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野生中藥材品種,資源面臨枯竭,值得人們警醒

在我國豐富的中藥材資源中,原來有不少野生品種,隨臨床用量的日益增大,也隨著人們的無序的採收,現如今已到了無藥可採的地步。


不少野生中藥材品種,資源面臨枯竭,值得人們警醒

野生山參


眾所周知的野山參,幾十年前臨床上還很常用,近些年在東北的深山老林裡也蹤跡難尋。前兩年,在吉林集安,一支野山參拍賣成交價竟然達三百八十多萬元。如今的冬蟲夏草、天然麝香等價格比黃金還貴。還有一些野生品種,如犀牛、老虎、藏羚羊、穿山甲、烏龜、黑檀、紅豆杉等被納入《國際瀕危野生動植物種保護公約》。虎骨、犀牛角等已禁止買賣,其他不少品種的交易也受到嚴格管控。我國也將一些瀕危野生動植物納入重點保護範圍,進一步加強管理和保護,防止資源滅絕,也有助於資源的恢復。


不少野生中藥材品種,資源面臨枯竭,值得人們警醒

冬蟲夏草


還有很多野生中藥,因資源不足,臨床上大多用人工種植品種替代野生品種。甘草大家都很熟知,其野生資源基本分佈在新疆、內蒙等生態環境較為脆弱的地區,近些年的過度採挖,水土流失的加劇,已使甘草資源嚴重萎縮,甚至面臨枯竭的境地。但野生甘草的藥效是種植品種無法替代的,這也是如今臨床用藥的遺憾。安徽大別山地區是野生葛根的歷史主產區,由於連續多年的破壞性採挖,野生葛根資源嚴重減少。可破壞容易,資源修復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

對很多野生中藥品種來講,能有家種品種替代使用也值得慶幸的事。還有不少品種,無可替代,仍以野生為主。川貝母是臨床上止咳化痰的良藥,其來源主要為野生。現人工種植還處於試驗階段,有希望在未來獲得成功。隨著國家對中醫藥產業扶持力度的不斷加大,對傳統中藥材的需求量也會相應的增加,野生中藥材資源的供需矛盾也會更加突出。中醫藥產業若要取得可持續性的發展,國家勢必要加大中藥材野生轉家種及中藥材種植的扶持力度。


不少野生中藥材品種,資源面臨枯竭,值得人們警醒

玳瑁


還有一些海產中藥品種 ,如海龍、海馬、玳瑁等,多年的濫捕濫撈,導致現我國近海資源幾近枯竭。市場的旺盛需求,也刺激著非洲沿海國家和其他地區捕撈的積極性。另外,也有一些資源稀缺的礦物藥,也是越採越少,現狀讓人揪心。

社會發展了,生活條件改善了,有些中藥是在不經意間就慢慢找尋不到了。百草霜,很普通的一味藥,就是鄉下燒柴火的老灶臺鍋底或煙囪裡的黑灰。現農村都用氣用電了,老灶臺也慢慢難尋了。慢慢的百草霜就會僅存人們的記憶中了。

沒有中醫哪有中藥,沒有中藥何談中藥,兩者是唇亡齒寒的關係。中華本草文化的傳承是我們的責任和義務。

地球是我們的家園,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讓我們從我做起,從保護好身邊的一草一木做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