种族歧视。而当时的中国驻西班牙大使也出面打圆场,表示相信不是种族歧视,这件事之后便过去了,没有引起更多的争议
2,2017年的韩国世青赛上,当时还没有出名的现皇马中场巴尔韦德在进球后对着镜头使用了一个拉眼角的动作:这个动作当时因为比赛地恰好在东亚,同样引发巨大的争议

东亚球员再遭种族歧视,这次受伤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干了


FIFA方面立刻要求巴尔韦德做出解释,而巴尔韦德事后诚恳地拍摄了一个视频:他表示自己对造成争议很抱歉,但是这个动作确实不是攻击亚洲人,因为这个动作他是做给自己的经纪人Edgardo Lasalvia.
这位乌拉圭知名经纪人因为外表带有亚洲人的特点,在乌拉圭国内的绰号恰恰就是“中国人”,el Chino——也就是说,这个孤立的动作,其实只是他对经纪人的致敬,还真不是针对东亚人进行攻击。

东亚球员再遭种族歧视,这次受伤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干了


得到这个解释之后,FIFA最后没有对巴尔韦德进行处罚。


举完这几个例子之后,大家是否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区别呢:
前两个例子中,无论是古巴的棒球手Yuli Gurriel还是巴林的国脚Sayed Baqer ,当他们使用拉眼角的动作时,都是带着明确的,针对东亚人的恶意,这个时候,拉眼角就是毫无疑问的种族歧视
但是后两个例子中,无论是西班牙男篮,还是巴尔韦德,当他们做拉眼角的动作时,无论是出于开玩笑,还是向自己的朋友致敬,主观上都不是为了攻击东亚人(如果去别人家做客,你会去主动公开地攻击东道主吗?),所以,解释清楚了,争议也就不在了。
所以,判断拉眼角是不是种族歧视,最简单的办法是,看他的动机是什么,如果可以确认没有明确的恶意,那么就不需要上纲上线,这样只会让争议和误解越来越大。
但是这就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知道这个人的动机呢?比如说,这一次马略卡的体能教练和久保建英的事情。


这个时候,我给大家再讲一个现象,或许对大家理解类似的问题会有帮助:


这次疫情发生之后,日本方面向中国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微博上大部分的网友对日本都是感激和肯定的,当然,每个人的表达不同,有一些网友在提到的事后会说“小日本这次还真不错”,“鬼子还是有好人的”

东亚球员再遭种族歧视,这次受伤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干了

OK,我们知道的是,“鬼子”和“小日本”是一个中国人针对日本人身高的生理特点进行描述的用语,本质上与欧美人“拉眼角”无异。但是这个时候,这位说出“小日本这次真不错”的朋友,很显然并不想攻击日本人,但是这句话确实是带有了歧视日本人的词汇


那怎么办?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正规的用语表达感情,比如:日本人这次真的不错。而不是“小日本真不错”。


英足总之前处理贝尔纳多与门迪的事件时,因为过分的“道德泛化”而遭到争议。但是,英足总在处理这件事时,初衷是对的:作为公众人物,不应该将可能伤及某些群体的言行随意表现出来,即使是没有恶意,但是会带来不好的示范作用

东亚球员再遭种族歧视,这次受伤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干了


大家会发现,虽然我们经常抗议欧美国家对我们的种种歧视,但是歧视就是在我们每个人的身边,每个人的表达行为中都会有可能带有歧视,这种歧视是深入我们生活的,是无处不在,是随时可能被触发的。更不要说,某些披着“反种族歧视”,实则行民粹主义的恶劣行为,只会带来更多的争议和分歧
所以,回到最开始的那个问题上,当我们遇到这样的行为时,我们的反应不应该是立刻暴跳如雷,也不该完全视而不见,甚至表现出“反民族主义”,为种族歧视叫好。
这首先需要我们用理性和常识去判断对方的动机,然后,堂堂正正地告诉所有人,这样的玩笑并不能让别人感到快乐。这需要的是理解,更需要的是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