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曼:未來最缺啥?跨界人才成了香餑餑

在變革時代,等,死路一條。跨界發展是企業求生最佳的一條途徑,也是個人提升價值最好的一種方法。

曹曼:未來最缺啥?跨界人才成了香餑餑

跨界人才是國家互聯網+戰略發展之急需

2015年,國家提出互聯網+戰略,跨界人才成了香餑餑,涉及各個傳統和新興行業,以及不同的組織部門,尤其是在傳統行業與互聯網間的跨界人才。

學校沒設跨界專業,好在大學有鼓勵修雙學位的政策,有的研究生導師喜歡招跨專業學生,有的好學者喜歡學習不同專業的知識,或從事跨行業的工作。

畢竟,這些跨界或跨專業人才,只是少數和個案,遠滿足不了國家戰略的需要。尤其是互聯網+戰略,急需的是互聯網與不同行業的跨界人才。而這方面的人才,又是跨界或跨專業人才中的少數。

如何在短時間內,培養出一批跨界人才,滿足國家發展所需,成了人力資源工作的重點。因為,沒有培養跨界專業人才的經驗積累,又是人力資源工作的難點。即培養跨界人力資源,是我國現階段人力資源工作的重點和難點。

跨界人才需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毅力和溝通協調能力

簡單講,跨界人才是擁有跨專業知識或技能的人才。跨界人才的生產,有兩種渠道:學校培養和工作中自學。學校培養容易理解,需要呼籲儘快設立跨界專業,並增加學生的培養量,包括數量和質量,可滿足幾年後對跨界人才的需求。

問題是如何滿足當下對跨界人才的需要,工作中自學和鍛鍊培養,是一種切實可行的辦法。不但需要有較強的自學能力,而且還需要有較強的毅力,以及溝通協調和團隊協作能力。

曹曼:未來最缺啥?跨界人才成了香餑餑

之所以首先強調自學能力,原因不僅是學校缺少該專業,而且可借鑑的經驗也很少;其次強調毅力,主要原因是工作中學習困難多,包括年齡影響記憶和很少有充足時間學習;第三強調溝通協調,滿足不同專業人員進行團隊作戰的需要。

同時具備三個方面的能力,看似簡單,實是不容易。多是具備或做到1-2項,如學習能力強,但不能堅持;或學習能力強,也能堅持,但協調能力差。這也是跨界人才身價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甚至是半跨界人才,尤其是有一定能力的IT人才。

研究生教育是滿足當下對跨界人才急需的一種辦法

滿足當下對跨界人才的急需,研究生教育的確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辦法。原因主要有二:一碩士研究生只需要2-3年,直接招跨專業學生,可一步到位;二在急需人才中,高端人才更重要,當然不影響同時對本科和專科學生的招收培養。

在研究生教育中,首選校內不同專業合併或合作,其次校外合作。尤其是校企合作,能培養更實用型人才。新設立的產業教授,就是一種新的嘗試。但需圍繞市場對跨界技能的需求,來設置專業方向、課程內容和培養辦法。

對不同學校而言,設置跨界專業研究生教育都有可行性,但意義或重要性不同。對著名大學,設置跨界專業人才培養,代表學校與時俱進,意義在於引領;對於一般大學或不知名的大學而言,設置跨界專業,是另闢捷徑或彎道超車的一種辦法。

曹曼:未來最缺啥?跨界人才成了香餑餑

曹曼:未來最缺啥?跨界人才成了香餑餑

任正非簽發華為內部郵件,反思在華為工作的博士類員工的流失

同樣,對不同企業而言,引進跨界人才,尤其是高端人才,都有可行性,但是意義或重要性也不同。對大企業而言,需要有戰略眼光,是為迎接未來儲備人才的需要;對中小企業,需要“舉國之力”,可滿足企業再生或升級轉型的急需。

垂直縱向提升與

跨界橫向發展都不容易,相比之下前者競爭更激烈,紅海中的商機有限;後者更艱難,類似處女地,商機無限最有效的跨界辦法是投身實踐邊做邊學,是同跨界人員一起團隊作戰、邊做邊學。未來,屬於不畏艱險、勇於拼搏、堅持不懈的奮進者!

曹曼:未來最缺啥?跨界人才成了香餑餑

作者:智慧環衛專委會主任曹曼博士 +V:Dr曹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