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去年12月,我曾游历了巴尔干半岛的斯洛文尼亚、波黑、黑山及阿尔巴尼亚,途中写了一篇《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后发表于《西非华文报》与《杭商》杂志。但我又想,既然是写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怎么能缺了塞尔维亚呢?所以今年国庆之际,我再赴巴尔干半岛,专程去塞尔维亚作进一步探究。

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首到之地便是贝尔格莱德,二十一年前被美军炸毁的中国驻塞尔维亚大使馆,去凭吊牺牲的烈士。被炸毁的使馆大楼已拆除,原址上正兴建中国文化中心。工地隔板外由塞尔维亚贝尔格莱德市敬立的纪念碑上书写着“谨此感谢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塞尔维亚共和国人民最困难的时刻给予的支持和友谊 并谨此缅怀罹难烈士”,碑前堆放着鲜花。令人心中不悦的是纪念碑后那棵小小的松柏已经枯死,楼前的水泥砂石孔子像也是粗糙不堪,这难免会令前来凭吊的国人遗憾和惆怅。

白城城堡是贝尔格莱德最古老的城堡,紧贴多瑙河与萨瓦河交汇处,兴建于奥匈帝国,在冷兵器时代,城堡依山傍水,易守难攻,成了兵家必争之地。后被罗马帝国、波旁王朝和土耳其相继占领,所以城堡内有多种建筑风格,城堡也见证了各国侵略者的战争和杀戮,最后于二十世纪初,由塞尔维亚米海罗大公率领军队和人民赶走了入侵盘踞500多年的土耳其侵略者,而米哈罗大公作为民族英雄,其策马前行的青铜雕像耸立在贝尔格莱德的中心广场。现在白城城堡一直在修缮中,同时也成了市民和游客的游览胜地。

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次日,去瞻仰前南斯拉夫总统铁托的陵园,总统遗体葬于铁托生前最喜欢去浇灌花草的花房。陵园最先映入眼帘的是纪念馆前的心形喷泉,纪念馆上方是三位握枪战士和三个举手投降的敌人。

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铁托在反法西斯侵略,争取自由解放的斗争中,领导塞尔维亚人民进行了不屈的斗争,贏得了最后胜利。我沿大理石台阶拾级而上,进入高大的松树林,一身戎装,低头沉思的铁托铜像似乎正缓步走来。

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在陵墓门前又见一圆形喷泉,周边是各色雏菊。进了陵墓,却是一间玻璃房,上见天日,前后通透,陵墓外的世界清晰明了,意味着逝去的铁托仍然关注着国家的未来。铁托墓是一块白色大理石,上面只有铜铸的姓名和生卒年份。铁托夫人卒于2013年,葬于铁托墓左侧,在照片中依稀可见。铁托陵园庄严肃穆,但又亲近自然,富有家国情怀,令人起敬。铁托于1980年逝世,全球只有极个别小国家政府没派人参加吊唁。一个冷战时期的社会主义国家强权领导人,能在国际交往中赢得如此尊重,也称得上是奇迹。可叹的是,当超级大国苏联于1991年崩溃瓦解后,曾经强大的南斯拉夫于1992年也被西方开始肢解,最终成为7个国家,铁托若泉下有知,岂不心碎!

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贝尔格莱德近郊的美丽小镇—泽蒙镇,坐落在蓝色多瑙河边,由于在战争中未曾被炸,所以较完整的保存了原始风貌。教堂、塔楼、红瓦粉墙的民居、在绿荫婆娑和蓝色河水的映衬下分外艳丽多姿,这就是人民期盼的幸福安康的生活。

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在欧夫卡卡布拉尔峡谷的24公里山路上,有10座东正教修道院。这些修道院在历史记载中最早见于1525年,但真正的建造时间应该更早。后因土耳其占领期间,常驱赶塞尔维亚人搬离原住地,这些修道院都被废弃倒塌,直到二十世纪初,土耳其入侵者被赶走,修道院又开始在信徒资助下复建。十座修道院或在山巅,或处谷底,总之在偏离尘世,人迹罕至之地。现在政府将其作为旅游景点,多了人流,但扰了清静,我在多数修道院未见一个修士或修女,修士修女们恐怕只能无奈地躲在室内,尽量避免与世人的接触。

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在兹拉蒂博儿山区乌日策乘塞尔维亚唯一的窄轨小火车,萨尔干8号铁路建于1921年,全长16公里,全程有22个隧道和7座桥梁,后因战争,铁路停建。1941年12月,铁托曾在乌日策组建第一个解放区,率领游击队成功抗击德国军队。我心想,也许小火车当年也曾是铁托游击队的有力武器。现在这段铁路也开发成了旅游线路。

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在塞尔维亚,曾与战争有关的地点、遗址,仿佛都成了旅游景点。不过在贝尔格莱德市区,还保存了一些在战争中被毁的建筑。

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墙上的巨幅画面是坚毅的女战士,旁边的塞尔维亚文字意译成中文,就是“有胆量就放马过来!”

在街边,还挂着巨大横幅,中间大字“1998—1999”,两侧是在战争中罹难的烈士照片。

再探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

人民渴望和平,希望能不再有战争,泽蒙镇的祥和家园与贝尔格莱德市区的战争遗存形成了强烈的对比。政府不想人民淡忘未曾远去的战争,也在告诉百姓,战争的威胁依然存在。28岁的塞族导游也说,“想看保存最好的城市,就去布拉格。想看受战争创伤的城市,就到贝尔格莱德”。可见,在塞尔维亚人的记忆中,战争永远是抹不去的伤痕。而且,塞尔维亚人选择记忆正义的一方,记忆民族英雄和烈士,如米哈罗大公雕像,铁托总统陵园,如街边巨大横幅上的照片,原中国大使馆前的碑文。巴尔干半岛的其他国家如波黑,萨拉热窝市中心立有游击队长瓦尔特的铜像,如黑山的塔拉桥头立有桥梁设计师铜像。无论战争多么残酷,无论敌人多么嚣张,人民永远铭记于心的是抗击侵略的仁人志士,而侵略者播撒的则是仇恨的种子,无论曾经侵占了他国领土多少年,但终将遭世人唾弃,这就是巴尔干半岛的战争记忆告诉我们的真理。

作者系国际丝绸联盟秘书长 费建明


分享到:


相關文章: