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23 人才,將終歸這裡!

閱讀提要

一、近期人才新政概況:50餘城陸續出臺百餘次政策

● 特徵一:百策求賢,服務發展。

● 特徵二:各線發力,能級走低。

● 特徵三:省會為主,強化引才。

● 特徵四:多維補貼,築巢引鳳。

二、人才新政效果評價:有些城市如虎添翼,有些城市效果平平

● 人才集聚的基本動因:政策牽引、感情牽引、經濟牽引綜合作用的結果。

● 政策牽引:中西部核心城市引才力度最大,傳統發達地區的新興型城市引才力度明顯增強。

● 感情牽引:高考大省、高校聚集區對高校畢業生感情牽引優勢明顯。

● 經濟牽引:經濟首位度高或經濟體量大對人才經濟牽引優勢明顯。

● 綜合評價:引才效果預期較好的地區

一類:政策、感情、經濟三大牽引力均較強。感情和經濟兩大牽引力可進一步強化政策牽引的作用。這些城市大部分是中西部核心城市。例如,鄭州、西安、合肥、長沙、成都、武漢。以及少部分處於快速轉型期的傳統發達城市,例如天津、南京。

二類:強政策牽引+強經濟或感情牽引。引才力度很大,雖在經濟牽引力或感情牽引力方面存在明顯的劣勢,但政策仍然可能通過其中一項較強的牽引力發生作用。例如,南昌、瀋陽、珠海、石家莊,以及廈門、福州。海南主要基於自貿港政策利好,使其具備較強經濟吸引力。

三類:中/低政策牽引+強經濟牽引+強感情牽引。此類城市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引才力度非常弱,但大部分城市前期已具有強大的優勢積累,仍是最強人才吸納中心,例如深圳、北京、廣州;另一種是引才力度中等,但城市對人才的感情、經濟牽引較強,對區域具有較大吸納能力。例如,濟南、青島、杭州、寧波、東莞、佛山、重慶、保定、廊坊等。

三、新的格局特徵

● 城市人才資源分佈進一步集中。

● 不同層級城市呈現不同的人才吸引格局,二線省會受益最大。

● 城市人才流入引致的消費需求分階段釋放。

人才新政概況:50餘城陸續出臺百餘次政策,多維度吸引人才資源

現階段中國不同地區所處的產業發展階段並不一樣,但無論處於哪種發展階段,都需要人才。也正因如此,近期諸多城市出臺了人才新政,主要呈現四大特徵。

(一)特徵一:百策求賢,服務發展

自2017年至今,53城,再加上3省,累計出臺吸引人才新政百餘次。特別是山東地區城市,環北京地區城市,以及中西部二線城市均出臺相應的人才政策。

圖:2017年至今出臺人才新政地區分佈 (53城+3省)

人才,將終歸這裡!

表:2017年至今出臺人才新政城市數量分佈

人才,將終歸這裡!

(二)特徵二:各線發力,能級走低

出臺人才新政城市能級呈現中間大,兩頭窄的特點,一線城市開始發力,同時向縣級城市蔓延。2017年人才新政主要以二線城市為主,很難看到一線及三四線以下城市身影。進入2018年,北京、深圳、廣州也開始針對高端人才局部調整引進條件。環京三四線如保定、廊坊等也開始重視人才引進,甚至泰安新泰市、濱州惠民縣等縣級城市也出臺人才政策。

表:2017年至今出臺人才新政城市數量分佈

人才,將終歸這裡!

圖:2017年至今出臺人才新政政策的時間分佈(政策頻次:項)

人才,將終歸這裡!

(三)特徵三:省會為主,強化引才

53個已出臺人才新政的城市中,有16個城市為省會城市,約佔三成。除了幾個一線城市,中國城市人才資源分佈進一步向省會聚集,中國的省會城市正在走向更加集聚。

(四)特徵四:多維補貼,築巢引鳳

政策圍繞推進人才本土化,落戶、購房補貼、生活補貼、配套保障多給激勵。落戶方面,大部分出臺人才新政的城市均全面放開對學歷型人才的落戶限制,“零門檻落戶”、“先就業後落戶”、“在線落戶”;安居方面,給予合理的購房資格、購房補貼(普通人才一般在1-6萬)、租賃補貼(普通人才一般在1500元/月,限定發放年數)、生活補貼(普通人才一般在1000元/月,限定發放年數)。措施對加快意向型人才的流入具有推動作用。

表:人才新政典型代表地區

人才,將終歸這裡!

人才新政頻出,哪些城市政策如虎添翼,哪些城市雖有政策但效果平平?

(一)人才集聚的基本動因

1、人才資源在經濟發達地區、人口豐富地區形成“人才池”

由於從業人口是當下直接參與社會勞動的,所以最重要的還是要了解從業人口中的人才資源分佈情況。從計算結果來看,城鎮單位從業人口中,大專以上人才主要分佈在中東部地區,東西部差異較大。2016年地級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口中大專以上人才數量共計3359萬人,北京數量最多,接近總量1/8;其次為江蘇、廣東、上海和浙江,這四個省份城鎮單位從業人口中大專以上人才數量均超過280萬;大部分西部地區,如新疆、西藏、青海、甘肅、雲南等省,東北地區,如黑龍江、吉林等省份該類人才數量均不足80萬。

圖:2016年各省市城鎮單位從業人口中大專以上人才數量分佈圖

人才,將終歸這裡!

數據來源:《中國城市統計年鑑》、《中國人口和就業統計年鑑2017》

計算說明:城鎮單位從業人口中大專以上人才數量=2016地級以上城市所在省份城鎮單位從業人員期末人數*2016年就業人員大專以上教育程度佔比

2、高校畢業生偏好就地就業或流入經濟發達區,向“人才池”持續“注水”

高校畢業生更傾向一線城市,中東部地區吸引力遠高於西部。根據相關機構2017年的數據顯示,北上廣深為大學生畢業流入的重點,杭州、南京、鄭州、武漢與成都次之;2017年,北大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發佈的《2017年高校畢業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東、中、西部地區20個省份33所高校的畢業生對京津滬地區就業的滿意度最高,其次是東部地區,再次是中部地區,西部地區就業的滿意度最低;另外,從中國高校教育頂尖力量的代表(九校聯盟)發佈的《2017年畢業生就業質量報告》同樣可以看出,2017屆畢業生就業流向地區首選皆為學校所在城市(這表明感情因素的存在),除本省市之外,北京仍舊是畢業生的首選,選擇上海、廣東、江蘇、浙江等地就業的畢業生也較多。

圖:高校畢業生就業流入集中區

人才,將終歸這裡!

3、為什麼會形成這種人才資源分佈格局?

人才集聚需要政策的推動,但這只是催化劑。關鍵還是需要經濟要素的支撐,以及社會文化因素(感情因素)的牽引。

圖:人才流動的基本動因

人才,將終歸這裡!

(二)政策牽引

1、如何評價人才引進政策

要考慮一項人才引進政策是否有力度,是否產生廣泛的影響需權衡幾個維度。

一是政策的影響面是否足夠廣泛,有些人才政策主要是針對高端人才,這些政策的影響面小,有些政策是定向引進,對大部分人不適用;

二是能否對人才解決定居問題有激勵,這就要看落戶難不難,住房和生活補貼力度怎麼樣;

三是要看這些人才政策到底能不能執行落實下去,如果持續出臺那表明政府確實非常著急引進人才,然後再看下財政上能不能支持。

表:人才新政政策力度評價指標說明

人才,將終歸這裡!

2、評價結果

特徵一:中西部核心城市引才力度最大。鄭州、西安、合肥、珠海、長沙、南昌、福州、海南、成都、武漢、天津、南京、瀋陽、廈門、石家莊等15座城市引才力度最大,其中絕大部分是中西部城市。

特徵二:傳統發達地區的新興型城市引才力度明顯增強。如排名較靠前的珠海、天津、福州、廈門,這些城市發展速度較快,對人才的需求程度明顯上升。

圖:2017年至今新出臺人才政策城市(省)政策強度降序分佈

人才,將終歸這裡!

3、15個引才力度最強城市的比較

我們一個一個維度看,這15個城市為什麼整體強度較高。

(1)引才規模大:“五年一百萬”是標配。長沙、武漢、西安、鄭州、合肥等城市均明確提出未來5年引才百萬的目標。按照這個目標,未來城市的人力資源將得到極大改善。

表:引進人才資源典型代表地區

人才,將終歸這裡!

(2)引才範圍廣:多層次,以大學生為主。引才範圍得分較高的城市均制定了較全面的人才引進體系,並非專門針對高層次人才或緊缺型的少量引進。

(3)落戶放開多:本科以上學歷均實現零門檻落戶。戶籍制度不再是城市人才資源流動的障礙。

(4)安居補貼足:給資格,給補貼。目前許多二線城市安居成本明顯提高,注重滿足人才的居住需求,另外再加上三五萬的購房補貼,力度還是非常大的。

(5)保障落地:補貼能夠到位、有組織的推動、有持續性的細化政策才能保障落地。例如西安、天津、珠海、福州、長沙等城市政策出臺頻次均在3次以上且逐步細化,西安、天津人才新政頻出。以西安、鄭州為代表的新興型城市則舉全市之力對外吸引人才,再加上這些城市明確表態五年要花百億在引才育才上,足見力度之大。

表:15個典型城市人才新政八大維度評價

人才,將終歸這裡!

(三)感情牽引

1、分析思路

高學歷人才與城市的歷史關係主要體現為畢業於所在城市或省份,或出生於所在城市或省份。這兩者需要結合起來看。

表:感情因素與城市人才吸引力

人才,將終歸這裡!

2、已出臺人才新政地區感情牽引力差異

先來看第一項因素,每年畢業於該省/直轄市的高校畢業生數。由於數據的年度變化不是太明顯,我們直接用2016年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2016年本碩博畢業生總數量超過23萬的省,分別是山東省、河南省、江蘇省、湖北省和廣東省等,當然了,這些地區所在的城市在留住人才方面明顯具有優勢。

圖:2016年各省份普通高等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畢業生數量分佈

人才,將終歸這裡!

再來看第二項因素,出生於該省/直轄市。一般認為,如果不是留在學校所在城市就業,畢業生會更傾向於選擇回家鄉所在的大城市就業(畢業後回老家大城市工作)。我們需要對比下不同省市每年參考高考的人數,以此來衡量未來畢業生整體迴流的潛力。結果顯示,這項數據與第一項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河北、河南、安徽、四川、貴州、湖南等省份反而表現突出,這些地區所在的大城市在吸引“老鄉”回來就業方面特別有優勢。

圖:2017年各省份高考生數

人才,將終歸這裡!

綜合以上兩個方面來看,廣東、江蘇、山東這三個省兩項數據均表現突出,其內部城市在感情牽引上的優勢也較為突出,但非省會城市或區域中心城市對感情牽引的利用並不佔優勢。綜合來看,鄭州、西安、合肥、長沙、成都、武漢、天津、南京、濟南、青島、東莞、寧波、杭州、重慶、佛山、深圳、廣州、北京等城市比較能夠對區域形成較強的感情牽引力。

圖:已出臺人才新政地區感情牽引力差異

人才,將終歸這裡!

(四)經濟牽引

1、經濟牽引使人才資源在全國的分佈更加集聚

高學歷畢業生地區分佈、2016城鎮就業人口大專以上學歷地區分佈這兩項指標的變異係數相差非常大。說明我國高校生的分佈雖然存在區域不均衡的問題,但畢業後的就業選擇將這種不均衡進一步提高了,人才資源在全國的分佈更加集聚。

所以,如果感情因素起唯一作用的話那麼畢業分流就不會如此“驚心動魄”。我們還需要關注非感情因素,也就是一個城市的經濟牽引力。

表:人才初始分配與就業分流形成的數據集聚特徵

人才,將終歸這裡!

2、已出臺人才新政地區經濟牽引力差異

如何衡量一個城市的經濟牽引力?形成城市經濟牽引力的核心是經濟體量在全省的地位。絕對值越高或份量越重,經濟上的引力越強,就越容易形成人才集聚。從分佈上來看,直轄市、中西部核心城市以及傳統沿海發達城市經濟體量在全省的份量大都超過20%,這些地區的經濟牽引力已經形成,部分地區仍然在持續強化中。

圖:2017地區生產總值佔全省比

人才,將終歸這裡!

注:直轄市主要統計本市與所在省的比例關係,海南為省域,單獨分析。

(五)城市人才新政預期效果綜合評價

以上我們將已出臺人才新政城市從政策牽引、感情牽引、經濟牽引三個方面進行了綜合的比較分析,總結出了幾類城市。第一、第二、第三類城市是值得關注的,特別是第一類城市人才新政對人才集聚可謂如虎添翼。第四類城市人才新政則可能表現平平。

圖:城市人才新政預期效果綜合評價

第一類:三大牽引力均較強,兩大牽引力可進一步強化政策作用。城市在三個維度上均表現突出,這些城市大部分是中西部核心城市。例如,鄭州、西安、合肥、長沙、成都、武漢。以及少部分處於快速轉型期的傳統發達城市,例如天津、南京。

人才,將終歸這裡!

第二類:強政策牽引+強經濟或感情牽引。城市引才政策力度很大,雖然在經濟牽引力或感情牽引力方面存在明顯的劣勢,但政策仍然可能通過其中一項較強的牽引力發生作用。例如,南昌、瀋陽、珠海、石家莊,以及廈門、福州。海南主要基於近期自貿港政策的重大利好,使其未來具備較強的經濟吸引力。

人才,將終歸這裡!

第三類:中/低政策牽引+強經濟牽引+強感情牽引。此類城市主要分兩種,一種是引才力度非常弱,但大部分城市前期已具有強大的優勢積累,仍然是最強的人才吸納中心,例如深圳、北京、廣州;另外一種是引才力度中等,但城市對人才的感情牽引、經濟牽引仍然較強,區域內具有較大的吸納能力。例如,濟南、青島、杭州、寧波、東莞、佛山、重慶、保定、廊坊等。

第四類:中/低政牽引+低經濟牽引+低感情牽引。這類城市人才新政力度一般,再加上感情牽引、經濟牽引力不足,未來雖有政策但效果平平。

結語:城市人力資源高維競爭下的格局變化

1、城市人才資源分佈進一步集中

目前,城市和城市之間正在經歷人口在空間上重新配置的過程,這種配置在接下來的較長時間內將以政策牽引為催化劑,以人才流動為表現形式,向省會及區域中心城市進一步集聚。此前農村人口向城市流動已經穩定,新一輪的全國人口騰挪應該是集中在人才資源的重新配置。

2、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格局發生了變化

一線城市:由單邊全國性流入向多維疏解優化轉變。進入產業優化、疏解期,仍將以保持吸引力為自身的發展策略,其人才吸引格局也從面向全國擴大為面向全世界。在這個過程中部分在二線城市能夠得到更好發展的人才也將向二線流入。

二線城市:由被動吸納省域人口向主動吸引全國人才轉變。處於產業承接或轉型升級期,將重點提高城市吸引力,做大城市規模,其人才吸引格局從面向全省擴大為面向全省、全國,整體將處於“人才池”做大的時期。特別是,一部分處於快速成長的二線城市對人才的需求越來越大,人才進一步向這些城市聚集將使後期的經濟發展越來越有利,形成聚集效應。

三四線城市:大部分仍處於依靠城鎮化做大城市規模的過程,城市數量多,受省會或區域中心影響仍然較大,未來若不能脫穎而出,短期內仍然無法避免人才向一線及二線流出的局面。

圖:不同階段不同層級城市對人才的吸引力格局的變化

3、城市人才引致的消費需求分階段釋放

部分城市年均20萬的人才引進量意味著在城市內部再造一個小城鎮,各方面的配套性需求、消費需求都是巨大的。人才在全國不同城市的高頻流動,也會引起全國消費觀念、消費水平的進一步趨同。

人才,將終歸這裡!

人才,將終歸這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