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亞球員再遭種族歧視,這次受傷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幹了

昨天馬略卡與西班牙人一戰,馬略卡的體能教練Dani Pastor在招呼馬略卡的日本球員久保建英時,使用了拉眼角的動作,這個動作再次引發巨大爭議,因為很多人認為,這是一個嚴重的“種族歧視”問題。

東亞球員再遭種族歧視,這次受傷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幹了


但是很多人,包括一些東亞人自己認為,這個行為既然發生在球隊內部成員之間,而且沒有看出任何的明顯惡意,很可能只是一個內部的玩笑,並不值得上綱上線。一些觀點則指出:拉眼角在英美國家是種族歧視的意味,但是在拉美只是普通沒有惡意的玩笑
那麼問題來了,拉眼角是不是對亞裔的種族歧視?
首先,我先上結論:在任何的國家,不論歐洲,拉美,甚至是非洲,中東,拉眼角這個動作【都可能】被用作對東亞裔種族歧視,這一點是毋庸置疑的,並不存在“在某些國家這個動作不代表種族歧視”的說法
說到這裡,先舉兩個例子:
1,2017年10月,在一場MLB的比賽中,古巴球員Yuli Gurriel使用拉眼角的動作,對場上來自日本的對手Yu Darvish進行明確的嘲諷。此事引發日本國內巨大的爭議,事後Yuli Gurriel被官方禁賽5場,並且多次公開道歉。

東亞球員再遭種族歧視,這次受傷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幹了


2,2019年12月24日,在巴林與中國香港的一場世預賽上,當時港隊0-0戰平對手保證了出線權,而賽後巴林球員Sayed Baqer 對場邊呼喊的香港球迷使用拉眼角的動作,事後他被國際足聯禁賽10場,罰款3萬瑞士法郎。

東亞球員再遭種族歧視,這次受傷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幹了

所以,可以看出,在任何的地區,無論這個地區的文化風俗如何,不可置疑,也不能辯解的是,拉眼角都可能【被用於】對東亞人進行歧視和攻擊,甚至是來自同一大洲的西亞人都可能這麼做


但是,這裡就出現一個問題:拉眼角在任何地區都可能【被用於】攻擊東亞人,可是,並不是說,任何的拉眼角的動作都【一定】是攻擊東亞人。


這有點兒像是個文字遊戲,但是我還是舉兩個例子,大家就明白了:
1,2008年北京奧運會之前,西班牙男籃曾經拍攝了一張拉眼角的集體照片,這張照片很快引發巨大的爭議,因為拉眼角是一個用於展現東亞人生理特點的動作。

東亞球員再遭種族歧視,這次受傷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幹了


不過西班牙籃協很快出面,表示拍攝這張照片並不是出於種族歧視的目的,只是表達“感情”,並不是種族歧視。而當時的中國駐西班牙大使也出面打圓場,表示相信不是種族歧視,這件事之後便過去了,沒有引起更多的爭議
2,2017年的韓國世青賽上,當時還沒有出名的現皇馬中場巴爾韋德在進球后對著鏡頭使用了一個拉眼角的動作:這個動作當時因為比賽地恰好在東亞,同樣引發巨大的爭議

東亞球員再遭種族歧視,這次受傷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幹了


FIFA方面立刻要求巴爾韋德做出解釋,而巴爾韋德事後誠懇地拍攝了一個視頻:他表示自己對造成爭議很抱歉,但是這個動作確實不是攻擊亞洲人,因為這個動作他是做給自己的經紀人Edgardo Lasalvia.
這位烏拉圭知名經紀人因為外表帶有亞洲人的特點,在烏拉圭國內的綽號恰恰就是“中國人”,el Chino——也就是說,這個孤立的動作,其實只是他對經紀人的致敬,還真不是針對東亞人進行攻擊。

東亞球員再遭種族歧視,這次受傷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幹了


得到這個解釋之後,FIFA最後沒有對巴爾韋德進行處罰。


舉完這幾個例子之後,大家是否可以看出其中的一些區別呢:
前兩個例子中,無論是古巴的棒球手Yuli Gurriel還是巴林的國腳Sayed Baqer ,當他們使用拉眼角的動作時,都是帶著明確的,針對東亞人的惡意,這個時候,拉眼角就是毫無疑問的種族歧視
但是後兩個例子中,無論是西班牙男籃,還是巴爾韋德,當他們做拉眼角的動作時,無論是出於開玩笑,還是向自己的朋友致敬,主觀上都不是為了攻擊東亞人(如果去別人家做客,你會去主動公開地攻擊東道主嗎?),所以,解釋清楚了,爭議也就不在了。
所以,判斷拉眼角是不是種族歧視,最簡單的辦法是,看他的動機是什麼,如果可以確認沒有明確的惡意,那麼就不需要上綱上線,這樣只會讓爭議和誤解越來越大。
但是這就出現了另一個問題:如果我們不知道這個人的動機呢?比如說,這一次馬略卡的體能教練和久保建英的事情。


這個時候,我給大家再講一個現象,或許對大家理解類似的問題會有幫助:


這次疫情發生之後,日本方面向中國提供了大量的援助,微博上大部分的網友對日本都是感激和肯定的,當然,每個人的表達不同,有一些網友在提到的事後會說“小日本這次還真不錯”,“鬼子還是有好人的”

東亞球員再遭種族歧視,這次受傷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幹了

OK,我們知道的是,“鬼子”和“小日本”是一箇中國人針對日本人身高的生理特點進行描述的用語,本質上與歐美人“拉眼角”無異。但是這個時候,這位說出“小日本這次真不錯”的朋友,很顯然並不想攻擊日本人,但是這句話確實是帶有了歧視日本人的詞彙


那怎麼辦?最簡單的辦法就是,用正規的用語表達感情,比如:日本人這次真的不錯。而不是“小日本真不錯”。


英足總之前處理貝爾納多與門迪的事件時,因為過分的“道德泛化”而遭到爭議。但是,英足總在處理這件事時,初衷是對的:作為公眾人物,不應該將可能傷及某些群體的言行隨意表現出來,即使是沒有惡意,但是會帶來不好的示範作用

東亞球員再遭種族歧視,這次受傷的是日本人,香港人直接不幹了


大家會發現,雖然我們經常抗議歐美國家對我們的種種歧視,但是歧視就是在我們每個人的身邊,每個人的表達行為中都會有可能帶有歧視,這種歧視是深入我們生活的,是無處不在,是隨時可能被觸發的。更不要說,某些披著“反種族歧視”,實則行民粹主義的惡劣行為,只會帶來更多的爭議和分歧
所以,回到最開始的那個問題上,當我們遇到這樣的行為時,我們的反應不應該是立刻暴跳如雷,也不該完全視而不見,甚至表現出“反民族主義”,為種族歧視叫好。
這首先需要我們用理性和常識去判斷對方的動機,然後,堂堂正正地告訴所有人,這樣的玩笑並不能讓別人感到快樂。這需要的是理解,更需要的是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